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搭建的道场(1/3)
——博客法门心得体会
(10月10日 下)
楔
子
西元2008年8月8日,于亿万国人而言,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酝酿百年的奥运梦想终于圆成,源自另一个东方古老国邦,且燃遍东西诸国的和平圣火将于世人的众目仰观中,首度在华夏大地上升腾,推动着新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航船正式起锚,昭示着少年中国之长成,象征着千年睡狮之觉醒。
这天上午8时8分,于师父以及龙泉寺的僧俗弟子而言,更是一个殊胜的时刻——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龙泉之声”网站正式开通;同时,辑录师父的博客文章,精心编辑、制作而成的《和尚•博客》系列文集正式出版发行,开启了师父运用现代网络媒体弘扬佛法、弘扬传统文化的又一个新的航程。
……
8月12日早斋过后,如往常一样,我正准备去图书室整理书籍,与班导贤甲法师不期而遇,法师亦如往常一样,微笑着以他特有的柔软语“加持”道:“大事已成,逮得己利,就悄无声息,不思进取了?”未容我多解释,就疾步而去。我的心“颤”了一下。
过了片刻,承担网站与博客的贤乙法师放下手中的笔记本电脑,徐步来到我的桌前,微笑道:“编了这么长时间的《博客文集》,不想写点心得体会?”我的心“动”了一下。
其实何尝不想静下心来,将这段历程好好回顾一番!从当初幸蒙师父博客的指引,让我一步一步地走进这个殊胜的团体,与这里的善师善友结下善缘,直至透由承担《博客文集》的编辑整理,渐渐地学会以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投身于师父建教弘法利生广大事业的洪流之中——在那些日子里,从一篇篇博客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一点一点地了解到师父的功德、行谊、为人风貌,了解到师父与他的弟子们的学修生活以及佛法事业的方方面面,一天一天地加深与团体及师友的业缘,直至发愿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让这颗对佛法希求多年却又在世间漂泊了多年的、几近迷失航向的心灵重新回到皈依之所,回到最初的港湾。
启
航
丙戌年孟夏第一次来寺里参加浴佛法会之后不久,有同行从师父的博客上得知师父带领众弟子上山修水库,于是在这个仲夏,我开始上山参与水库清淤。自当年季夏在“六·一九”法会中成为文宣组义工开始,来法会做义工就成为我在自由职业生涯里最后半年多的日程规划中最重要的事情。起初只是通过博客关注下次法会的信息,到后来则深深地为博客文章的内容所吸引。有条件上网的时候,即便是当时有一些设计或绘图的工作需要完成,亦要预留好工作时间,在启动绘图软件之前,先打开浏览器,将近几日未读的博客文章一气读完。那时的心情,犹如一个为饥渴逼迫已久的人遇到一席盛宴。若时间充裕,则美美啜之、细细品之,偶尔也在文章后面留下数言评论。这样,虽然有时下山,但因为有了博客的缘故,能够时常读到师父和法师最新的教授,了解寺里每天发生的事情,所以感觉自己的心一直缘在这里。大约在仲秋时节,因为负责DVD组的贤丙法师的拉拔,我开始参与师父开示等相关文字整理;次年即丁亥年孟春,我退掉学校里租住的房子,推掉与我有联系的的客户,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到DVD组工作与学习中,只是有几个月在工程部绘制居士楼的建筑施工图。
因为要参与校对《博客文集》的缘故,大约在仲夏时节,我又回到DVD组。当时文集的整理工作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一位学佛的职业编辑遴选了自2006年2月博客开通至当年年底的部分文章,确立了文集的整体架构,并将初步的文稿打印出清样,进入后期润色、校对、排版、装帧设计,以及撰写序言、附录等相关文字的工作流程。
书稿的润色与校对工作,有一段时间是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一起,在出版社附近一家专业的工作室进行。工作室有十来位员工,因为我们的加入,使本来就不太宽敞的工作空间显得更为局促。我们将书稿分为几份,几个人轮流校对,然后打印出新的清样,进入下一轮校对,如此数番;需要撰写的部分,也是大家共同完成,有的起草,有的补充、修改、润色,然后发回寺里请贤丙法师与师父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承担平面设计的同行也一如既往,非常投入、非常用心地进行图文排版与装帧设计。
诚如师父所言,这是一个“集体博客”,师父的博客与《博客文集》,同师父的其他事业一样,都是由于众缘和合而得以成就,其最终结果都是我们共业的呈现。我们在承担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琢磨,增进了彼此的业缘;同时从博客文章以及法师平日的教授中,对于师长弘法利生的深广悲愿,以及借助网络与博客弘扬佛法的智慧善巧,渐渐地有了些许的体会。关于此点,从当时我们身边发生的这件事情亦可见一斑。
工作室一位不到二十岁的负责排版的员工,或许是为文章的内容所吸引,或许是为师父的行谊所打动,或许是受到眼前这几位居士的感染,渐渐地也对佛教产生了好乐,为我们的书稿排版时非常仔细,且认真地与我们谈到他以后也要像师父那样学佛乃至出家。师父曾经在文章中谈到:“信解出家的珍贵,发起出家之心,即使还没有出家,功德都不可思议。”且不论他是否对于学佛与出家之事知之甚少,抑或这只是缘于他这一念心而发出的感言,我们亦对这个尚有几分稚气的弱冠少年的善根与因缘至深地随喜。
动
力
校对工作告一段落后,我们带着书稿和设计方案回寺继续工作。贤丙法师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素以心力超强、承事勇悍而为人赞叹的贤丙法师以他一贯的风格,亲历亲为,在随时为我们提供指导的同时,也参与到各个环节的具体事相中。从把握相关缘起与背景以及师父对于博客的定位与期许,到对外联络与交涉出版发行等事宜,乃至文字编辑中的细节问题如篇章架构的调整、词句名相的取舍与润饰等等,法师都能够应对自如。
尽管大家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法师仍如往常一般,见微知著地每天早晚一一关顾我们的身心状况。有些时候,当我们听见法师在成天不停的忙碌之中,抽出片刻的闲暇,逐个询问我们:“毕业的手续办得怎样了?”“家人近来状况如何?”当我们看见法师用他熬得发红的双眼望着我们,对我们说:“辛苦了,赶紧休息!”当我们听到法师以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关切地问候我们:“感冒好些了么?”心中就涌起一种深深的感动,同时想到师父的一句法语:“内心的力量强不强,体现在哪里呢?就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包容心——我们内心里面到底能装下多少人,我们内心里头到底有多少人。”这也许正是贤丙法师具有超强心力,面对各种境界都能勇悍承担,从而营造殷重善业的动力之所在。
师父的内心更是缘着整个佛教界,缘着广大的众生,但凡能够利益众生的事情,经过抉择,一定会全力以赴地承担;而在事情成办的过程之中,面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境界,亦能善巧地观照和把握诸方面的因缘,亦即内心广发正愿,行事随顺缘起,故而凡事皆能做到理事圆融、见行不二。而我们则很难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执理废事,时而执事废理,常常会有所偏颇。
师父说过文字是他最为敏感的三件事情之一。曾经拜读过师父的文章、开示、诗歌、对联等,不禁暗叹其文字功夫令人击节——不论是用古白话写作的文章或对联,还是因为应机与互动的需要,偶尔带有少许口语的现场开示或答问释疑,皆能挥洒自如,毫不造作。同样是文字般若,由于应机众的不同而具有如此的差异,唯一不变的则是文字中皆有佛法的意趣与内涵;而且师父开示佛法绝不重复,文章或开示的内容以及某一时期的各篇文章或开示之间蕴涵一定的次第与关联,整理、结集起来,能够形成系列。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师父在其他诸多方面,亦能运用种种善巧方便,随缘度化众生。
由于大乘团体以共业推动事业的不共之处,亦由于师父的慈悲摄受,使我等弟子在承事师长的过程中得以成长。若仅论个人能力而言,是不堪担此大任的。记得一位法师在文章中提到,当他对自己缺乏信心的时候,师父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都是我最好的得意弟子,我一定会把你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佛教人才、佛教的顶梁柱。但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只要你认为自己一定行,那么对任何事,你就真的一定行!”我们深知,若仅就事相而言,即使我们众弟子非常发心,投入了较多的心力而呈现出来的结果,在师父看来,还是会有诸多缺憾之处的,而师父却从未在细节或果相方面提出过多的要求,而只是在总体的层面去抉择或取舍,让我们知道一件事情成办的过程中,众缘和合的重要性,策励我们好好发心、发大乘心,在推动弘法利生事业的同时,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历事炼心的良好平台。
蓝
图
2007年8月19日傍晚,贤丙法师告诉我:某丁居士带着刚刚印刷的二十多本《博客文集之一》,正从福建飞往首都机场,然后径回龙泉寺面呈师父。
大约晚上八九点钟,德尘居中厅灯火通明,桌面上是刚刚带回来的《博客文集》。贤丙法师、某丁居士与我捧起书翻阅着,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欣喜的神情。师父则欢喜而淡定地一边翻阅,一边与我们轻松地交谈,就像一位设计师将酝酿已久、成竹于胸的景观规划方案,终于绘制成一幅宏伟的蓝图,不久的将来则会进而呈现出更为壮丽的实景。于是,因为这个特别的缘起,在这个特别的晚上,在这明亮的灯光下,我们与师父一同沉浸在法喜中,静静地倾听着师父讲述博客弘法以及文集发行的重要意义,不知不觉谈了将近一个小时而竟然忘了落座。
在西学东渐逾百年,新兴思想、文化、学术流派纷呈的今天,在流传二千多年的佛教亟待复兴的时节因缘下,顺应时代缘起与众生根性,利用适当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媒体,契理契机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进而担负起促进当今世界和谐与发展进程的历史使命,这需要何等的观照、抉择的智慧与善巧,以及一往无前、契而不舍的精进度!
从那时起,与师父的“佛法与人生”系列开示光盘一样,《博客文集》也成为师父传播法音的载体与营造和谐的使者,馈赠给各方人士。一些与师父往来的教内教外人士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师父的博客与《博客文集》,向师父表达了自己的关注与好乐。在法会或福慧营活动中,亦将此作为结缘品,赠给各方的居士与信众。在龙泉寺的一次法会结行之后,师父给每位护持法会的义工赠送一本新出版的《博客文集》以结法缘,德尘居门前等候的人们排成了长龙,成为法会结束后的又一番“胜景”。领到书的义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的义工乃至年长的居士双手捧着书至诚顶礼,以表达他们的心中的欢喜,以及对师父的感恩。
近二十年来,收藏最多的物品就是几类书籍与音乐CD,其中也有数册作者签售的诗文集等。在那些岁月里,每到夜深人静之时,于灯下独自听雨赏乐、啜茗读书,置身不同的时空,融入不同的视界,感知其中的诸多况味,便成为一件乐事。然而离家将近十年,那样的日子早已不再,只有那些书犹存家中。在京将近十年,随身只留少许,主要借助图书馆读书。如今将各种什物散去,唯余少许佛书和一本《淳化阁帖》,其中特别珍藏的则是这本《博客文集之一》。扉页与师父法照之后的页面上印刷着师父的法语:“佛法就像阳光,佛法就像雨露,佛法就像空气,我们时刻都不能离开。”同一页面上有师父题写的“某戊居士修学”及款识,那是师父殷切的期许。师父给每位同行题写的内容都不一样,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深知家中每一位晚生后辈的脾气秉性、抱负志向,据此对他们寄予不同的期许。我觉得《博客文集》俨然是一部实修手册,确实可以作为自己修学的指导,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遭遇各种境界,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发觉答案早就在《博客文集》的某一篇文章中写到。从这一篇篇网络日记的字里行间,能够熏染到善知识的些许德尘,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心灵远离尘垢、得以升华,正如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尽管我对文集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已经非常熟悉,与同行讨论、交流,有时脑中会自然现起博文中相关的内容或类似的公案,乃至一字不落地记起师父的某一段法语。然而我仍然期待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时候,以一种不同以往的心境,从读者的角度去细细地品读一番、思维其中更为深刻的意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