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也奥运
(8月4日 下)
来自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共近60名宗教教职人员,参加了“奥运宗教服务志愿者培训班”,北京龙泉寺4位法师报名参加志愿者行列。在紧锣密鼓的奥运倒数声中,法师们已经完成奥运志愿者礼仪、风貌和媒体应对方面的培训,其中贤甲法师被指定为新闻发言人。贤甲法师说,“国际奥运理念提倡各种民族、文化、宗教间的平等交流,反对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佛教徒参与奥运志愿服务,关乎国家形象,关乎中国佛教和中国宗教的整体面貌。”
11位身披袈裟的出家法师站在4万名奥运志愿者当中,显得特别抢眼。作为龙泉寺4位奥运志愿者之一的贤甲法师是北京大学宗教专业硕士。奥运期间,哪些人群可能会寻求宗教服务?贤甲法师说,“重点可能是南传佛教国家,如泰国、斯里兰卡等国的运动员。不过,每位运动员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和教练员,他们对当事人的情况更为了解。另外,佛教不像伊斯兰教般有一天5次礼拜的宗教仪式,佛教徒大多在自己房里祈求加持。因此,我们的服务对象更多是记者和一些对佛教感兴趣的志愿者。”法师感觉在运动员宗教服务方面可能没有太大的施展空间,趁着空档期间,也会主动与他教的教职人员讨论一些问题,了解其他宗教怎么布道,并与对方作进一步的探讨交流。比如为什么基督教的任何人都有自信去布教,而佛教从居士乃至于法师对弘法都比较谨慎?
奥运村就像一个小型城市,内设一大一小两个餐厅,大餐厅由3座白色的临时建筑构成,可同时容纳6000人,并且24小时开放,中餐、西餐面面俱到。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对不同宗教信仰的需求,奥运村里设置有宗教服务中心。中心内分为5个70到100平方米的区域,分别为基督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印度教提供了单独的宗教活动场所,法师、牧师、阿訇等将作为专业志愿者参与其中。奥运宗教志愿者的生活一般人很难想象,吃住行等方面都面临挑战。在奥运村运行测试期间,宗教志愿者也跟着在拥挤的人群里排队,总要排上近一个小时,才能打到饭菜,并且不能保证是素斋,蔬菜中通常杂有葱、蒜等忌口的东西,无奈只能退回。奥运村不提供志愿者住宿,法师们只能就近住在清河的燕京神学院。
放下世间事而出家的法师,如今又入世担任志愿者,从7月20日至9月13日的服务时间中,他们将提供24小时的服务,每天三班制。贤甲法师说,有一段时间曾经打过退堂鼓,后来被师父—学诚法师晓以大义,方才认识到此任务的神圣性。“从奥运英语培训开始,就感觉特别耽误时间,一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晕车、疲累和麻烦,忍不住给师父手机发了短信,报告真实的想法。师父回复说:‘奥运是国家大事,必须全力配合。’我们由此意识到:参与奥运志愿服务,关乎国家形象,关乎中国佛教和中国宗教的整体面貌。”佛教的参与,更多是在国家形象展示方面有所作为,法师对自身的定位相当清晰、明确。
学诚法师告诫弟子们:“如果把握不住本末,大家都不参与志愿者工作,社会上就看不到佛教的形象和出家人的形象,佛教就会被淡化掉。我们不做谁做呢?我们也觉得自己不行,可是如果我们不做,佛教一、二十年后会成为什么样?”
贤乙法师说:“重要和根本的是要把握住国家、团体和和个人的轻重关系,个人修行要放在团体的需求之中,团体的需求要放在国家的利益之中,至于自己的修行,再慢慢调整。”
法师们认为,这是学诚法师的特点,善于把自己个人的修行融入佛教的发展当中。
谈到奥运培训中最难忘的经历,贤甲法师说,应当属媒体应对与心理拓展训练。贤乙法师指出,训练志愿者跨越八米高空上的断桥,一般人可能会很恐惧;出家人平日就在训练内心正知正念,遇到境界可以与修行结合起来。“我们平时总是想要走大乘道,发菩提心,但面对困难也会产生畏缩之心,如果我们通过智慧抉择,就会不怕各种境界,超越生死轮回的危险。所以我们本来是有跨越能力的,只要不被妄念蒙蔽,掌握好技术和方法,就没有问题。”
奥运是跨越民族和宗教的,北京奥运也促进各宗教教职人员间的交流、合作。贤甲法师说,“平日开会时,几大宗教的教职人员彼此生疏,在奥运培训中,大家被绑在一起做游戏,形成了一个团队,无形中加深了缘分,相互学习。”奥运村宗教中心启用之后,法师们发现中英文版《圣经》堆满了半个仓库。法师们赞叹基督教教职人员的布道热情,回到寺里也挑选了一些流通的佛经,运往奥运村与人结缘。
两位积极入世、服务社会的出家人,令人耳目一新。其实佛陀在世时,佛教并非不接触世间人事,佛陀天天带着上千位弟子在社会行走托钵,就是融入社会,度化众生的方便。贤甲法师说,“正因为僧人要面对世俗社会的很多境界,佛陀才制了许多戒律。戒律本身就是佛陀的般若智慧在事项上的体现,般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做任何事情恰到好处,是一种中道的表现。而涅槃寂静是果,因就在面对生活的种种人事时合理地把握和取舍,这也就是练习持戒的过程。”
贤乙法师说,面对复杂的境界,首先想到的是学诚法师平日的教诫:“二乘是少事、少业、少希望住,依戒定慧得解脱;而大乘佛法要行菩萨道,重在扩大心量,内心要缘到更广大的众生和利生事业。”另一方面,法师们心中也会有危机感,担心功夫不够,混迹世俗,会破戒、烂掉,如果防线不牢,会变成俗人,形成杂染的业。所以,法师事先提策正念:奥运志愿服务对国家、对佛教有什么利益;平时注意密护根门,正知而行;还要尽量闻思学习,互相提策。法师认为,只要自己随时保有一颗学习的心,道心坚固,做奥运志愿者也服务社会的过程就是佛法的修行,从中可以把握自己修行用功的机会。
志愿服务的特点在于社会奉献和利他主义,而这也正是佛教菩萨道的精神。菩萨就是志愿者,法师们在服务社会、服务奥运的同时,也在履行着自己对众生的承诺,对佛陀的追随和信仰。从法师们的菩提心和菩萨行中,我们感受到了宗教界人士为人文奥运谱写的一首动人的和谐曲。

北京奥组委对奥运宗教志愿者的水平特别重视,四位法师的既有计算机专业的博士、航天航空专业的大学老师等学历、职业背景,也有佛教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师现在每日努力学习英语,以便更好地服务奥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