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里的故事”之四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8月18日)
进入僧团已经有187天了,经历了严冬、暖春和酷暑,内心也几度起伏,渐渐认识了修行生活应该是什么样子,逐步摆脱了自己内心中幻想的不切实际的所谓
“出家生活”。虽然发现修行生活有些苦楚,尤其是戒律清规的约束,但一旦了解了这些约束的真实涵义,就会慢慢去适应,慢慢地也就安稳了。
最初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善根优厚,毫无烦恼,弟子相具足,实际上一点也不认识自己。随着学习的深入,用法相一条条去衡量自己,才发现自己有一系列的习气和毛病,嗔心、慢心、观过心很强,发现自己原来这样丑陋,几乎不能接受自己。通过师父及法师的教导,通过在境界中磨炼,才有了一些改变。
半年来,通过学习,对修行的次第有了基本的认识,成佛之路不再是云笼雾罩。先后看了《特瑞莎修女》、《弘一大师年谱》、《百业经》、《虚云和尚年谱》、《来果禅师年谱》、《影尘回忆录》、《米拉日巴尊者传》等书籍,这些高僧大德的行仪让我很感动,增加了修学佛法的信心。
法师逐步教授佛门的清规戒律,引导我们如何在“三千威仪、八千细行”中摄心观心;引导我们树立“生死无常、瑕满难得、生命无限”的正见,指导我们如何实践“观功念恩、放下自我、努力依师”。实践这些法带来的清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觉得世间真如佛陀所说的,是“三界火宅”,不再有丝毫留恋。
法师要求我们背“五堂功课”,背“四书”。我现在背过了五堂功课、《大学》、《中庸》,正开始背《论语》。开始对背书有厌烦和畏惧心理,后来渐渐地发觉了它的妙用,背书是很好的摄心方法,让你不至于太散乱,每一天都生活得充实,同时儒家经典也是暗通大乘佛法的,这也是将来弘法的一个基础。
六月份突如其来的一场病痛,让我真切的体验了人生无常的滋味,使我学会了祈求和皈依,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自己业障深重,于是勤修忏悔,不再轻易造恶业。在这一场病痛中,受到了来自师长和同行的关怀,让我生起了真实的感恩心,和同行们拉近了距离,彼此间不再是隔膜的,观过和慢心也在此中磨掉了许多。
在团体生活里,通过生命故事的分享,通过平常的交流互动,同行之间彼此更加了解了。师父说:“走大乘道,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绝不是一个人乃至几个人能完成的。”因此我常常在心中告诫自己要广结善缘,要加强师友缘,这也是自己的一个弱点。
对于同行的进步,在随喜的同时,也伴随着惭愧,深为自己不能精进,消磨时光而懊悔。自己从小生长在一个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养成了懒惰的习性。我想只有通过熏修佛法,真正认识到“念死无常”和“暇满难得”,真正体会到“同体大悲”而发起广大心,才会战胜自己的懒惰习性。也许我自己的力量是很弱小的,但我相信师长和同行一定会拉拔我的。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一切挫败都是“逆增上缘”;改正的过程也是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渐渐地,心力有了一些提升;渐渐地,走得越来越踏实。有问题不再逃避,而是勇敢面对。我相信在师长的带领下,在同行的帮助下,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佛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相关链接
鸟巢里的故事系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