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三

(2009-05-16 07:36:07)
标签:

宗教

善缘

发心

修女

特瑞萨

罗马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明确宗旨建立目标不忘发心》课堂笔记(二十八)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三

(5月15日)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三

“只要主不反对,钱不是问题!”

“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吸引别人,而是凭借主赐予我们的力量帮助别人。”

                                      ——特瑞萨修女 

一、上课前行

1、昨天参加讲经交流会,跟师父汇报,师父回答:平常心,欢喜心。我们上理念课也要以平常心、欢喜心来上。

2、诵七遍《大悲咒》。

    持咒,一是观想,二是专注。观想观世音菩萨就在面前空中,向观世音菩萨祈求启白,加持我们闻法的障碍消除,闻法的慧力增长。心情是专注祥和的,以这样一种状态去持咒,声音不一定很大,但很专注微细。

 

二、讲经交流会的情况和心得分享

1、面对境界保持平常心。

    参加讲经交流会,感到师父的六字真言很管用,平常心、欢喜心是很重要的。闭幕式时,老法师们说没有获奖的法师不要觉得有什么,我们是交流不是比赛,就是提醒大家保持平常心。

    以平常心去面对各种境界,不因为一个事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修,这只是长久修学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获奖后很多人恭喜,短信恭喜、回来后大家都来恭喜,但自己心里很平静。

2、看到佛教的现状。

    看到很多法师讲经说法,佛教很有希望,许多青年法师,以后都能为佛教作出巨大贡献。同时可以看到佛教欣欣向荣的气象,很多寺院的方丈、住持都开始认识到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看到这一点,就不会为得到一个小本本而高兴,而是看到佛教的希望,讲经交流是善知识所欢喜的,所以自己就很平静。

3、对大家的感受。

    大家鼓掌给我很大的鼓励,感到与寺里僧俗大众融为一体的感觉,皈依的感觉;去参加听经的义工都很认真地听、记录,不是以评委的心态,看到大家有实践理念课,很欢喜。

4、请同学分享心得体会。

(1)对贤甲法师印象很深,还有一位比丘尼法师,不在于她讲得有多好,在于她的真诚心,有胆量把真实的东西讲出来;看到贤乙法师的真诚心、慈悲心,感受很深;下面听的法师居士都很认真,没有世间人听讲座的那种随意放逸。

(2)体会到佛教是一个整体,出家法师之间的心是相通的,贤乙法师对佛教的状况把握得比较好。

(3)来山上有半年了,这是第二次在人多的场合讲话,第一次是不得不说,这次是主动来说。自己心里总想着哪天下山,昨天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在听经的时候突然想到,不一定现在要把经文什么都弄懂,而是懂了一点就要在生活中运用,在境界中历练自己。

(4)听经听到后来很想赶快回去上理念课,对理念课生起很强的希求,想自己一个人先离场,但后来有照相,看到就差自己一个人,就跟着一起照相,从中体会到了团体的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要一个人独自离开团体。

(5)很幸运幸福,因为在这做义工才有这样的福报去参加,听到传印老法师赞叹师父,记得老法师说了一句:反正我是比不上。十一座寺院的十八位法师参加,六位法师获奖,我们的两位法师都获奖了,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饭桌上有人问我们是不是龙泉寺的居士,我想我们也没说,他们怎么知道的?他们说因为你们排队进来的,对人很恭敬,用过的餐具都会放在适当的地方。他们的赞叹让我看到师父法师的功德,看到团体的功德,我是沾了师父法师和团体的光,以后我的行持一定要不愧为师父的弟子,按师父法师的教授去做,利益更多的人。在这样的时代我能赶上正法道场,我发心以一个在家居士为佛教做出自己的贡献,护持好寺院,利益更多有情。

(6)旁边的居士赞叹我们的威仪出众,我还挺忏悔的,没有对人更和气,虽然我是最差的,但我一定要赶上大家、赶上佛菩萨。

【法师总结】

    大家分享很明显一点,功夫在平时,平时怎么做的,行持就在这时表现出来。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准备,理念课怎么讲的也那样去讲。我们的居士也没有刻意造作,行持流露出来让人有很好的印象,所以一个境界对我们是个考试,功夫在平时有了,出去就不会太差。

 

三、学习文章:把握正因善缘很重要

1、前面讲到建立了宗旨目标要如何去行持,一个典范是特瑞萨修女,虽然她是天主教的,但却是大乘菩萨的行为。这节课就讲到正因善缘的重要。

2、文章内容: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果缺乏一定的正因善缘,往往会发生要想表达的话说不出口的情况。发心要在正因和善缘上着力,否则时间长了会走不下去。即要常常检查自己在发什么心?种什么因?如果违缘日渐增多,正因就可能会很难发挥作用,所以还要想方设法创造随顺正因的增上缘。”

   “对正因的盲目与无知,对善缘的忽视与难遇,都是修行走不上路的相状。事不会做,教理不通,行持不来,得不到法乐,是很多出家人常遇到的问题。有着良好的外缘,而自己又不好好地种正因,时过境迁,想好好用功的时候,又没有较好的外缘条件,这样怎么能行呢?”

“出家人在修学道路上要想长期走下去,走得稳、走得好,应该要从多方面注意正因善缘的调整与把握。积极而有耐心地种正因、聚善缘,发长远心,发不退心,稳定情绪,调伏六根,讲威仪、有规矩,然后慢慢学会做事。没有良好品格和道德修养,在学佛过程中势必困难重重。从做人的基础渐次做起,就会有殊胜的果报。”

   “正因重在内心的清净。心垢要及时清扫干净,时间长了愈积愈厚,很难处理。忏悔是最好的扫帚,可以扫除烦恼的污垢。戒律净化内心,是内在的庄严,而不是装门面用的。以戒律己,逐渐解决存在的问题与烦恼。另外,善观缘起、机教相扣,替人着想,对什么缘讲什么话,常作自他相换想,外缘就会慢慢好起来。戒律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外缘,促使自己与僧团融为一体,正所谓“摄受于僧,令僧欢喜,令僧安乐,令僧调伏”,也即是令僧清净、和合。因此作为出家人,应该发心学戒、持戒。”

3、正因善缘二者互为因果。

(1)正因是内在的,善缘是外在的,二者互为因果。正因是因,善缘是果,善缘又能成为因。

(2)举例和分析:

①你发心学佛,你就会发现周围促进你学佛的缘越来越多,这是我们的发心感召的。

②我们往往会在缘上努力而忽视了因,佛法讲重在因上努力。

③师父一次在随谈中讲到,从佛学院毕业后本来打算去斯里兰卡留学,向圆拙老和尚启白后,老和尚说你不要去。师父后来到了北京,师父发心建立一个清净和合增上的团队,因而感召了我们这批弟子,我们是师父的缘,我们和师父的发心有关,因为我们也真诚发心学佛,所以感召了一个善知识来摄授。

④有一个法师是种地的,一起出去,他看到有卖种子的、化肥的、铁锹的,其他人却没有看到,就是他的发心导致他看到相应的外缘。

⑤我们在这个道场,没有人捣乱,也没有商业的东西进来,但如果你发心赚钱,你就会发现有一些机会出现,会给寺院带来一些收入,就是我们的发心感召的外缘。

    特瑞萨修女从来不担心钱,她对上帝的信心很强、为上帝做事,我们在为佛教做事,佛怎么会不让善缘集聚呢?佛菩萨怎么会缺钱呢?不同的在于修女对上帝有十分的信心,我们对佛菩萨的信心却只有七、八分,会有恐惧感,大殿什么时候能建起来啊?账上没钱啊?

    所以如何调整自己的发心是最关键的,外在的缘也要去注意,你对佛菩萨殷重祈求了,就会有善缘过来。

⑥比如你祈求想学好佛法,然后有个学习好的人在你旁边,你就可以请教他怎么学的,这就是很好的善缘。

⑦我们做种种的事就要从这个角度契入,有了真正的发心,善缘会集聚,恶缘会远离,本来你推都推不掉的。

    有个居士做生意的,学佛后不想喝酒了,但总有人邀请他,这些邀请他的人就是他的恶缘,是赶不走的,因为你有这种因,我告诉他要去忏悔,过去你总拿酒给别人喝,于是他去诵经忏悔,渐渐地找他喝酒的人就没有了,他的正因调整了,恶缘就没有了。佛教的事、世间的事,都是如此,这是做事的潜在准则。

4、我们要从正因上来调整。

(1)我们怎样不忽视身边每一个善缘,把每个善缘都利用起来,正因善缘结合起来,我们修行才容易走上去。

(2)外缘可以通过内因的调整变好,我们在团体中与师友的缘份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也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很多人的痛苦也是来自于此,与人相处不好,所以我们要从正因上来调整。

四、继续看影片《特瑞萨修女》

1、观看角度。

    从正因善缘的角度来看,特瑞萨修女发心清净,她为上帝服务、救助穷人的发心没有变过,自他相换、代人着想做得也非常到位。

2、内容和要点提示。

(1)救助麻风病人。

    十五年里,仁爱传教修女会救助了上千个麻风病人。

    她说“笑容越真诚就越珍贵”,“笑容是我们表达爱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善缘由身语表达出来,要常常保持笑容。

一个麻风病人问:“你们的神怎么让这种痛苦结束?”她回答:“他愿意为我们赎罪。”

(2)遭到诋毁。

    有记者诋毁他们秘密皈依、他们的财政收入情况。

她说“这不要紧,我们只要问心无愧就好”。

(3)找建筑师帮助修建“和平之城”。

    她发心为麻风病人建一座城市,去找建筑师,本来建筑师要出国,结果航班取消了,她见到了建筑师,她的正因让航班取消了。

    她和建筑师谈建城的事,需要很多钱,建筑师表示不能帮忙,但每周依然会去修女会的厨房做义工,她说:“不是我指望你的帮助,而是那些穷人。”

我们做事情做着做着就成了我的事情,所以才会痛苦,她没有“我”的存在,始终是为了穷人,这点非常重要。众生福报够事情就做成,福报不够就做不成。

她说“只要主不反对,钱不是问题”,她的这种信心,就是我们要有对师长三宝有的信心。

(4)面对修女会陷入经济危机。

    修女会已经欠债两千美元,送来的罐头也是过期的,陷入经济危机。

媒体的诋毁也让很多国家的人知道了她们所做的事情,她们收到了来自各国的汇款单,解决了经济危机,但是建“和平之城”的钱依然没有,她说“主的意思是让我们慢慢来”,她随时能从正面思考问题,不会是收到钱大喜,钱用完了大悲。

(5)金融家的资助。

    建筑师给她送来了“和平之城”的设计图,这时一个有名望的金融家约她见面,资助了她们一大笔钱,这个人也是修女的一个缘,但表面看是善缘,后来却带来很多麻烦,变成恶缘,就是缘也会变化。

(6)神父想建立组织制度。

    面对修女会的发展,神父主张建立制度、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她持相反的态度,修女会连显微镜也不用,她认为现代人被制度限制住了,因为制度把爱心也限制了。她说“我们需要的不是策略,主让我们从小事做起”、“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吸引别人,而是凭借主赐予我们的力量帮助别人”。

    我们不会象修女那样现代科技的东西都不用,但我们应怎样利用制度、资金、高素质的人才来做我们的事业?

(7)“和平之城”被令停建。

    城市建设委员会通知她们,她们的工程是违法的,手续不全必须停止,她们要去罗马向教会申请手续费,没有钱买飞机票,她们问是否可以做服务员,服务员已经满了,这时,遇到了她的一个学生,送给了她们退休服务员免费乘机卡。这是她的善缘感应,她在困境时祈求,马上就得到善缘感应。

    她们在罗马见到了教皇,得到了批准。她向教皇提出在梵帝冈建救济院,没有得到同意,因为她看到富裕地方的人们更需要爱。她完全不顾身体,有心绞痛,但一刻不停地为了帮助穷人而奔波。

(8)再次面临神父和其他人的不同主张。

    她们收到的汇款无法兑现,因为没有一个正式的组织,神父想建立公司的模式,但她说她不想成立什么公司,而是做一项爱的事业。不知能支撑多久,在困境中她去祈求,对神父说:“孤独感是难以忍受的。”因为大家都认为事情应该这样做,她的所思所想没有人能理解。所以圣者皆寂寞,很难有人能够用象她那样长远的眼光和心胸看待问题。

 

 

 

相关链接: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一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二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三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之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