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要点笔记(2/4 )

(2009-06-26 20:59:56)
标签:

励志

宗教

佛法

欲乐

法乐

北京龙泉寺

学修笔记

杂谈

分类: 学修笔记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四《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要点笔记(2/4 ) 

二、欲乐法乐常省思·中道解脱善法欲

(6月26日)

1、五欲过患难尽数·法乐究竟遵圣言

【五欲过患】:

——世间上面的人,大家都会有种种的追求,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财]:世间上面的人拥有很多的财富,财富固然可以给人们带来快乐,但是,有钱有时候也会引发很多的灾祸。常常听到一句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财富也常常会给人们带来许多的不幸和难以预料的痛苦,它是不能跟佛法相比的。

 

[色]:美色更是我们学佛修道很大的障碍。世间上面的人,所有的恩恩怨怨,所有的爱跟恨,情跟仇,都是因为美色引起的。

——所以,美色不仅仅会给自己、会给别人带来麻烦,甚至还会引发许多无谓的烦恼和非常深重的痛苦,使人难以自拔、欲海狂澜。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财”,还是“色”,它里面包藏的痛苦和不幸是普通不学佛的人难以看到的。

 

[名]:名誉也是如此。大家为了要出名,却是“誉之所至,谤也随之”,常常说“爬得高,跌得也重,跌得也快”。

——这种对于世间浮名的贪着、追求,也是我们修道非常大的障碍。

 

[食]:五欲里面的第四个欲望——食。现在人对饮食、对食品也很讲究,吃的东西比过去不知道要丰富多少倍,可是我们现在人的病比过去也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常常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我们吃了很多自己肠胃都消化不了的东西,吃了很多本来都不是我们人需要吃的东西。

 

[睡]:第五种“睡”,睡眠也是一种很深重的欲望。有些人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常常想去睡觉,常常听到说“好吃懒做”。

——有人以为,我们睡眠好像没什么过失,也不会有什么错。表面看起来,睡眠好像没有什么问题,而实际上,对自己来说损失也很大。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把这些时间浪费掉,并且养成了一个懒惰的习惯。

 

【如理认识】:

——由此说来,世间上面普遍所认为的五种欲乐虽然有一点点的快乐,而实际上痛苦更多、痛苦更大、痛苦更深;

——种种的勤劳、种种的追求,所得到的一点点快乐里面却包含着危害自己身心健康的因素。

——千百年来,所有的圣贤,无论是我们世间的圣贤,还是佛门里面的圣贤、佛菩萨,都是告诉我们,这五种欲乐对自己的身家性命会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危害,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好好地加以疏导。

——对于五欲的放纵、追逐,能够得到短暂的快乐;对于佛法的希求和实践,则能够得到永久的、究竟的快乐。

 

2、欲出迷途善法欲·轮回解脱中道义

【如理认识】:

——那如何让自己能够走出欲望的沟壑,走出欲望的迷途、深坑呢?

——这需要靠佛法,需要靠善法欲。

——善法欲能够给人带来法的乐,五欲只能带来欲的乐、欲望的快乐;

——善法欲是善法的快乐,善法的快乐是精神上面的一种快乐,是自己烦恼得到调伏以后的快乐,是内心得到了智慧,体悟到真理的一种快乐。

 

[喻]:比如,世间上面的一个正人君子,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地能够体现道德的风尚,能够体现仁爱的精神,不仅自己身心得到愉悦,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

    又如佛法里面所谈到的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同样会给很多人带来法喜、带来快乐;我们在学校里边读很多圣贤的书,明白很多的道理,在寺庙里面读了很多佛教的经论,也一样会给自己带来法喜、带来法乐;我们在经堂里边打坐、念经、念佛,内心也能够得到和谐,得到安祥,得到喜悦,也会有一种在世俗社会当中各种欲乐难以达到的境界和心境。我们同行善友之间彼此的虔诚、恭敬、接纳、礼让、互相包容、互相交流、互相劝勉,慈悲喜舍,助人为乐,这种精神、这种行为、这种感受更是难以找到的、难能可贵的无价之宝。这也是我们自己以及同行善友彼此都能够用自己的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的最真实的写照、最真实的反映、最现实的结果。

——所以,我们需要认认真真去学习教理、去实践教法,佛法一定是有灵验的,一定是能够得到验证的,我们一定是会有收获的。

——反过来说,如果放纵自己的欲乐,那么这就是凡夫的行为,一般人的行为,一般人的行为都是在六道轮回当中循环。

 

【把握中道】:

——当然我们也不是要强调与佛法不相应的、没有利益的、自我折磨的那样子的一种苦行。真正的苦行也是无益于生命的解脱。

——释迦牟尼佛虽然最初六年苦行,而最后还是放弃,其原因是佛法是中道。

 

3、依教奉行舍自欲·挫败不退求法乐

【面对困难】:

——我们一个人如果遇到了很多困难、问题和挫折,甚至失败,那个时候,我们能不能还有信心、勇气来面对自己、来认真学习佛法,这就是非常重要的。

——人活在世间不可能不会遇到困难,也不可能不会遇到问题,也不可能不会遇到挫折,甚至遇到失败,所有这些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常常有,常常会发生的。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的事常八九”,不可能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会满我们自己的意愿。

 

【如法抉择】:

——如果不能满自己的意愿该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要看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所遇到的事情,所作的事情能不能符合佛法的标准?能不能符合佛菩萨的心愿?能不能符合祖师大德们的意愿?而不是符合自己的意愿,符合自己的心愿。

——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是符合佛菩萨、祖师大德们的心愿和意愿的时候,就不会错。

——佛菩萨、祖师大德们引导我们出离生死、走菩提道、究竟离苦得乐;

——而我们的意愿、我们的心愿仅仅是为了要解决眼前的小恩小惠、眼前的小问题,所以常常是不对的,常常是不正确的。

 

【破除我见】: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佛法过程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在这样一些问题上,我们自己会感受说佛法有灵验?还是没有灵验?

——但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是有问题的。

——因为我们自己的感受不能同佛法联系在一起,那仅仅是当下的一种苦乐情绪上面的感受,是以自己情绪上面感受舒服不舒服、痛苦或快乐来判断自己学佛法进步或者退步的一个标准,再进一步,以此来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自然而然我们离佛法也就会越来越远。

 

【领会要旨】:

——我讲这些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明白佛法是要让我们从追逐欲乐转化到追求法乐,要培养我们的善法欲,要约束、克制、对治自己对五欲追求、贪婪、执著这样内心的状态和问题。

——贪欲,三毒之一、三毒之首,第一个就是贪欲,它的表现就是财、色、名、食、睡。

 

 

 

『附录·思考题』: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财、色、名、食、睡的五欲过患呢?

2.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走出欲望的沟壑和迷途呢?

3.能从自身体验谈谈善法的快乐是一种什么快乐吗?它和五欲之乐有何不同呢?

4.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和种种不如意,我们该如何抉择自己的所作所为呢?

5.为什么用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我们的修学进步与否,检验佛法的作用和利益是有问题的呢?

 

 

 

相关链接:

一、道心退失究其因·效学佛陀检发心

二、欲乐法乐常省思·中道解脱善法欲

 

 

 

《感悟人生》开示系列讲座视频

《苦乐人生》开示系列讲座视频

《认识人生》开示系列讲座视频

《心的世界》开示系列讲座视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