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现代僧侣求戒之旅系列报道之二十五
戒会第十九天:正受比丘戒
——2009年西方寺传授三坛大戒见闻(20090422)

与沙弥戒和菩萨戒的集体授受不同,受比丘戒时,三人一坛,总共五十几坛,需受两天,今天是第一天。
昨天晚上很紧张,想到明天就要受比丘戒了,这可能是此生最重要的事情了,也可能是无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很担心自己能不能得到戒体。以前听很多法师说,我们前世今生都造过很多很多的恶业,有些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其中有些重的业障,会在你登比丘坛时现起,阻扰你受比丘戒。事实上很多戒场的确发生过戒子登坛前出事,不能受戒的事情。
所以想着想着我就有些失眠,躺了一个多小时还未睡着,照往常基本是躺下几分种就睡着了。是我内心太兴奋了吗?还是一种戒障?当时已经十一点了,我必须尽快做出抉择。是继续躺下去,还是有所作为。我想起我们寺院里的法师在我们临行前给的教授:在登比丘坛的前一天晚上,可以多拜佛,以前的戒场都是要求拜通宵的。我于是静静起来,去拜塔,忏悔自己的罪恶。拜了一会儿,上面风比较大,我怕感冒,影响第二天登坛,又到下面一座很高大的白瓷观音像前去拜。总共前后拜了三百拜,拜的同时,在内心里不断地发愿,直到自己筋疲力尽,才回去休息,这一天晚上,只睡了三个多小时。
我们法师的教授是:前一天晚上多拜佛,把心力提起来,它会形成一种惯性,到第二天正受时,一冲就过去了,能尽量减少戒障出现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很好的教授,但也要看个人身体条件,可以晚上早一点拜,还是要保证睡眠充足。

护戒居士上大斋
总的来说,我在第二天的正受比丘戒时,还是比较顺利,在登坛之前,我站在外面等候时,在内心里不断地祈求、发愿,愿为先导,现在发愿,在受戒之后这些愿就会成为策发自己行动的动机与力量。我当时在心里就想: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来这里受戒,这样一想,心里就不紧张了。原来,这个紧张的后面都是我执在起作用,怕自己得不到好戒,怕出戒障等等;如果不是为了自己,在内心里就能生出一种勇悍来,我得到的一切都是为了给别人,像我们师父说的:“无私者无畏。”

即将登坛
在登坛之前的片刻,我在心里重复弘一大师所发的大愿:“我愿代一切众生备受大苦!令彼众生,先成佛道。”这样在登坛的时候,内心里竟然生出一种欢喜心来,仿佛我是来接受一件佛陀要给我的礼物似的。我欣欣然地望着三师,知道他们将通过羯磨形式把如来清净的戒体给我,自己在心里发愿:“弟子某甲,誓从三界众苦中解脱出来,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也愿把一切众生都解脱出来。”在三师羯磨时,道海长老的声音有些小,但我很努力地去听(我下来以后想,道海长老也许是有意这么做的,这样我们就会努力想去听清他的声音,而不会分散注意力,去想别的事情,这样就比较容易得戒,我想这也是大德的一种善巧吧!),三番羯磨竟,得戒和尚宣戒相,我望着他时,听着他的声音,内心里有一种感觉,觉得得戒和尚就像是佛菩萨在亲自问我,这条戒你能不能持守?我大声地回答:“能持!”同时在心里也想,在佛面前都承诺了,以后决不能骗佛。(我们在出来受戒前,有法师提醒过我,在受戒时就是要把得戒和尚当成像佛一样。)宣完戒相,得戒和尚说:“你们已得到清净的戒体,得戒时间是上午10:55分。”

传戒三师
刚受完戒不觉得有什么,只是心里有些喜悦,佛已把戒体的种子给我种下。受戒的当天下午,宝华山的一位引礼师父在谈到受戒时说:“口不须答,心中观想,自然得戒。”我问他如何观想,他说可以缘念三宝。我回想自己的受戒过程,不确定是否已经得戒,以及受戒时的缘念是否正确。因为对这位引礼师父很有信心,就在晚上等他传完戒又去问他,请他印证。我把自己受戒时心中是如何缘念的告诉他,我说:“我在心里发愿愿代一切众生受苦,令彼众生,先成佛道。”我问他这样缘念是否得戒?他说:“当然得戒,你能发这样大愿,是地藏菩萨再来!”我听了之后心里一下子有一种震动,感觉到戒体的力量就被启发出来。原来戒体是这样的,它在受戒之后即埋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要遇到善缘才能启发出来。我亦听过前面授戒法师的教授:受完戒后通过持戒、承担,戒体可以不断增长。反之,如果懒惰放逸,不去持戒,那么即使受的是上品戒体,也会逐渐萎缩,变得很微弱。我从内心里也很感恩宝华山的这位引礼师父,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我平时没有对他培养信心的话,也不会有这些帮助。所以,现在反省起来,对戒场每一位引礼师父都应该修信念恩,不应该看他的过失,这是非常重要的。
午斋前,由护戒委员会的护法居士上大斋。这次西方寺传授三坛大戒,能够顺利举办,与护法居士以及护持义工的付出是分不开的。从组织上,居士义工的护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护戒委员会,二是护戒工作小组。护戒委员会的主席由杨钊居士担任,三位副主席分别由李萧锦贤、麦绍棠及鲁顾明美居士担任,另还有二十位委员,其职责主要是对护戒工作做统筹的安排与指导。护戒工作小组则由宣传组、财务组、戒子登记组、观光组、法务组、医疗组、礼品组、摄录组、接待联络组、典座组、总务组等11个组约100人组成,其职责主要负责戒会期间各个部门具体工作的落实。欲入护戒委员会需要赞助一定的费用,以支持整个戒会期间的开销,也算是对此次传授三坛大戒这么一次重要的法事活动的一种财敬供养;而进入护戒工作小组,则主要是居士们的发心,只要对三宝有很好的信心,愿意为常住付出,又有能力担当者,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而这则是以身语承事的方式来支持三坛大戒的举办。

十师宴请斋
供斋仪式结束以后,戒子们排班到五观堂用斋,开堂留下了十几位戒子在法堂,原来待会要在法堂摆十师宴,由戒子们负责照顾授戒十师的宴斋,这也是传授三坛大戒中一个必要的仪式。很幸运地,我也被留了下来。尽管自己用斋的时间晚了点,但能有机会如此承事授戒师父们,也是我们的福报。十位授戒师,再加上传戒本师永惺老和尚以及开堂,总共是十二位。我们每一位戒子负责照顾一位,其他几位负责从餐饮处端饭菜,就这样配合得很默契。十三位传戒师中,除了师父、宽运法师以及心平法师,其他的九位都上了年纪,饮食都不是很便利了,尤其是智慧法师与永惺老和尚,更是需要悉心照料,才不至于出纰漏。
看着他们,想起一句俗语:“家有二老,尤如二宝。”这“二老”就是指自己年迈的双亲。意思是说,如果双亲还在的话,这就如同家里有两个无价之宝。这怎么会呢?父母年迈,往往需要人悉心照顾,几乎完全占了一个人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其他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了,这又怎能称得上是无价之宝呢?其实不然。在这个邪见增上的时代,大家只知道心外求法,整天忙忙碌碌,去追求所谓的财富、名誉和地位。岂不知,这些东西向外去求,又怎能求得到呢?如果果真能求得到,那也是命中注定要得到的,即使不去求,它早晚一天也会到来。如果命中没有的,向外求又怎能求得到?即使侥幸得到,也会莫名其妙地失去。所以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这万物,就包含了世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当然也有财富、名誉、地位。虽然皆备于我,然而“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因此只要方向正确了,求就一定能求得到。反过来,如果方向不正确,虽然“求之有道”,然而“得之有命”,岂不冤哉?
面对着体弱年迈的双亲,面对着恩重如山的师长,我们那颗“恻隐之心”不是会油然而生吗?“恻隐之心”既生,则内心之仁德亦长,这难道不是长寿富足的因吗?
面对着体弱年迈的双亲,面对着恩重如山的师长,我们那颗“羞恶之心”不是会悄然滋长吗?“羞恶之心”既长,则内心之正义亦长,这难道不是美名赞誉的因吗?
面对着体弱年迈的双亲,面对着恩重如山的师长,我们那颗“恭敬之心”不是会呼之欲出吗?“恭敬之心”既出,则内心之谦德亦长,这难道不是高贵显赫的因吗?
面对着体弱年迈的双亲,面对着恩重如山的师长,我们那颗“是非之心”不是会昭然若揭吗?“是非之心”既揭,则内心之智慧亦长,这难道不是幸福快乐的因吗?
戒会第十七天:发心与智慧的交汇
戒会第十八天:一份珍贵的礼物
戒会第十九天:正受比丘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