由盂兰盆节想到的点滴
(9月10日)

盂兰盆节在佛教里面是很重要的节日,也很自然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由于中国的祖先极重视忠孝,与佛教的孝道不谋而合,所以佛教才能在中华大地上深深的扎根,结出丰硕的果实。
父母的恩德不可度量,是纯粹无私的奉献,也是本性使然。
特别是我们中国的父母,普遍从出生,教育,工作房子,娶妻生子,然后看孙子、料理家务,一直到老得不能再做了,几乎是一条龙的服务。以至于造成了小皇帝、小太阳现象。
至于当今为人父母却丧失本性的一些现象,那毕竟是一种畸形的病态,只能让我们更加的同情那些得了大病的人们,发大愿去救度他们。
我们中华大地由于翻来覆去的革命,其副产品就是把我们古老灿烂的文化革的七零八落,把老祖宗的命革的奄奄一息。以前讲:上慈下孝,现在绝大多数人可以做到上慈,那么有多少人还在奉行下孝呢?我们老祖宗的在天之灵一定是悲痛欲绝,在为我们的未来忧心忡忡。
孝经开篇就谈到: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孝乃德之本,孝道可以延伸到为人处事,兴国安邦,安身立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无价之宝。
在盂兰盆经中,大目犍连尊者,见其亡母生饿鬼中,不见饮食皮骨连立,忧伤至极。佛陀就为他说救济之法,使他的母亲得以超脱恶鬼之苦。佛于是讲说:“若有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王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孝慈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
那地藏王菩萨身为婆罗门女的时候,也是意念母恩
“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
后来感得如来化现:
“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
多么的虔诚啊!终于令母亲得度:
“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
所以地藏王菩萨发下广大的菩提心:“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
地藏王菩萨在做光目女的时候也是为了救度母亲,广兴供养发下广大的菩提心:“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等正觉。”

由是不仅使母亲得度,自己也得到了大成就: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所以佛家讲众生是:“如母有情”,就是要我们拿这样拳拳的赤子之心去对待一切众生,回馈社会;那还会有不和谐的社会吗?也不会犯愁我们的修行上不去,发不了菩提心了。由此可见,讲孝道也就是启发人的博爱精神,大爱,去爱一切有情,从中自然放得下自我,破得了我执,自然得解脱。
我们中华文明中,讲孝道感动天地的故事,也是不可枚举。象24孝里面的故事,哪个不是感天动地?
与其只是在书本上研究学习,不如社会、家庭环境的薰陶更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周围环境的薰陶,父母、师长、亲眷邻里的言传身教自然会是我们最好的学习渠道。
《本生论》亦云:“悉不应远诸善士,以调伏理修善行,由近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薰。”
记得父母关于我们交朋友,就一再的嘱咐我:“对父母不孝顺的人,你一定不要去交,父母这样的恩德都体会不到的,谁还能跟他交朋友呢?”我一直谨记这话,深信不疑。
父母还以身作则,爸爸虽说脾气不好,可是很小和爷爷顶撞,记得有一次,爸爸对爷爷的话不服气,就说了一句:“你就不要管了。”虽然爸爸马上就道歉了,但是爷爷还是郁闷了好多天。爸爸对我们比较严格,常常罚跪,但是只要爷爷回来吆喝一声,爸爸一句也不敢还嘴,所以我们做了坏事总是盼着爷爷早点回来。
妈妈也是一样,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富裕,老母鸡下的蛋基本都给爷爷做下酒菜的,给爷爷递东西的时候也都是恭恭敬敬,而且不叫“爹”不说话。每年拆洗棉衣,都是先做爷爷的,还讲究里面三新,好像是面料和棉花都要新的。记得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一直保持着给爷爷磕头的习惯,当时觉得不愿意,这么老土,出去了还不敢说,怕人家说我们封建什么的。所以我们对爷爷从来都是恭恭敬敬的,不敢造次。
爸爸妈妈还因为双方父母家生活困难,经常接济弟弟妹妹们,好让老人们安心,结果我们自己家的生活弄得很拮据。由于经历熏染的都是这样一些老式的思想,所以结婚后对夫家也会尽心尽力,和婆婆如同母女,对弟妹如同手足,感情深厚。
在妈妈患病的最后半年里,我们姐弟五人轮流24小时看护,怕母亲半夜起来自己不知道,就拉着母亲的手睡。母亲不喜欢住医院,我们就接她回家,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比你讲多少道理都管用。
儿子小的时候和我出门,遇到有年老,怀孕或者带小孩等不方便的人,我都会默默的把座位让出来。等他大一点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主动对我说:“妈妈坐着吧,我站着。”他去帮别人的时候也会感到理所当然,发自内心。
前几天去他的家里,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他就说:“那我不去工作室了,等你回来。”我就和身边的师姐说:“一定是家里太乱了,在打扫卫生。”果不出所料,他们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等着我回去,因为他知道我不喜欢他弄得又脏又乱的。这一份用心真的令人升起一种沉甸甸的感动。
总是希望儿子能有一颗博爱之心,一直鼓励他参加仁爱基金会的活动,开始他完全出于一份孝心,让妈妈开心,后来尝到了甜头,懂得了在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更多的快乐和信心,知道了更应该感谢那些接受我们关爱的人们,让我们有机会去实践爱心的传递。
自己一直觉得佛法是世间最美妙的瑰宝,能够改变圆满我们的无限生命,总想把这个思想传达给儿子,就猛力回向。终于,他在参加慈善活动的同时体会到了佛法的至善至美,慈悲智慧;懂得了佛法是要我们变得越来越善良,使我们的无限生命越来越圆满、光明。他开始对佛法升起了信心,对师父、法师的慈悲智慧与具足威仪深生敬仰。
祈求佛菩萨加持!希望他能够更多的、更深入的学习佛法,以这份孝心去孝敬一切的如母有情。
我们一代一代就是这样延续下来的,我们古老的道德、文明也需要这样的传承下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