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要点笔记(4/5 )

(2009-05-31 21:57:32)
标签:

宗教

信仰

佛法

语意

发心

北京龙泉寺

感悟人生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二《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要点笔记(4/5 )

四、立志励行大乘道·共业熏修真实信

(5月31日)

 

1. 自修难发大乘心·志存高远励力行

【自修之患】:

——那大家工作也是比较忙碌,所以,至少我们一个礼拜要有一次同学共修的机会,这样的话,才能够让自己内心的善法的力量不断得到增强。

——在家的时候,自己孤单单的一个人,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很不容易培养出来的。这种慈悲心,这种智慧和愿力启发不出来。

——启发不出来,久而久之,我们人的性格就会变得很孤僻,就不容易合群,不容易同别人相处,就更不要说去帮助人,去利益人。

——我们最基本的为人处世之道都掌握不了,都做得不好,那怎么样去成佛呢?怎么样自利利他?怎么样来发菩提心、发大乘心呢?

 

【抉择前途】:

——学佛,他就是要成佛。

——所以,我们学佛法跟学二乘是不一样的。

——我们很少人说,我们要学二乘,我们都要学佛。很少人说我们要学罗汉,不会说我们要学罗汉。

 

【学佛内涵】:

——既然我们要学佛,那么就要有学佛的方法和路子,照着这种方法和路子去走,我们才能够成佛。

——不然的话,我们对学佛的概念还没有弄清楚,如何来谈学佛?如何来谈成佛?

——我们要学佛,就必须要有很远大的目标,很高远的志向,要有很深刻的生命的体验。

——这些生命体验就要靠修行,很高远的生命目标和志向就要靠我们的发心。

——要不断来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潜能,就需要靠发愿。

——我们不断发愿,那我们内在的潜能就能够不断地被激发出来。

——我们不忘发心,我们才不会迷茫,才不会迷失自我,生命才会有方向。

——我们对佛法有真正的体会,这种动力才不会枯竭。

——所以,这是一体的,不可偏颇。

 

2. 三宝业果信为要·三业诠释信仰义

【明辨信仰】:

——我们如何来实践佛法,让自己的生命对佛法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让自己生命的潜能能够不断得到发挥。

——刚才谈到信仰。信仰,信什么?

——信三宝,信业果,业决定一切。

——那如何来信三宝?如何来信业果?

——如何来“信”,而不是说如何来认识业果的原理,如何来认识三宝的意义。

——就是如何来“信”,我们要搞清楚“信什么”跟“怎么信”,而不是说来怎么认识信仰的对象。

 

【信仰内涵】:

——所谓“信什么”,“怎么信”,就是说要用我们实际的身语意三业的行为来诠释我们在信什么,我们在怎么信。

——否则的话,我们永远弄不清楚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要在我们的身语意三业当中去体现。

——反过来说,我们身语意三业的一切因为有信仰的基础,以信仰为根本,所以我们的行为是不共世间的,我们的行为是有特别意义的,我们的行为是趋向于成佛的。

——只有用自己身语意三业的行为来诠释佛法的时候,才能够真正转变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转弯。

——否则的话,我们自己还是自己,佛法还是佛法,它永远不能结合在一起。

 

3. 星星之火聚共业·念恩铺路行大乘

【凝聚共业】:

——那一个人,十个人,一百个人,这种业的行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的业力都是非常微弱的,那十个人,一百个人,一千个人,这种业力就非常大。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颗火苗一样,星星之火,它不小心被风吹灭了,你就不容易再燃烧起来。

——但是我们把这样子的火星,一点一点地把它集聚在一起,它就变成火把,就变成火炬,它就会永远在燃烧,永远在发光,它就永远能够来照亮人世间,利乐诸有情,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道理跟一滴水放在大海里面永不干枯是一样的。

 

【开大乘道】:

——我们佛法讲普度众生,大乘佛法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去成佛,这是我们发大乘心。

——在过去,我们把大乘佛法比喻成一艘大的轮船,一辆大的汽车,我们要过大海,我们游泳是游不过去的,我们会死的,到一半会死,会掉到大海里面去,那就需要靠佛法的力量,靠车子的力量。

——但我觉得,你开一部车,你驾驶一艘轮船;那更好地,你可以修一条路;更好地,你修一座桥。

——你修一座桥的话,大家在桥上走路也好,走车也好,他就不会沉沦到苦海。

——你开一条路,路开出来了以后,千千万万、多少的人都不会迷路,都能够到达目的地。

——那这个话的意思在哪里呢?

——就是说,开路的人,他有时候比驾车的人更重要。

——也就是说,没有路,你有车也开不出去。没有路,你怎么去开呢?

 

【知恩念恩】:

——我们今天能够学到佛法,都是因为过去的佛菩萨、祖师大德们为我们开好了这个路,所以我们才能够在这个路上学修,这就是有路了。

——因为有路,我们看到路,那肯定就有目的地,照着这个路去走,我们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4. 常亲三宝依师友·莫执名相取法要

【如理认识】:

[喻]:那么有时候,我们自己的这部车子,在这个路上跑一跑会出问题,跑一跑就不想跑,也是在所难免的,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汽车在损耗,汽油不足。那么汽油不足怎么办呢?就需要加油。那么汽车在损耗的时候,就需要检修、维修,这样才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

——所以我们来到寺庙里边,对自己来说,也是在检修自己的身语意三业,把整个的身心修理一遍,检查一遍,同时也在充电,也在加油,这样我们在整个佛法修学的路上才能够越走越稳,越走越远,越走越不会迷失,不会停顿。

——但这样的充电和加油,一次、两次是不够的,十次、一百次也是不够的,而需要永远去用功,永远去努力,永远去发心,永远去做。

——你做一次,停留很久很久的时间,我们内在的动力肯定就是不足的,就会下降。

——那么三宝地,它就类似一个发电站一样,它里边有非常充足的电源,它足够给每一个人去充电,所有的人都是离不开的。离不开三宝,离不开同行善友、善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也就是,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氛围,我们佛法就不容易得到很好的传持。那么这种氛围的营造就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靠大家的力量,靠大家的发心。

 

【破邪显正】:

——我们在庙里边来学修佛法,它不是来得到一两个什么很简单的概念。

——佛法的概念,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一年、两年,慢慢都会知道的,五乘佛法,戒定慧,贪嗔痴,他都会知道的,所以我们不是来获得几个佛法的名言概念而已。

——刚才谈到,我们人的语言的一种局限性和佛陀境界的无限,佛陀的境界就是无有边际的,是圆满的,是无限的。

——也就是,我们用世间上面所有的语言来说明佛法,都说不好,都是不够的,佛法永远不止这样一个简单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能在这些名言的工具上停滞不前,我们更不能在这些形式上停滞不前。

——形式上什么意思呢?就是拘泥于宗教的这些形式,佛教的这些形式,形式就是外表的部分。

——我们更需要的是它的内涵,它的核心。

——所谓内涵就是佛法的部分,所谓它的核心也就是佛法的部分。

——所以内涵也好,核心也好,关键点就是佛法。

——它是整个实践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我们人生活的核心的部分。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学佛要共修共学才好?

2.如何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潜能?如何才能有永不枯竭的动力?

3.信三宝,信业果的内涵是什么?什么是信仰的真义?

4.为什么行大乘道要靠共业?如何才能广行大乘,普度众生呢?

5.修学路上心力不足时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长远心?

6.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名言的工具、宗教的形式上停滞不前呢?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    相关链接:

一、依师广学惜暇身·自识烦恼始修行

二、生命真义法彰显·虚妄假名法对治

三、信入佛道长善心·皈敬三宝识自心

四、立志励行大乘道·共业熏修真实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