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里的故事
(8月15日)

【法师语】:
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很多未知的领域,都会经历诸多所谓“幼年”阶段。对于一位完成世间学业的人,当他开始接触佛教,学修佛法知识,其实与一个小孩子开始踏入社会,学习各种知识、技能,是没有区别的,这时应放下自己在世间所学的种种见解,谛听善思师长、佛菩萨的谆谆教诲!
鸟巢里刚刚生下的幼鸟,它必须在鸟巢里停留足够的日子,耐心地让鸟妈妈喂养,授予各种生存的能力。等身体健壮了,长大了,翅膀硬了,才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于蓝天白云深处!
我们目前正处于佛教学修的幼年阶段。一方面自己内在具有良善的等流,另一方面需具备师法友环境的保护。师父费了很多心血为我们创造了这个修学环境,这是弥足珍贵的,希望大家好好珍惜!
“鸟巢里的故事”之一
感恩所有的师友
夜幕已经降临了,酝酿了好几天的雨终于下了。干旱了许久,山上的水很紧张,这点零星小雨似乎少得可怜,但还是告慰了一下我们的期盼。天不很热,阵阵的凉风从窗子里吹进来,让人觉得清爽、惬意。翻开日记本,迅速浏览了一下半年来发生的一些所谓的“大事”,多数是自己生活用功方面的记录。
法师说:“出家头五年是黄金时期,非常重要。”我们就像鸟巢里的小鸟一样,被精心的呵护起来,时不我待,策励自己倍加珍惜、努力!在感恩之中,打开记忆的闸门,总结前半年的收获或心得,供养给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无比心力、勤苦、辛劳的师父、法师和同行们。
师父说:“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对得起佛陀,这是我们时时要放在心上的一件事。”师父孜孜不倦、一点一点地教导着我们。
今年上半年,师父特别忙,在寺里呆的时间并不多,国内、国外、大会、小会到处奔波……长期的操劳。昨天去水库时,见师父头上的白发已经很多,背也有些驼了……
因为弟子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师父的事业,所以许多事情都只能由师父一个人担着,法门寺舍利塔安奉大典期间,师父好多次都忙得来不及吃饭。我知道,是为了佛教,为了众生,是这种强大的心力在支撑着师父向前进。
但在师父眼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法门龙象。
同行如宝。前半年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同行的拉拔和帮助。
由于身体等原因,四月份没有参加去香港受戒,那一段时间得到了贤甲法师不少的帮助。我先是做善行,每天30件,一个多月做了一千多件善行,每一步都有法师细心的指导,包括怎么用心,祈求乃至回向。
最后总结时,法师说:“你对人的关怀太少了,偏于事相,下次专门练习如何关怀别人。”然后是持咒,因为业障重,所以发愿念40万遍金刚萨垛心咒,法师让我密集用功,每天一万多,最多的时候4万多,这样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接下来是阅读,按书单从薄往厚看,先后看了《宗大师传》、《佛陀本生传》、《能海上师传》、《阿底峡尊者传》、《莲花生祖师传略》、《窍决宝藏传》、《百业经》、《贤愚经》等十几本书,一个多月就看完了,密集用功的效率真高,让人生起一种成就感。
五月新戒比丘回来了,让我们几个沙弥并入丙班。起初很不情愿,一方面对丙班的一切不熟悉,不了解;另一方面主要是自己慢心大,觉得自己都是沙弥了,自我感觉在沙弥里也是挺不错的,而那些净人学得那么浅,和他们在一起简直就是耽误自己。可是新戒比丘们要学戒律,这是我们不能参加的,还有师父也发话了,所以不得不进了丙班。
法师很慈悲,给了我们一个月的适应期,通过上课以及一些接触,还有私下里听同行说了法师的许多功德,才慢慢地转变了看法。慢心磨掉了,才逐渐适应,其实外在的还是那些人,课还是那些课,主要的障碍就是自心,当你内心改变时,外境也就不一样了。虽然出了家,但潜意识里还是在家的观念和想法,觉得境能转心,其实就如扬汤止沸一样,无济于事。明白了这一点,才慢慢地向自己求,向内心用功。
由于宿生的等流习性,喜欢单独搞一套,特别是乱看书,自以为是,却迷在其中,不亦乐乎!同行数数劝谏,提醒,乱看书会中“毒”,到时候就麻烦了。起初根本不听,找很多理由来反驳。法师强调要好好学习广论,但自己不愿意学。后来因为搞得太杂,很累,这时才开始反省,同行说得一点都没错,是自己太执着了。
五月份师父开始讲《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始也没有什么兴趣,不过师父讲的时候听得很来劲,听过后就算了,集体讨论也不愿意去参加。后来班导法师给出了学习的重点和方向:以听道次第和学习《百法》为主,兼以阅读传记和业果类的书籍为辅。班导法师的教诫警醒了我,我带着一颗恭敬心和希求心去听法,效果完全不一样,慢慢地听出了味道,也就更加好乐了。
六月末,向贤乙法师请益了一些关于“如何树立宗旨、理念、目标”的问题,法师很慈悲,细心地给我讲了一百多分钟,我心中一些模糊的概念才渐渐地清晰了,才更加明确了当下应该怎样努力。
在前往涅槃城的菩提大道上,因为有了师父,我们这群人才不会迷散;因为有了同行,才不会孤单和寂寞。感恩所有的师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