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空性”的道理
(9月23日
下)
接触佛法以后,常常听到法师和同修们提到“空性”,我觉得那是一个高不可测的境界和层次,从不敢涉猎。学佛十几年的妹妹和妹夫也经常神秘的探讨“空性”,叹息对证悟空性的渴望和无从下手,仿佛证悟空性就快成佛了吧?我觉得它好高骛远,一般是绕着走不敢看,我自知离那个虚无缥缈的境界太远了,此生肯定没有希望,所有对“空性”望而却步。

透过水帘洞……
当预习师父的《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这篇文章时,竟然谈到了证悟空性的内容,我的心不禁砰砰直跳,我怎么可能学得了“空性”呢?我看?还是不看?我必须得看!因为法师要求我们要预习的。我硬着头皮往下看,越看越欢喜,师父讲的很通俗易懂,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可以有许多的角度,就比如拍照片,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拍,就不会把问题看死,就不会认识不清,我顿时觉得心里亮堂堂的。“空性”就像一盏灯,点亮它,就是生活在光明之中,圆融无碍,智慧圆满;熄灭它,就是黑暗无明,造不善业,轮回生死。这样来理解“空性”,真是让我信心大增,觉得这个高峰是可以攀登的。从此,我就开始练习和思维这个问题,只要想得起来,就尽量的用多角度去看待和理解人、事、物,觉得非常的有意思。比如这次我生病,法师和同修们都非常的关心和着急,都认为我是因为承担的太累了导致的,我自己开始也是这样认为,可是躺在病床上我想,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从单一的角度来把它看死,我生病应该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是宿业感果了,其次是我以前做手术的后遗症,当然比较劳累也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自己平时的不注意饮食起居等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这样认识才是正确全面的,是符合“空性”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但是,至少觉得这样想问题是客观的,不会纠缠在一点上,将来也会在多方面加以注意的,这应该是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整理编辑留言的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空性”之美。面对每一条留言,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去分类、去装筐、去命名。刚开始时,我草拟了一个框架和方案,大家根据我的十大类和若干小类来分拣,但是在做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我自己也无法完全这样去处理好,因为提问是五花八门的,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也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大家都认为我设定的框架根本无法涵涉许多问题。这样我们就每周讨论,每周讨论,试图找出一个完善的框架,但是事实证明,面对这一百多万字的留言,是没有一个统一模式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都有道理,只要组合的好,都是很好看的。这不就是“空性”的吗?
一条留言,可以从网友发问的角度去理解,可以从师父回复的角度去理解,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分类,可以从修行的角度去分类,……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体的,是一个鲜活完整的问题,是反应一个人的生活、修行、烦恼、追求等等的综合描述,怎么分都可以,都没错。实际上是没有一定的框框的。但是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以编辑的角度将比较相关和类似的问题组合在一起,给个假名安立,让它比较有序、耐看,引导读者去翻阅就达到了目的。而读者在看的过程中,会根据师父的开示,结合他自己的问题和理解,多角度的去思考、领会和学习的,都是可以受益的。所以,现在我的编辑方式就是这样,我不再执着条条框框,不再为一条留言的何去何从,而举棋不定。我认真的阅读网友的问题,和他们产生共鸣,再反复看师父的回复,师父如何引导网友认识自己的问题,我和网友同时受益,同时得到师父的加持,很自然的将它们命名、分类,一步步的搭建适合它们排列的平台,慢慢的框架在自然而然中的就产生了,目录也顺其自然的就出来了,看起来也还是有类别和次第的。我不认为我编辑的就是好的、对的,以我的能力、水平和学佛的程度我是非常差的,但是我们是大家一起分月来编辑,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我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佛学底蕴,编辑出不同的风格和模式,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切磋学习,共同提高能力和水平,共同的目的是喜闻乐见,共同去完成师父的事业。我至少觉得这条路是对的,我们在编辑的过程中是和合的,是受益的,是有全面提升的。
这是我个人对编辑留言书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今天学习了“空性”这堂课,我更认为这样去做大方向是对的。但是,这只是我个人的肤浅的认识,我希望得到师父和法师更多的开示和指导,我非常的渴望!我重新编辑了06年的留言,还没有机会和大家讨论和沟通,也还没有得到法师直接的教授,我只是想尽我的所能,造一份依师的善业,无论我做的东西是否可行,将来可否得到师父的认可,可否进一步的修改使用,都没有关系。我知道我努力了,这份依师的善业是真实不虚的,我得到了师父的大加持,我学习了无上的大法宝,我历练了自己的心智,我开阔了眼界,我开动了脑筋,我在留言的大海中学习着游泳。我是贪吃的厨师,我也是最受益的食客。在这个过程中,我要与法师交流互动,请示汇报,我得到了师长更多的关心和指导;我要和组员交流互动,具体操作,我和他们的心越贴越近,相互的业缘越来越深;我是在创造自己良好的师友缘,我是其中最幸福的受益者,这是我追求的无价之宝!每当我编完一册书,我都无比的感恩师父给我这个殊胜的机会,无比的感恩法师对我的信任,无比感恩同行们给我支持,无比感恩网友们上来的提问,我甚至感恩比尔盖茨这位电脑大亨,没有这些因缘,就没有我今天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今天录音里法师讲的空性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非常的震惊也非常的受益。法师说当我们对同行观过的时候,看不惯某个人的时候,从另一个角度思维就会转心。比如,你认为傲慢的人,他的心力是很强的;你认为有嗔心的人,实际上他做事很积极;你认为很散乱的一个人,他有非常主动的优点,过于静,反而是你自己的缺点。当你这样去思维和看待问题的时候,你的心就灵活了,就从自己的习气中超脱了出来,一个结在空中打开,心得到了释放。
法师还讲了做事、闻思和修行三者应该如何的把握和调整,如何利用零碎的时间来静心、思维、念佛,让学习的内容在心中相续,不受境界的影响,时刻提起正念,安住在法义上。做事多不一定修行就差,只要善用其心,就会有受用的。这些我原来都是不知道的,我只知道埋头做事,将其他的几乎全部都放弃和抛掉了,实际上是浪费了许多的时间和机会,所以自己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学习和修行上进步的还是比较慢。今天法师教授了许多具体的方法,我一定认真学习领会,努力实践,将做事、闻思和修行三者结合好,取得更大的收获。
法师最后给留的实践作业是“上殿三决断”,1、决断不东张西望,收摄眼根。2、决断不想与念诵无关的事情。3、决断勇猛精进,大声念诵。我平时这三条都没有做到,总是东张西望的看,特别爱看威仪具足的法师;然后就是想我还要找谁说什么事情,看看他来了没有?唱诵的声音也大不了,气力不够。这些都是我要去改变、去练习、去实践的。本来我就不是每天上殿,每周两次的机会我更该珍惜,按照法师教导的方法去努力修行。
法师讲到一位乙班的法师走路太快,是身心不稳定的表现,我的脸就红了。我也是一样啊!我想起来在法会中做组长和部长的时候,大家是怎么形容我的,他们说我走路像飞一样,就看我从金龙桥的两头飘过来、飘过去,就看我在那里忙。可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真的有那么忙吗?完全不是!现在我知道了,就是身心极不稳定的一种状态,搞得别人都无比的紧张,事情反而处理不好。我的这个风风火火、着急的习气,真的是要好好的修理了,否则必将一事无成,空悲切,和修行人还差得太远太远了。我一定努力的修改,请法师和同行们检查和监督。
从来没有认真的静坐过,这两次课跟着录音学习了静坐,还不知道是否坐对了,但是已经感觉到身心的安稳了,而且静坐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了。我在编辑留言书累了、想不出来的时候,我会练习静坐一会,给自己补充能量,效果不错,感恩法师的教授,我一定依教奉行,认真实践,自利利他,精进修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