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有了“奔头”(下篇)

(2009-03-15 10:17:29)
标签:

学诚法师

果珍

义工

云水

北京龙泉寺

年终总结

心得体会

文化

分类: 俗众弟子

生活有了“奔头” (下篇)

(3月14日)

生活有了“奔头”(下篇)

 

    在这半年里,我很希求被加持,看到被加持过的师兄师姐都有很大的进步,我也很想这样,因为我根本认不清自己。后来知道是自己不具弟子相。终于我也被加持了。可惜只有两次。一次是因为贪吃,山下的居士看法师辛苦,供养很多吃的,法师总是毫不吝啬地分给大家吃。一天中午吃饭,有位师兄对某样食品很好奇,问我“这个好吃吗”?我面露喜色,美美地告诉他,“这个味道好极了,快打开尝尝”,当时大家都很安静地在吃东西,法师抬头严厉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让我仿佛看到自己面对美食时“贪相大现,眉飞色舞”的丑陋形象,我意识到自己面对贪欲时是那么无可救药,从那以后我看到零食或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总会想法师的眼神,马上会止住这个念头,不吃或少吃,要不就给别人吃,来对治自己,这会让我受用一生。
    另一次是因为山上义工大出坡,法师说你俩(我和宋师兄)先上去准备准备,我以为自己还是干昨天的活,收集别人扛上来的沙子,把袋子清理出来,我正准备就绪等着呢,法师上来了,在棚子里和宋师兄说着什么,过了会喊我过去,我过去后,法师很严肃地说:“让你们提前上来准备,你们都干什么了,马上大批义工就上来了,天这么热,也不把热水凉好,果珍也不泡好,怎么做事情的!”(原来有位负责泡水的师兄刚好下山了,宋师兄是回去一段时间后又上来的,不清楚)。法师说:“你在这里这么久了,怎么做事情的,一点都不会观察缘起”,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差啊,一点都没长进,不会观顾到别的事情,马上忏悔,法师边说边教我们做,他告诉我们,不要倒这么多热水,要掺和点凉白开,大约倒三分之一,这样大家上来就能马上喝到,而且果珍要泡浓些,这么热的天,果珍多少可以补充一些体力,这些小杯子,倒七八分就够了,这样不多不少,喝着方便,太多一下子喝不进去,大量出汗后一下子喝一大杯果珍对有些人来说是种负担,做好这些后,法师说:“每位大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恰如其分”。我当时想“恰如其分”是什么概念啊?怎样做才能做到“恰如其分”,看看自己做事待人总是要么做过了,要么不及,达不到,总也做不了那么恰到好处,有时越想做好,越做不好,发现这“恰如其分”是一种大智慧,我还差的远呢。
    后来我也总是做错事,比如,法师反复交代要我把没开封的茶叶拿到云水堂,可我匆匆忙忙地图快了也没仔细分辨,把开封的带了下来,还有做面条居然放盐少了,致使面条一点味道也没有,那么难吃,法师也没说我。他曾说过,给你机会不珍惜,做不好,二次之后就再没机会了,我想我以后是没机会了,法师不会再加持我了。

生活有了“奔头”(下篇)

 


    这一年我只遇到过两次大和尚,第一次是四月初,下山时刚拜完佛出来,一辆特别花的小车,停在山门口,师父居然从车上下来,我一下呆在那里,师父很和蔼,问我“你们在干什么”?我回答在西跨院干活,他又问我“干什么”,话音刚落他就走了,我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特别高兴,走路脚底都觉得“生风”,心里总是荡漾着幸福和喜悦,我发现师父是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哪怕只看他一眼,直到现在想起师父和那辆小花车,都会觉得有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后来从博客书中知道了师父与“小花车”的故事)。
    另外一次是师父送客人到小停车场,我刚好从云水堂下来,心里特别紧张,等师父过来,我顶礼,当第二拜起来时,师父从我身边过去了,我突然一下不知怎么办好了,更加紧张了,还有一拜啊,回去后我请教别人,他们顶礼师父一般都是一礼,可是我以前顶礼别的“出家人”都是三拜的,从这些小事中我能感觉到师父的谦虚和无我。
    水库修建好了,法师说终于把你们送上正轨了,我们十几人进理念课班了,这是我一直很希求的,以前总是在教室外面听,觉得在教室外面能听都是很大福报了。听了这些课,使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坚定了跟随师父、团体走下去的信心。
    理念课上,贤丙法师要求我们做三千善行,这下大家纷纷争着打水,摆碗,行堂……一天,我去摆碗,发现很多人发心在摆,我想就干点别的吧,去大寮刷盆,可别人说暂时不用,再出来时碗都摆完了,还是人多力量大,忽然我发现有几处漏摆了,我先顺嘴就来句“呀,这谁忘记摆了”后马上就很高兴,呵呵,正好自己捡个漏,做善行,真好,进而发现筷子摆得不整齐,我又摆直,我想摆筷子的人有可能是个急性子,一抬头,刚好看到摆筷子的是位老菩萨,她平时是个急脾气的。我猛然想到法师就是这么带我们的吧,通过承担,做事的过程,做出的结果,来发现我们的问题,观察我们的心性,然后再想办法,找机会“修理”我们,把一些多余的枝叉修剪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荫蔽众生。
    这大半年,“水库”就像桥梁纽带一样,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说它是“桥梁”是因为连通着我们与师父、法师的心,使我们加强认识,增进了业缘,师父也通过这样的桥梁一直拉拔着我们直至成佛;说它是“纽带”是因为它凝聚了我们,上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三岁的顽童,从山上的义工到山下的居士,甚至没有皈依的游客,都能加入进来。在这个团体中,我们生活的如同一家人,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管是谁有什么事情大家都会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共同面对,相互拉拔,常言道“家有老人好有一宝”,在我们组就有这样的“宝贝”,他生活经验丰富,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拌水泥,编筐子,无不出自他的传授,安全生产他是监督员。我们大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齐心协力,众志诚诚。贤甲师就如同我们的家长,他慈悲、智慧、坚韧,关心爱护着我们每个人,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师父的功德,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受益良多,磨炼了意志,坚定了信心。
    新的一年,水库级又有了新的任务,成为了水利组,各项工作已经展开,我将努力地承担,溶入到集体中,不断磨炼自己,用行动去影响别人,贤甲师的愿望是完成师父的心愿,而我希望去完成贤甲师的愿望。

                                  
   相关链接:

  生活有了“奔头”(上篇)

  生活有了“奔头”(下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时光不等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