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龙泉日记
今天是8月30日,己丑年七月十一,星期日。
凌晨三点起来,听闻一片片蛐蛐的叫声,更显静谧。
蛐蛐又名蟋蟀,亦叫鸣蛩的,四年前在昆曲社拍《琴挑》时,开首的一支《懒画眉》便是:月明云淡露华浓,倚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昆曲的唱腔真是很美,而它的词藻、身段、意境,亦是当今世界上别的戏曲难以超越的。
蛐蛐还有一个名字是促织,因为听见蛐蛐叫唤就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冬天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诗经•唐风•蟋蟀》亦云:“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此诗颇为感物伤时,克自勤励。
午斋后,所有的义工、山下周末共修班的学员都在见行楼前倒沙子,从一楼排到二楼,从你的手里传到我的手里,大家干得非常欢喜。欢腾的气氛感染了路过的游客,他们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个历史。
十二点,与后勤组出车的董振玲师兄外出,路上,她回忆了自己与丈夫、孩子的一些往事:
“我跟刘书宏是96年9月8日结的婚,97年三月二十六日,我们的女儿刘真然出生了。就在那时,书宏遇到了他一个以前的朋友,学了一些佛法。告诉我们要念佛,给我们讲了一些佛学方面的知识。让我们戒杀放生,去当地的寺院去皈依。随后我们就带着真然一起去挂甲寺皈依了,周六周日去寺里上早晚课,诵经。他给寺院做一些设计方面的事情。
我小时候学习很好,获过市级三好学生,保送的重点中学。高中考上了南开大学,但由于贪玩,就不想上了,觉得挺没意思的。又因为认识了刘书宏,大一就退学了,嫁给了他。
家里开始不同意,因为那时候我还小,才二十岁,又为此不上大学。经过他几个小时的谈判,说服了我妈妈。当时他在一家大的企业任广告部经理,工作很忙,从早忙到晚,没有休息,很累,经常出差、出国。刚结婚时我开过饭馆,一年以后饭馆不做了。99年开始做服装生意,在大商场开服装店,陆续开了三四个店,都是他在帮我。

一家四口
2000年我们买车买房,刘书宏20001年自己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因为年轻时都很轻狂,在大企业干了六七年,觉得自己很了不得。但开公司之后才觉得很艰难,知道了那种不容易。遇到了很多挫折,明白了很多事。但这是一种成长,锻炼了他的坚忍和耐力,他说他一定要坚持到底。这种挫折从而使他在成佛路上更精进,每天在公司坚持上早晚课,颂《金刚经》。
他从2000年开始吃素,很关注女儿的成长,开始给她写《成长日记》。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教育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启发了孩子的智慧。女儿几个月时我们就带她去九华山朝拜,也经常带她去挂甲寺拜佛。真然两三岁时就说:要有大爱!把我们都说傻了。

真然三岁时
刘真然从小就很懂事,什么都知道。她三岁左右时,有一次我们吵架,谁也不理谁,把她送去幼儿园后,他爸让她亲他一口。她说:你亲妈妈一口我再亲你。还有一次吃饭,盛一碗饭,拿可乐倒在一起。他爸爸问这怎么吃?她说:反正吃在肚子里也泡在一起的。她爱吃冰棍,他爸爸就让她表扬他一下才给她买,她便说:你是个好爸爸,你是个很好的爸爸,你是个特别特别好的爸爸……
文革时刘书宏的爷爷救了一个中国地矿部的领导,后来那个领导问他爷爷有什么要求?他爷爷说让他爸爸在北京找份工作,不要当农民了。后来他爸就到北京地质队了,全国各地跑,最后落户在芜湖地质队。刘书宏就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从小父母教育他忠厚老实,肯吃亏。

真然五六岁时
刘书宏读书读到高中三年级就跑了,因为比较调皮,又聪明。刘书宏自己一个人去了山西、内蒙、广州等地去摄影。94年在天津参加文学青年笔会,他天津的朋友帮他找了一份广告公司做设计的工作,干了一年就升经理了。老板看出他挺能吃苦的,很欣赏他。他住在公司的壁柜里,跟保安一起吃,保安做什么他吃什么,因为就他一个外地人。我们认识了后,我就经常给他带饭,带好吃的。半年后我们就结婚了。
06年我们送刘真然来北京一家私塾上学,我们把房子卖了,举家搬到了北京,公司依然在天津。北京也有一些活,给别人拍纪录片,两头跑。
08年我看到龙泉寺春节法会的宣传折页,就一个人来看了看,确实是有寺庙。“五、一法会”时我们全家都来了。那时网站在招募义工,刘书宏填表报名了,网站的师兄看他填的是小学文凭,便没有要他。颂完经后,他带着两个孩子去捡垃圾,他对刘真然说:人家不要我们,我们就去捡垃圾。捡了好多,被蚊子咬了好多包。那天他特别快乐,他在家从来不干家务活。法会结束后,把家从亦庄开发区搬到了山下,全家天天来上早晚课。

真然很有体育方面的潜能
有一天上完早课,听宣导说义工有时间的话就去搬砖,搬那种加气块。我们全家人便一起去搬砖,都挺开心的。转天下午,我们把孩子放在家里,我俩来搬砖,定了个目标,要搬四十块。我觉得不可能,他说一定能搬得了。我累得休息时他依然在干,后来果然搬了四十块,特别高兴。有一对山下的夫妇拿自行车一块块地驮在一起推。他们说:不能给寺里做点什么,就搬搬砖吧。
这时,贤庆法师他们来了,用大货车拉。他跟法师一起搬砖,聊了很多。法师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说是开广告公司的,自己还写书,还出版了几本书。知道他是作家,法师一定要让他去基金会,等出完坡一起去。出完坡后,法师带他上基金会,把他介绍给林老师,让他跟林老师聊聊。后来他就去基金会了,基金会的同学都都以为他是贤庆法师的亲戚,不叫他名,就叫他“法师的亲戚”。他解释说不是法师的亲戚,但没人相信,便不解释了。
他在基金会想方设法让大家好好工作,维护这个团体,开始大家都不听他的,不配合。今年他在基金会的“新春答谢会”上做导演,剪辑了《让爱传递》的纪录片,在答谢会上播,感动了很多人,演出特别成功,很多人看了答谢会之后纷纷捐款。从那以后大家对他就很配合了,他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这之前他就跟我说:这场演出肯定会成功的。他也一直给大家打气。

真然与湛然
六年前他跟我说过要出家,他说他要在四十岁之前出家,让我做好准备。他要在他事业最辉煌的时候放下一切,给众生演一出戏。05年他曾在天津的挂甲寺短期出家过七天,那时他想出家,但师父说他俗事未了,说在家出家都一样,好好学佛,诵经。给他布置功课,每天颂《金刚经》,每周日去寺里颂《地藏经》。并说三年以后另找师父。果然08年就到北京龙泉寺了。
一天刘书宏自己来上早课,下课后开车到下坡处还未出景区大门,看到师父往上走,他停下车,给师父磕头,跟师父聊了一会。
08年12月,全家搬到了山上,我在后勤出车。刘真然在寺里的“精英培训班”学习,班级解散后,我们送她和弟弟湛然一起去了承德一家私塾学习传统文化。两个小孩都一直惦记着龙泉寺,想回来,盼着寺里有“慈幼部”后就回来。
去年年底刘书宏写了八、九万字的《在山上的修行日记》转交给了师父。今年六月份,我跟贤生法师无意中说起刘书宏想出家的事,问他这种年龄还可不可以出家?法师找到他,问他是不是真想出家?他说是,一直就想。贤生法师就跟贤地法师说了,然后就让他填表、写简历,就成准净人了。他经常给师父留言,问自己该怎么学修?还有孩子将来的教育问题?师父给他作了很好的建议。”
一点半到四点,山下乙(三)的同学上课。
四点五十,天下了雨。晚斋后,本来要分拣衣物的,但由于下雨,便改为自习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