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善知识的收获
(7月21日)
师父谈看书(2009.07.10
周五 天气晴)
药石后看完了《法鼓家风》,内心还是有很多触动的,难免加固了一些知见,不过也扩大了心胸,更主要的是通过其他大乘行者的言行,加深了对师父的信心!
晚上诵完经,跑去师父房间还书。
师父问:“怎么样?”
“嗯,好。……”一时还没有消化,不好表达。正在这时,贤甲法师也来还书,师父把我们还的书对换了一下。刚才说的话,说到一半就断掉了。
然后,贤甲法师说:“师父,怎么觉得看《庄子心解》悬的乎的,志向高远的……”
师父:“你有没有志向,你的志向是什么?”
贤甲法师:“不知道,心老是乱想,不安……”
师父:“想的太多了,有些问题就是多余的。你老想有没有得到戒体,就会怀疑、不安。内心很肯定,‘一定得到了’,就不会有种种疑惑了。”
绕着圆桌转了几圈,师父说:“书不能乱看,实际上我看的这些书都是有讲究的,我不讲究吃的、用的,但对于看书、读经、讲法是非常讲究的。……好比讲法,你要讲到人的心里去,要解决问题。”
贤甲法师:“怪不得听了都很受用,都像在说自己的毛病。”
师父:“安住在一种境界中,说的话就会让人受用。……”
“什么境界?”我们惊讶,好奇的问。
师父:“一种没有妄想的境界,完全从自性中流露。”
我:“师父,《百法》好久没讲了,为什么不再讲了啊?是不是怕讲多了我们消化不了?”
师父:“讲完了,可以了。就像开药治病一样,达到目的了,并不一定要讲的太多。讲多了,大家反以为常了,反而达不到效果。一段时期,出现的毛病多了,就对治一下。像吃药一样,按疗程,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的治。大家现在研讨的就很好,甲班原来不讲话的同学,现在也开始讲了。”
贤甲法师:“师父,现在感觉妄想很多!杂乱的很,怎么办?”
师父:“培养专注力。要有事做、多背书、多学习。书不看一百本,也得看八十本,那自然就不一样了。”
贤甲法师:“师父,看这么多书会不会彼此之间矛盾或思想混乱?”
师父:“不会,只要了解书里在说什么,哪些我感觉到受用就行了。就像一桌子菜,你一样尝点就好了,并不是让你把每盘菜都吃光。平时多缘光明面,少缘黑暗面。缘黑暗面多了,你的心就会越来越阴暗、下沉。多缘光明面,就会有希望、有力量。”
……
师父还有事,我们满心欢喜的问过讯后离开了丈室。
每次在师父身边,哪怕只是一小会儿,都会觉得身心舒畅,师父的言谈中,是那么的洒脱、自在,让你不由的就会放下很多包袱,心生喜悦。怪不得《广论》上面讲:由亲彼故其德尘,虽不故染自然熏。
感恩师父!
同行的加持(2009.07.12
周日 天气:雨)
今天收获最大的就是得到同行的加持,指出了自己的一个毛病。好感恩啊!
早上去西跨院倒垃圾,往回走时,贤乙法师对我说:
“感觉有时候你太……,好像不把我当回事似的,你现在是个沙弥,说不好听的是‘光头俗汉。’而我好赖不济也受了三坛大戒。”
我感觉不对劲了,他好像有话要说,于是就很认真的听着,虽然今天有点犯晕。(可能昨天睡的晚,所以现在有些困意,并且身上也没有劲。)
贤乙法师:“我有时跟你交流时,很不舒服。我一说什么,你马止就把我弹回来,明明想说也就不说了。并且你没有恭敬心,大大乎乎的,好像不把我放在眼里似的。就像刚才你说我:‘太执着。’这样不好!”
此刻我才猛的认识到了,平时真的太不注意了,对方已经受伤了……
贤乙法师:“因为你还没受戒呢,所以很多你也不知道、也不在意。法师之间都很注意这些,现在你就已经这样,那等受完戒就更……”
想想在他说这之前,我还在驳他,他说:“法未请是不应说的。”
我说:“不一定,具器弟子未请可以说。(言外之意自己非常够条件)”他又无语了。
平常在一起搞内务,经常发生这样的争论。每次他说几句,我都会打断他,然后在说出自己的意见或想法,让他接受,自己还觉得挺好的,太自我了,慢心也太大了,忘了最基本的礼貌——尊重他人;也忘了自己的身份及在僧团伦理中的地位,造了很重的过失,真的好愚痴啊!
等听法师说完,马上给他顶礼三拜,真的是很感恩!年龄大了,习气重,一般别人也不会说你,在烦恼中造恶业也不知道,天天随着习气在跑,这样下去,无人点醒,越往上就会越麻烦。最后就会像一碗无人理的“米饭”,“烂掉”了!!!
感恩法师!愿多多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加持!
别有一番滋味!(2009.07.14
周二
天气:阴)
中午在寮房和贤甲师交流,请他讲讲昨天当侍者倒茶时学到的,及师父的功德。
贤甲师:“师父非常了不起!”
我:“怎么样了不起?讲讲,昨天有哪些收获?”
贤甲师:“那么多人问师父问题,师父回答的都非常善巧,那些话自己想都想不到。”
我很着急,想知道一些具体的,但他只是在大大的、泛泛的说。听的很是不过隐,不过后来总算说了一点。
贤甲师:“有一个老板问师父经营方面的问题,师父说:‘可以主要在人生哲理方面作一些思考,因为一个团体真正能够持久的发展下去,就是靠文化、理念,不然搞大很容易,但马上就会跨掉。佛教一直能够绵延二千五百多年,它有“六和敬”来作为每一个人和合共住、增上的所依……。’还有一家人因为金融危机,想多些门路,增加些收入。师父说:‘人拼搏努力,都是为了获得幸福安乐!而实际上人需求的很多,需要的是很少的。比如到一个商场,看到很多东西都想买,但真正买回去了,也只是放着而已,能用到的只是那一点点……”这家人听后受益很大,可能认识从此改变了。
贤甲师拿了一个新本子,想记些师父、班导法师的功德,于是我也讲了一些法师说过的话。
我:“前几天法师外出回来,晚上在洗手间遇见法师,于是问法师是不是很累啊?法师说:‘累不累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成长。’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还有昨天去法师那里,法师说:‘根本的要把握住——我是来学佛、成佛的。做的越多,越为自己好。”
有时候,同行无意中的几句话,都会触动自己,成为自己实践和效学的榜样。细细咀嚼品味,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