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江西网友“石头”2006年开始看师父博客,2009年7月中旬来到北京龙泉寺,如愿以偿在来寺第一天就遇到师父。从虚拟的网络平台走进真实的龙泉道场,石头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义工生活,一寺一僧、一草一木,恰似万物皆法。

古风今韵有奇缘
我与一位曾于旅店相遇的居士,在北京龙泉寺的银杏树下又一次不期而遇,我们坐在银杏树下,看着简朴的古寺,受用着银杏树的荫蔽和千年古桥的景致,让我的心倒回到2500年前。佛法就靠这简朴而厚重的过去,沿着这古老的石桥,传到了我的身边,进入到我的心灵。
我的心砰然而动,似乎这石桥,就是那2500年前的圣者。
寺院关门的时刻到了。桥上的人流逐渐地稀少,静谧一点点地弥漫了整个空间。就在这个时候,同行居士突然起身合十,朝石桥方向行礼。我朝古石桥上望去,三个身着黄色僧衣的人正通过石桥,中间的正是我盼望拜见的学诚大和尚。我也立即朝大和尚行礼,大和尚也正向我们行注目礼,同时脚步不停地从右边的石头路走向正在施工中的见行堂。
我是第一次到龙泉寺,对龙泉寺的一切都是第一次经历,也是第一次为拜见僧人而到寺院。能在到达龙泉寺的第一天见到我敬仰的人,我很欣慰。心里真想请大和尚停下来,给我一个简短的开示,哪怕是一句话。但我在博客中,了解到大和尚日理万机,为佛教的教育而鞠躬尽瘁。在如此伟大的佛陀事业中,我个人是极其微渺的,于是,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刚从工地上回来的师父
我与同行的居士继续坐下来,互相交流着对佛法的认识。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他来龙泉寺也是为拜见大和尚而来的。他说他希望投入到佛法的传播中去,但因有解不开的心结阻碍了出家的发心,所以希望亲见大和尚,祈请开示。我被他的善根所感动,也随喜他的发心和拜师求学的精神,更进一步认识到学佛的过程中依师的重要性。因此,我刚放下的拜见大和尚的心念又一次被激起。
但是,我因为不符合寺内规定的挂单条件而没能住在寺内,几乎没有机会遇见大和尚。然而因缘不可思议,正因为我住在寺外,才与同行的居士结缘,才牵出我与大和尚相遇的奇缘。
当我们准备离开龙泉寺的时候,大和尚和刚才陪同的二位法师从工地方向返回德尘居。这时与我一起的居士立即跟随在大和尚的身后并招手示意我一同去求见大和尚。我不由自主地跟随在后面,等待他开口向大和尚请益。从古石桥到德尘居的路不长,然而,随行的居士并不开口,在僧院的门口,眼看着我就要失去拜见的机会。我心中一急,嘴里就冒出了一句:“师父,请留步!”
大和尚停下了脚步,两位随从的法师也静静地立在他身边。我的心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还是大和尚用平静的口吻先口了:
“你有什么事吗?”
“没有,我只想表示对师父的感恩。”
说完后,我向大和尚顶礼。大和尚让我起来,然后继续问我:
“你从哪里来的?”
“江西。”
“你是怎么知道来这里的?”
“从您的博客。”
“你的网名叫什么?”
“石头。”
当大和尚得知我就是经常拜读他博客的“石头”又临时住在寺外时,便示意他身边的一位法师带我去挂单。
我的心中一阵感动。

石头顶礼和尚!
闭门推窗见明月
第一次体验寺院生活,我关了手机,关起了那扇通往尘俗的门。
早晨的空气,是最能触动我心灵的气息。读中学的时候,就因为喜欢早晨的感觉而乐意早起,去聆听虫鸟的鸣叫,去让草尖上的露珠打湿我的裤腿,去感受那微光初启的清晨的静谧。
龙泉寺的早晨,比我过去生命中的任何一个早晨都要来得早。4:00,居士房的灯就亮了。在这远离市井喧嚣的凤凰岭下的树林中,一群寻求心灵家园的探索者,正井然有序地进行着寺院安排的活动。
早课于4:30开始,梵音清妙。我因为初来,对功课还很陌生,只有在那里静静地聆听,虽然什么也听不懂。只有声音在我的四周弥漫,像一张网,把我与尘俗隔开。我静静地听着,突然,感觉整个世界只有耳朵与声音;然后,只有声音在回响,耳朵似乎消融了,身心忽然间轻松自在。
我似乎明白了大和尚讲《百法明门论》的意义。然而这感觉只在刹那,刹那之后,我又回到了现实。
东方初升的太阳在树林外闪耀着,一缕缕的阳光,正穿过树林,照进了我们诵经的佛堂,也照进了我的心田。孩童时代的早晨的感觉,就这样被阳光唤醒。似乎这阳光,来自那久远的过去。时空的感觉被打破了,现在与过去融为一体。

早斋后,龙泉寺的劳动学习生活开始了。这个群体有老人、有小孩、有男子、有妇女、有教师、企业家、慈善家、公务员、工人、博士、研究生、大学生、高中生,等等。大家根据寺院规定的“随众”、“不观他过”、“随喜功德”的生活准则进行交流,没有争吵,相互谦让,和睦共处,对外来的游客彬彬有礼,俨然一个世外桃源。
我惊讶于佛法竟然如此简单地改变了我们的心境,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的心灵世界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明月高悬。
凡尘一度二重天
我被分配到保安组做义工,任务是看护施工工地的建材和负责寺院的防火防盗。出坡的时间是白天12小时,晚上12小时。保安组共6个人,除我外,还有4个小伙和1个老年人,轮流巡逻值班(我被安排值白天班)。

令我惊讶的是,我们6人当中,年纪小的却是佛法学得最好的,当我听到我们几个都赞叹的相貌洒脱、刚满19岁的师兄的决定时,我惊讶得竟无法随喜他,心里只是佩服他的胆识和勇气。我怎么也无法想通,他是如何放下名利财富和情欲的诱惑的!
我前一天还和他一同到凤凰顶山腰的仙人洞的功德箱为寺里去取钱。一路上,我们交流很自然,配合很默契,我为他有殊胜的人缘而随喜赞叹,他却突然沉默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就请求出家了。
在此前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他谈起他原本是个非常淘气的孩子,在家里总是无法安心,经常是不小心就闯祸,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与姨父到了龙泉寺。在寺里,他的心突然感到了无比的安宁,回家后,再也不会胡思乱想到处闯祸,同时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暑假里,他带着两个年龄差不多的小伙伴来到了龙泉寺。我们正准备送他下山上学,没想到他却不愿下山了,要把自己的生命献给无功名利禄可享受的佛陀的事业。
凤凰岭下龙泉寺
夏天的北京。雨后,空气清爽宜人。
城墎西北的凤凰岭下,一片郁郁苍苍,绿意袭人。山势雄峻的凤凰岭,怪石磷峋。山中亭台、古迹星罗棋布。山南坡一如刀削的峭壁上,镌刻有“道德”两个大字,字体苍劲醒目。游客的身影不时显现于苍山古寺之中。

就在这两个大字的下方,有一片绿色的海洋,龙泉寺就在这绿色海洋的环绕之中。正在修建的龙泉寺见行堂屋顶,突出于绿色的海洋之上。古意的建筑风格,让这片有千年文化积淀的山林增添了几分诗意的雅致,高耸突兀的凤凰岭,因此显得更加迷人。
龙泉寺的山门,小巧雅致,是由一间典型的北方民居风格的建筑和左右两边木制的大门构成,高度似乎在4米以下。居中的小殿门的上方,蓝底金色的“龙泉寺”几个字触手可及。从洞开的小殿门往里看,龙泉寺内,另有洞天。一座千年古桥,穿过一个山涧,古桥的上边,绿树掩映。过了古桥,便是一块空地。空地的尽头,拾级而上,是供奉着弥勒菩萨的殿堂,殿门正对古桥,直通山门。空地的左侧,是一颗千年银杏树,树干巨大,需数人合抱,树叶繁茂,夏天灼热的阳光,经过它的过滤,凉意丝丝,树叶之间,长满了圆溜溜的银杏果,煞是诱人。空地的右侧,是一条石头铺就的路,沿着山涧通往正在修建的龙泉寺见行堂。路的左侧,北京少见的竹子,正绿意盎然。
穿过弥勒殿,是一个北京四合院风格的建筑群,古朴而雅致。由于已经列入了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雄宝殿正在修缮中。但由于善众的护持,香火依然旺盛。观音殿和地藏殿前,请经学佛的香客不断。

千年树下德尘居
我选择了弥勒殿前古银杏树下的椅子坐下,在这里可以看到龙泉寺方丈室“德尘居”所在的僧房建筑群,该建筑群简朴而庄重。也可以看到龙泉寺那小巧精致的山门和山门外的二株古柏。这二株古柏因为一夜之间木纹细曲而免除砍伐之祸,被当地人称为“神柏”。
看着古桥石径,我心里念想着学诚大和尚。学诚大和尚是我心目中的大善知识,通过他的博客,我了解到佛陀事业的伟大和佛法的不可思议;了解到佛教是以济世度人为旨归的一种教育制度(方式),而非装神弄鬼的迷信;了解到佛法是以德为本的一种宇宙人生观。在通过博客与大和尚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佛法的慈悲,感受到了大和尚平凡中的非凡。

正因为大和尚的平凡,我对大和尚的敬慕与日俱增。正因为他平凡的品德,把我这个俗人与一位身任中国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佛门智者的距离缩短了。因为这不可抗拒的魅力,我终于来到了龙泉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