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九”法会随记
(3月16日)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所以很早就有许多人上龙泉寺里来拜佛礼佛了,年长的师兄们一进入寺门便双手合十,口诵佛号,虔诚地向大殿走来。
走过静默的金龙桥,我就看到在天王殿前,有些师兄在忙着为那些准备在今天皈依的师兄做登记的工作。同时,旁边还有些年长的师兄穿着海青在虔诚地念佛号,这让人很强烈地感觉到今天是一个非凡的日子。
在推开图书馆房门的一刹那,回过头来,就看到了法师们所住的兜率内院,在薄雾里显得非常静谧、庄严。这些古典的建筑背对巍巍凤凰岭,面向芸芸大众,让人不由地赞叹,也让自己非常地仰慕这些不为己利、救拔众生的法师们。
暂时无事可做,便从书橱里轻轻拿出一本学诚法师的博客书来读。书里一幅幅生动的照片,一个个看似平淡却深蕴法理的故事,让我如沐春风的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染习太重,心中无比的羞愧,即便是从儒家所要求的做人准则而言,自己也差的很远。

这些注重捕捉生活细节与场景的图片,将法师们的亲切容颜真实地记录了下来,让我发现原来法师们除了有着严谨、刻苦、精进的特点以外,还有着和蔼可亲、细致入微的一面。图片上的法师们,或背手而立,洒脱自然;或颔首而笑,和蔼亲切;或空谷静坐,静穆肃然;或读书深思,精进不舍,让我看到了法师们比较全面的精修、学习、生活的内容。自己心中那原有的法师形象,一下子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了起来。
在自己初次参加的这次法会上,有缘见面次数最多的便是法会总召集贤甲法师。第一次见到贤甲法师,是在来寺里报到后的第二天清晨。当时,在居士楼的210室,法师轻轻推门而进。见到我和另一位师兄是新面孔,便和蔼地问到,你们两位是第一次来参加法会吧?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面对法师,自己感到有些紧张,也许是由于法师的相貌非常庄严的缘故。法师可能看到了我内心的紧张,便跟我说,我曾经和你们学校的温金玉老师有过交谈,思维很敏捷。我说,他是我们哲学院宗教系的老师。慢慢地,自己紧张的心情便好了些。后来,法师说,快到受八关斋戒的时间了,快去受戒吧,又对我俩说,你们也去吧。当时,担心自己做不到,现在非常后悔错过了法师这次看似无心其实有意的开示。因而,许多有意义的事情,就因为自己过于考虑后果而轻易放弃了努力去做的过程。染着太深,很多时候自己把结果看得比过程重要了。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过程也是一种结果,或者过程就是结果。
在这之后,每次看到贤甲法师,他都是行色匆匆,忙于法会的各种事务,偶尔来到我们办公的暂时所在地——图书馆,就让我们的内心无比的喜悦,工作也更为有劲儿了。

虔诚的礼拜
正在看学诚法师博客书的时候,有位师兄过来跟我说,现在皈依的时间快到了,你虽然还没决定皈依,还是可以过去感受、随喜一下。听了师兄的话,我就连忙向佛堂那边赶。等到了佛堂那边,就发现有好多的师兄在那里排队等待皈依。于是,我便连忙排上队,准备随喜大家,更是为了期待能见到学诚法师一面。不巧的是,由于今天准备皈依的师兄太多,像我们这些随喜的人就不能进去了。于是,就准备返回图书馆。在路上,又碰到了那位让我来随喜的师兄,他说,现在是集体诵《法华经》的时间,你可以去跟着诵一下。
于是,我就走进了西跨院,跟着法师们一起诵经。第一次经历这种集体诵经的场面,内心无比的喜悦,听着法师那庄严、铿锵的声音,于是自己心中的那种喜悦便被一种萦绕心间的庄严、肃穆感觉所替代。第一次诵《法华经》,诵得不熟,又不会转换气息,只能断断续续地念诵,其间还时不时冒出一些尘世的杂念。在庄严、清正的佛法面前,自己内心的染习就明白无遗地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让我在看到自己积习的同时,也看到了提升自己内心之路的漫长。也许,诵经就是在与佛菩萨交流、沟通。正是这种在与佛菩萨的沟通过程中,才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种种瑕疵,先忏悔自己在诵经时的不清净内心。

接待组义工
今天是法会的最后一天,下午法会结束以后自己也就要下山回校了。这次法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原本平凡平静的生命之流多了些非凡的色彩。下山也就意味着离开了寺院这静身净心的生活,尽管有些不舍,但暂时只能如此,希望有机会自己还能亲近诸位法师、师兄。是的,青山依旧在,回家当有期。
2009年“二•一九”法华法会报道系列
相关链接:
佛法润心细无声
口说清和语,身效菩萨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