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51,312
  • 关注人气:66,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要点笔记(十二)

(2009-03-16 08:50:57)
标签:

宗教

苦乐

佛法

加行

要点

大寮

北京龙泉寺

理念课

文化

分类: 学修笔记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二)

(3月15日) 

一、课前静坐  复习要点
1、静坐五分钟;各组报考勤。
2、复习要点。
   (1)透过《孔子传》的学习,可以看到一位圣人怎样在社会混乱、伦理丧失的情况下建立人生宗旨的。
   (2)佛法与世间法不同。
    ①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佛法要解决终极苦乐的问题;世间法解决的是非终极苦乐的问题。佛法的终极苦乐就是灭掉苦集二谛,进入灭谛的境界、涅槃的境界。
    ②佛法是什么呢?“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
    教证二法如何得到呢?教正法一从他闻、二广阅经论;证正法,理论用于实践,依戒定慧三学修行。

《明确宗旨 <wbr>建立目标 <wbr>不忘发心》要点笔记(十二)


   (3)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修行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和积聚资粮。
    ①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现在认可了吗?工作生活越来越踏实、佛法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时就是在修行。最近有同学说对自己这一生的修行有了重新的思考和定位,认识到自己的根器、条件后,决定踏踏实实好好工作、干活。
    ②两种增上生:娑婆世界走大乘道生生增上;往生极乐世界、净土增上生。
   (4)认识到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后,要对自己的生命进行规划,确立目标,找到落脚处。

3、引导思维
    ①师父九月份在福建佛学院对学佛的人提出四点希望:建立生命宗旨、确定生活目标、培养工作热情、丰富知识结构。
    ②引导重点培养工作热情。热情就是欢喜心、也就是造业的意乐动机。热情也就是意乐,意中所乐的事。我们做任何事都分为事、意乐、加行,事就是对象、意乐就是动机、加行就是方式方法。
    我们要反省我们对什么有热情、对工作有没有热情?
    如基金会的同学在助学组有没有热情?大寮的同学做饭一个月、两个月,有没有热情?
世间人工作,八小时做完就好了,赚钱就好,混日子,没有意乐。
    经论上讲十种不感果的业,有一种是自不欲乐他逼令作。以前有个同学学了这之后才恍然大悟,说自己在大寮做饭做了很久修行都没有进步,原来是自己在做的时候没有意乐。
    大家要去反省自己对什么有热情,要把你有热情的部份找出来,那就是你生命的中心。
    上堂课讨论这个问题没有讲到意乐,今天开演了。大家要知道自己的意乐,每天在造什么业感什么果。


 二、树立正见  改善人生
师父开示:“社会上有许多人,习惯了盲目的追逐,过惯了忙乱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怎样生活才能活得充实、过得有意义。尤其是有的年轻人,虽然文化程度很高,但烦恼很重,内心很迷茫。他们从早到晚,一年到头都在盲、忙、茫当中度过,缺少明确的人生宗旨和坚定的生命方向。若再遇上身体的病痛、心灵的创伤、家庭的变故、事业的不顺、环境的不适、社会的逼迫,这苦难的现实、无奈的人生,就会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失去希望。人生是苦的,是不清净、不圆满的,但苦难的人生是可以改善的。要改善有缺陷的人生,净化有杂染的世间,需要有佛法正知见的指引。 ”

法师摄义:这段内容讲我们改善人生需要正知见的指引。

《明确宗旨 <wbr>建立目标 <wbr>不忘发心》要点笔记(十二)

感恩的心最温暖

 

【提出问题】
 1、人生是苦的吗?
    如果你觉得苦,可能是你命不好,有的人命很好他就不一定觉得苦,有的人很积极向上,也不一定觉得苦。
 2、进行研讨
    你觉得人生是苦的、乐的、还是苦乐参半的?为什么?

同学回答1:
(1)、是苦的。因为快乐是假相,是无常的;
(2)、学佛前是快乐的,学佛后很痛苦;
(3)、是快乐的,人生的过程、能增上生就是一种快乐。
法师引导:三种观点都还要深究。


同学回答2:
(1)、学佛前认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所以不觉得苦;学佛后了解了生老病死的真相,所以觉得是苦的;
(2)、学佛前觉得人生苦乐参半;学佛后有点乐,但很短暂。
(3)、纯苦。乐也只是苦的暂息。
法师引导:
    有人说是纯苦,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呢?所以是理论和实际没有真正结合。

 

同学回答3:
(1)、学佛后知道怎样做对、怎样做不对,比学佛前快乐了;
(2)、不断追求目标,总是满足不了,很苦;
(3)、学佛前感觉很自由,学佛后有很多约束,很痛苦。
法师引导:
    学佛人的苦多半来自于习气的拉拔,知道了理论却做不到。


同学回答4:
    人生苦中有乐,乐中有苦,像咖啡一样。喝起来先苦,慢慢感到一种乐。
法师引导:
    这种回答方式大家要学习,有观点、有喻来证成。所以人生应该有积极向上良好的心态。这正是理念课一直引导的。年纪大的同学心里累积了许多知见,要转变非常不容易。法师讲课时,要随转。 “听闻随转修心要”。
 

本课笔记系列 相关链接: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二)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三)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四)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五)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六)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七)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八)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九)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一)

《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理念课要点笔记(十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