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地震灾后仁爱援助续篇

(2008-11-02 08:13:24)
标签:

仁爱

四川

文化

分类: 慈善文教

汶川地震灾后仁爱援助续篇

(11月1日   中)

 

再赴巴蜀

    8月上旬,仁爱基金会在四川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赈灾工作相继顺利告捷,但仁爱的脚步却并未停止。在绵竹山清水秀的三溪寺,仁爱基金会建立了长久性援助基地,配合灾民心理重建及灾区贫困家庭过冬衣被发放等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2008年10月13日,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志愿者们再次启程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启动新一阶段的灾后援助,重点围绕灾区教师心理援助和贫困家庭过冬衣被发放等工作。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1312374.jpg

 

    林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多次提到:“从最初参与赈灾,我们的愿望就是在未来很多年都要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重建美好的物质和精神家园。”在灾区连续坚守78个日日夜夜的仁爱志愿者王璐在回京休整前也动情地说:“虽不是第一个来,但我们相约一定再回到这片寄托着大家无限真情与祝福的热土。”

 

 

    故土乡情

 

    10月14日一早,来自北京的仁爱志愿者与成都当地的仁爱志愿者再次相聚。久别重逢,大家倍感亲切。针对目前灾区情况和乡亲们的需求,大家进行了简短交流,之后从成都出发前往绵竹市。

    绵竹,这个汶川地震的三大重灾区之一,早已成为仁爱志愿者一心牵挂的故乡。在大灾之后的最初三个月里,仁爱的志愿者们曾经与这里的父老乡亲和孩子们相依相伴,同甘共苦。步入绵竹市区,重返故地的亲切感在大家心中油然而生。现在,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干净整齐的活动板房早已替代了满眼的帐篷。雨季时,大雨滂沱,不少板房进水,紧急开挖安装排水系统,现在工人们依然在紧张施工。再次来到“仁爱学堂”原址——绵竹市体育中心安置点,孩子们动人的笑脸重新浮现在眼前,昔日朗朗的书声仿佛又在耳边回荡。这里曾经是绵竹灾区的第一所临时学校,自灾后第一周,孩子们就开始得到有效的心理辅导。目前,体育场已经恢复原貌,乡亲们已由政府妥善安置到周边的乡镇,生活日趋安定。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1589693.jpg

 

    来到九龙镇看望这里的乡亲们。九龙曾是绵竹受灾最重的乡镇之一,地震发生后这里帐篷、药品和食品等赈灾物资急缺。仁爱基金会争分夺秒,紧急向九龙调运了四大卡车的物资,在当地镇政府的协调下及时发放给灾民。九龙镇的吉祥寺在地震中几乎荡然无存,9名人员遇难。仁爱基金会得知后立刻前去慰问,并捐赠了善款。重回吉祥寺,见到这里的法师和居士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寺院重建。法师们把板房让给居士们住,自己则依旧生活在潮湿的帐篷里。

    来到仁爱在四川灾区的新家——位于土门镇的三溪寺。7月份,当三溪寺的方丈了解到仁爱基金会计划长期在灾区开展救济时,立刻表示全力支持,主动提供场地作为仁爱的长久性工作基地。 

    在三溪寺提供的两间100平米的库房里,高高地码放着各地爱心人士捐赠的衣被,福州的一家药厂还捐赠了500箱药品,有特效感冒药和红花油等。过冬衣被及药品发放正是仁爱基金会近期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2015610.jpg

 

    离开三溪寺时,暮色苍茫。大家驱车前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绵竹工作站。专程从绵阳赶过来的中科院心理干预中心副主任史占彪博士已经等待许久。7月中下旬,仁爱基金会携手中科院心理所等机构为绵竹150位中小学教师组织了灾后心理援助培训,受到绵竹教育界的一致好评。近日,双方再度合作,牵手北川教育体育局,将共同为北川灾区的校长带来一个温馨的心灵关爱培训。

    商讨完第二天的工作,已是凌晨一点。大地沉静下来,然而那一颗颗永远跳动的仁爱之心却无时无刻不在与这里的人们同呼吸,共命运……

 

 

    烛光里的祝福

 

    10月15日,“北川地区中小学校长心灵之旅训练营”在景色秀丽的邛崃县天台山风景区举行。这次活动由仁爱慈善基金会、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绵阳工作站及北川教育体育局共同主办。峰峦叠翠,泉水淙淙,选择在景色宜人的天台山风景区举办这次心灵关怀,目的正是在于帮助校长们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舒缓压力。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1731837.jpg

 

    50多位来自北川灾区的校长在大地震后首次欢聚一堂。山区许多学校象唐家山堰塞湖以上的小坝学校校长为了参加这次活动,因为道路不通要绕道几百公里赶两三天的路程才能到。校长们都是羌族儿女,洋溢着民族特有的豪爽与坚韧。大地震中,他们不顾生死安危,不分昼夜,连续奋战在抢险救灾现场,承受着超乎常人的工作压力,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话说:“个个都是英雄好汉!”然而,这些勇悍的校长们内心深处都埋藏着深深的痛苦。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亲人遇难,有十多位失去了配偶。一位校长的两个孩子都走了,痛苦使他几个月来难以安然入睡。还有一位校长所在的学校有11个学生不幸遇难,每日她都在深深的自责中煎熬。北川原本就是重灾区,9月24日又遭遇了泥石流的袭击,大自然让人们再次历经生死的磨难。

    仁爱基金会林秘书长说:“7月份,仁爱与中科院携手为绵竹150位中小学教师组织了心理辅导,效果显著,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帮助老师们从灾后内心的阴影中走出来极为重要。所以我们非常想为这里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希望这次培训能够帮助北川的校长们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痛楚释放出来,同时提升大家对不良情绪的觉知能力和转化能力,以更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1902467.jpg

 

    晚上8点的活动以基金会主持的烛光生日会开营。仁爱志愿者一早专门从成都订了6个大蛋糕和数百个茶蜡,精心准备了可以和大家互动的手语节目,每个蛋糕上都有两个属相,以便按属相分组。在中科院心理专家引导下校长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在“爱的电波”中互相传递一份关爱。在“传灯”时,林秘书长邀请北川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徐校长和中科院史博士一起祈愿以人性的光辉来点燃蜡烛,并点燃每一个人的心灯。黑暗中,大家轻轻地将手中的蜡烛托在胸前,闭上双眼,至诚祈祷,点点烛光中,林秘书长的真诚话语在每个人的内心中激起涟漪:“有很多古圣先贤以他们的亲身体证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是无限的,逝去的亲人也并没有真的离去,相反还可能因为我们的亲情连接又以新的生命形态回到我们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眼前的痛苦,在生命的长河中就犹如一粒沙子,实在微不足道,而且我们终归要超越它的。今晚,让我们一同祈愿逝去的亲人能在天堂里安享快乐,活着的同胞都身心安泰重建家园,愿我们的内心在人性无上光辉的照耀下不再黯淡,愿我们都能坚定、自信地走向自己的新生活。让我们诚挚的祈愿……”大家把一只只蜡烛摆放成两个相连的心形,无数真诚的祈求汇集而成一首无声的心曲。   

    昏暗中,不少人悄悄擦拭着湿润的眼角,不少校长都落泪了,有几个来到外面,那都是铁打的汉子,这一刻让泪水在黑暗中尽情流淌。一位老师说:“地震之后从来没有这么感动过,压抑在心底的伤痛今天终于宣泄出来。”

http://www.longquanzs.org/resource/200810261225021949624.jpg


    大家唱起了生日歌,能歌善舞的羌族老师们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开心笑容。仁爱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学唱手语歌曲《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

    泪水再一次悄然滑落……

    第二天一早,好几位校长找到林老师,说昨晚的那一番话解开了他们内心的许多疙瘩,苦苦思索几个月的困惑也释然了,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看来这场心灵之旅是多么及时和有意义啊!

北川,心中的痛

    17日志愿者到达地震和泥石流的重灾区——北川,雾很大,很难拍出清晰地照片。在那个著名的山坡上,再次遥望那个被地震和泥石流蹂躏的古城,心中涌起难以言表的悲哀。旧县城的一半在地震中被大山压在下面,进城路口方向的另一半又在这次的泥石流中被掩埋了,那个曾在电视上多次出现的歪斜的四层楼,在土石堆中只剩一个小角了。以前总有一些灾民会在那些地方祭奠逝去的亲人,现在连这些地方都没有了,他们说真的很难接受。

    车子沿着颠簸的山路朝村子里开。一路的景象,令每个人感受到泥石流毁灭性的破坏力,感受到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到处是散乱的巨石,山沟被冲下来的石头填满,路基也陡然增高,最高的地方竟增高了2米多。而脚下的路也是部队刚刚从大石头中清理出来的。很多大型挖掘机都被砸得面目全非或者冲翻在地,仰面朝天地陷在乱石堆中。山脚下二层的房子,只剩下半层露出来。而原本建在半山腰的房子就彻底被泥石流冲掉了。有的房子,可以看到巨大的泥石流从后门冲击进来,又从前门倾泻而出。更多的房子,只露出了屋顶一个尖尖的小角。地震中原来的废墟,现在又雪上加霜,很多地方已经面目全非,大自然似乎要把这片土地的原貌永远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废墟上有一只小狗,在满目疮痍中黯然守望着,它知道家曾经在这里,主人曾经在这里。北川原来是一个景色秀丽的地方,山麓连绵起伏,梯田郁郁葱葱。而现在的山坡到处是乱石,原来的秀丽已荡然无存。

 

    泥石流发生在9月24日凌晨两点,许多家庭就在熟睡中被掩埋被冲走。大地震时已使山体松动,泥石流发生之前连续下了两周的大雨使土层松软,,23日傍晚下了大暴雨,终于引发惨烈的泥石流,一些村庄甚至被大面积淹没。

    来到任家坪村,这里有十几户人家的房子全部被掩埋在泥石流下面。地震后,心理所的工作人员曾经对他们一直在进行关怀,他们都有家人在地震中遇难,这次泥石流几乎彻底家破人亡。心理所的孟老师难过地说:“有一家人,母亲等亲人都在地震中去世了,留下父亲和儿子。儿子到安置点去做志愿者,结识了一位同做志愿者的善良女孩,两人志同道合,安顿下来后,女孩留下来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男孩去绵阳打工。23日,男孩从绵阳赶回村子看望他们,结果全部遇难,这个家庭再也没有一个人留下了。”村子里原本有四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一直是是孟老师平日里特别关怀照顾的。泥石流发生后,孟老师天一亮就奔到村子里打听孩子们的下落,然而房子和孩子都已经消失了。

 

   一路上,看到很多老乡背着背篓,步履蹒跚地从山上走下来,背篓里面有的装着玉米、南瓜、马铃薯,也有的是几件衣物或者家里仅剩的一点家当。有个老乡背着一个很旧的柜子,吃力地走着。他们的家都是住在半山腰或更高处,他们在泥石流中幸存下来。家已经没有了,就连赖以生存的田地也难以为耕。不能再住在危险的山坡上,政府统一安排他们住在镇上较为安全的平地上。他们倾家荡产,灾难中家里任何一点没有被吞没的物品就是全部的财产,也是他们生命中的仅存的记忆,乡亲们不惜来回走十几里的山路,一点点背下来。一个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接踵而至的人,恐怕难以体会到他们的内心承载了多深的痛苦。一位老妈妈听说大家是北京来的志愿者,把背篓里的南瓜直往大家手里塞,连声说:“你们能来看看我们,就已经很好了!”天气渐凉了,可大家发现很多老乡还穿着拖鞋和凉鞋。一问才知道老乡们普遍缺少鞋子,而捐赠鞋子的又非常少。

    汽车开了10公里,再往里没有路可以开进去,只得原路返回。回到擂鼓镇,与镇领导见了面。他们介绍了政府在安置灾民方面开展的工作,一是将新的灾民安置在已建好的板房中。板房数量有限,只好在每个房间里安排更多的人,十几米的房子里,要住十几个人,连厨房都住满了人;二是搭建新的帐篷,但是帐篷很薄,透风,不暖和,难以过冬;三是劝导灾民到绵阳的空板房居住,但路途太遥远,生活和交通成本高昂,灾民离开家园一杯水都要钱,而政府的补助有限,最难的是如何让灾民感受生活的前途和希望。接下来大家共同商讨了仁爱的救助方案,包括救助区域、对象和物资种类等。重点先考虑沿着两条大山沟的20个灾情最严重的村庄,救助对象为幸存的三孤人员、残疾人、70岁以上老人以及完全失去劳动力的家庭。镇上目前的人口约有18000多人,大约5000余人将被列入资助安排。志愿者请各村干部协助收集受助人员的名单和基础资料。此次发放将募集包括衣被、药品、大米、鞋子等,尽仁爱的所能帮助老乡们缓解一点点吃穿等方面的困难。

    目前,仁爱基金会正在紧锣密鼓地组织各项筹备工作,希望在寒冷的冬季来临之前给乡亲们带来一点帮助。老乡们恍惚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悲苦与迷茫,深深揪动着大家的心。仁爱点滴的帮助,不足以给乡亲们的生活带来多少改变。然而仁爱会一如既往地发出最至诚的呼唤——十元钱一双实用的胶底解放鞋,就可以让老乡这个冬天不再光脚丫;160元100斤大米就可以让老乡三个月不愁粮。仁爱的同行者们让我们再次行动起来,愿我们用共同的爱,温暖满目疮痍的灾区;愿我们用共同的爱,温暖每一颗迷茫无助的心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