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山   那寺   那人   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2008-12-17 07:44:40)
标签:

佛教

峨眉行

大佛禅院

永寿大和尚

文化

分类: 随师行记

那山   那寺   那人   那愿
——四川峨眉行之三

(12月16日)

 

    大佛禅院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为明代万历年间无穷国师开创,历时十五年建成,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寺院占地三百余亩,拥有多重大殿和一百四十多间禅房。因寺内的大悲殿里供奉了一尊高十二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清代光绪二十八年,大佛寺与万年寺毗卢殿被确定为峨眉山两大十方丛林。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有许多高僧大德于此弘法,如近代高僧能海、寿冶、本焕、乐渡、圆瑛等长老曾在此讲经说法。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象城文化一条街标志性建筑

 

    民国二十八年,抗日战争期间,为避日机轰炸,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运到峨眉,保管于大佛寺内,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国宝大迁移”。经广大僧众与护卫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了国宝安全,但禅院也从此日渐冷清与荒芜。如同其他的很多寺院一样,大佛禅院也没能度过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段动荡的历史,禅院内的殿宇被改作储粮仓库,建筑、佛像、法器均遭到严重损毁,禅院具有标志性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也陨落于这一时期。

社会的和平与安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又唤回了人们对宗教文化的仰望与尊重。几十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希望重建大佛禅院,以便恢复朝拜峨眉山从大佛禅院开始的历史传统;海内外许多高僧大德也期盼重新修复大佛禅院,以便重现当年的肃穆与庄严。共业的推动引起了人民政府的关注,在乐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峨眉山佛教协会从上世纪90年代起便开始筹备重建大佛禅院。1993年,峨眉山市政府决定将寺院迁建于峨眉城区南面护城河外的原古寺佛塔处,并于1996年4月6日也就是观世音菩诞辰日举行了奠基仪式,两年后的1998年3月19日也就是普贤菩萨诞辰日开始破土动工。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文化一条街旁的假山流水

 

    历经十余年的修建,一座气势恢弘、雄伟庄严的大佛禅院又重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修建好的大佛禅院长达990米,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堪称目前亚洲最大的汉传佛教建筑丛林之一。大佛禅院是一个完整的园林建筑体系,整体布局分三个部分:北部是出家僧众修学区,中部是佛教园林过渡区,南部是信众活动区。这种建筑布局恢复了历史传承,将僧俗二众的修学与活动分离开来。不但如此,在大佛禅院的外面正在修建的象城文化一条街,为更广大的民众提供体验佛教文化的氛围与环境,同时也为大佛禅院提供了良好的外围保护。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文化街的尽头便是大佛禅院的入口

 

    在重建大佛禅院的过程中,峨眉山佛教协会提出了建设普贤道场“三个中心”的理念,即把以金顶华藏寺为代表的高段山区作为峨眉山佛教的“朝圣中心”、把以万年寺为代表的中段山区作为峨眉山佛教的“修持中心”、把以大佛禅院为代表的低段山区作为峨眉山佛教的“教育培训中心”。依照规划设计,大佛禅院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功能体系较为完整的十方丛林禅院,可实现多种功能的兼容,使之成为峨眉山弘扬佛法、培养僧才、研究佛学、对外交流和文物保护、陈列、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人间净土的照壁成了大佛禅院整体布局的一个分界线

 

    作为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道场的规建对于整个中国佛教文化的弘扬至关重要;作为朝拜峨眉的起点,大佛禅院的重修对于整个普贤道场的兴盛关系极大。

    12月13日下午,我们刚在峨眉山市华生酒店落定,一个慈眉善目而又敦厚朴实的出家法师便来拜访师父,之后才知道这就是永寿大和尚。大和尚给人的感觉是和蔼可亲,说话慢条斯理,再加上四川特有的地方口音,让人见了便易生亲近之感。他简明地向师父介绍了大佛禅院的重建情况,之后便陪师父一行参观了外围的象城文化一条街和禅院的主体建筑。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开光典礼的现场

 

    所到之处,不少信众见到永寿大和尚都顶礼膜拜,大和尚均随时随缘、淡然处之。看到这种场景,再想想有缘的信众对师父的感恩戴德,不由心生感慨。诸佛化众皆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分亲疏远近,不分有恩无恩,也不分时间与空间,可谓是时时处处人人均予以度化。然而凡夫众生偏于执相,执人我相,执高下相,执好恶相,执美丑相……因为这种缘故,诸佛便化现种种因应众生根性并与众生有缘的善知识前来度化。因人群的根性与缘份有所不同,因此善知识展现的面貌自然不同。但对于善知识而言,不同的并不是这些外相上,而是在于人内心的境界上。明白了这一点,当我们真正恭敬有缘的善知识的时候,也必定能恭敬一切善知识;当我们真正感恩有缘的佛教团体的时候,也必定能感恩一切佛教团体;当我们真正好乐有缘的佛教教理与修持方法的时候,也必定能好乐佛教的一切教理与修持方法。因为真正的恭敬、感恩与好乐一定不是来源于外相的界定,而是来源于内心境界的滋润。执着于外相的不同,常给人们带来矛盾与纷争;体会到内心境界的不同,却能带给人们带来和谐与进步。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弥勒殿近景

 

    永寿大和尚对普通信众的摄受如此,对经理老板的点化更为独到。一直陪同参观的中信国安的老板幸平居士便是大和尚门下的皈依弟子,对大和尚亦是恭敬有加。他主持投资修建了象城文化一条街,并承诺在文化一条街内不允许出现任何和佛教教理相违背的商业活动。至于大和尚如何调教这些的弟子,就不是我所能了解和体会的了。

    几天下来,师父对大和尚也是非常的赞叹,说他是有愿力的人,否则不可能成就这样广大的事业。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千手千眼寻声救苦的观世音菩萨

 

那山 <wbr> <wbr> <wbr>那寺 <wbr> <wbr> <wbr>那人 <wbr> <wbr> <wbr>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诸佛海会云集的普贤殿顶

 

    写到这里,内心涌现出一种莫名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似乎并不是源自于我们曾经拥有一个已经闻名于世的古老的峨眉道场,似乎也不是源自于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崭新的道场;那么这种自豪感源自何处呢?我觉得是为一种人而感到自豪,这种人来自于普通的人群,却有着出众的品格,这品格中最美的成份,便是拥有一颗装满远大愿望的心灵……

 

 

相关链接:

那山 那寺 那人  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bsyi.html

那山 那寺 那人  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bt9u.html

那山 那寺 那人  那愿——四川峨眉行之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e98b90100btwn.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