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念课总结与心得

(2008-06-12 00:00:33)
标签:

师父理念

心得总结

文化

分类: 俗众弟子
 理念课总结与心得

(6月11日中) 

 

    大概看了看博客上(6月5日)的心得小结,师兄写得非常有条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没有看得太认真是怕自己的思路受影响,导致写出的体会偏离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的体会相对散乱,这也反映出内心的状态。

 

一、修行与修持

1.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修持就是修行

    法师讲解:翻书的动作、敲门的礼仪、结善缘与行持的统一、上殿的威仪等体现了修持的情况。要在威仪中培养念知力,养成好的修行习惯,让内心的善法影响感染别人,对治习气避免流入市俗。要认真努力去行持,身心趋于调伏后,心绪将逐渐被掌控。

    自己的理解: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外圆内方”。时刻提收身语意,但对外却要调柔温和,也就是用戒律要求自己,但对外是以慈悲示人。从各个细节都可以体现出来,生活中所做的一切动作、语言都是让自己提起正念而不是散乱,也避免因为自己的举止让别人烦恼或松懈。

2.善法欲与习气

    善法欲的重要性:有善法欲是对佛法的一种渴望的心情,是达到诸漏永尽的心念根本。

    “过日子”的状态:由习气推动的一种生活状态,体现为痴相、无正念、无智慧。要避免在僧团中“过日子”状态的出现。

    真正的修行人,其内心是一直处于修持状态,善法欲念念不退,粗猛的烦恼将渐渐被调伏,绵绵密密的向道之心会让功德自然累积,直至达到内心恒久的清明。这个变化会带来很大的信心,清楚当下作的事情都与成佛有关。

    与自身的对比:

    听了善法欲才知道自己每天晚上吃饱了就想睡觉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对佛法的希求心!也是一种随顺习气的表现。

    因为工作轻松,内心逐渐松懈,心很容易的就在散乱状态,时间久了,整个身心就在妄想之中,脚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高!

    佛法是很实际的,所有的行持都是让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把脚始终踩在地面上,认清自己要做的一切,对自己的当下所做的事情与未来及至来世的目标很清晰。

 

二、护持与成佛

1.护持时的心态

    法师讲解:来到寺院就是为了修行,转变业、命。内心要有一种力量时刻在观察自己的行为,将护持与成佛相连,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的缘正念、持佛号或持动机,这样大方向就不会错。内心处在安住、静住、忏悔、用功的状态,这样做事才有意义。

    引导大家做事与成佛相连是有理论依据的。资粮是很可以说明、看到、感受到的。修资粮的效果就是正念、正知在长时间保持,从过日子的状态转变到绵绵密密的修行状态,这种向道之心是一种正确的状态,通过转心可以做到。

    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大局相关也就是发心是很重要的,发心就是将护持与成佛相连的一个桥梁。

    我对护持的再认识:

    从前只知道做事就是积资粮,到底积资粮有什么具体的好处,与成佛的联系是不明白的。做事情做到最后容易忘记了自己的初发心而陷在事相的表面,有一点问题就起烦恼,做事的过程当中也是妄想连篇。

    对于具体的事项与成佛联系不清楚。知道铺路与成佛的联系后,就喜欢搬砖、搬沙子,作别的工作如:制作师父讲话的碟片、开收据等又认识不清。

    通过这节课法师的讲述,明白了做小事的当下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发心与整个大的事件的联系就不会容易陷入事件的表相中,也就能与成佛联系到一起了,在做事中会更容易成长。

2.等起善

    等起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个事情。

    为利益有情愿成佛就是善行,所以缘念很重要。做的时候会容易忘记了,甚至产生烦恼,这时不要管烦恼,要一直缘念等起,在做事的过程中让自己对人的友情、关怀不断散发出来,将关注的重点不断缘到善法上,这样缘念的价值就产生了。

    同样的事做多了就疲倦了的想法是错误的。在承办事情的过程中起的有善念有恶念,而法会时积的资粮是广大的,因为一件小事与整体是相连的,小事情可以大心量来做。

    在护持的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要先向雷锋学习现学菩萨,才不愧为佛子。

    自己的认识:这一节里的很多内容都是针对自己的习气。

    ①不知道缘念与做事、成佛之间的联系,通常事情急时还想把缘念省略赶紧做事,这种做法是一种习气。

    ②做事情忘记初发心,陷在烦恼里。

    第一次买供果很开心,由于是寺院的钱就想利益最大化,可是发现事与愿违,讨半天价后再成交的水果还有买贵的时候,很沮丧。讨价还价的过程也很闹心(在家买水果、蔬菜时,价格不离谱就直接买,因为他们挣钱不容易),还要防止商贩以次充好,供果买下来心就很累。

    第二次刚知道要买水果就开始担心,后来有了法师的指导,就牢记发心和代所有人采买供果的殊胜,讨价的心情不再那么沉重,发现买贵了就想师父说的那句话:做事情没有圆满的,只求无愧于心。内心就会轻松,不感觉心累。

    ③法会中有烦恼,但不要让它成为重点。五一法会时自己出现了这种情况,这个法会学习到的基本就是:串习烦恼!后来在《广论》课上,贤甲法师告诉我们:不要串习烦恼!你一直想烦恼的过程就是串习的过程,只会在烦恼中出不来,要学习串习随喜。

3.集资粮

    资粮有四种:

    福德资粮:是修行的物质基础(具足财宝);

    智慧资粮:本身聪慧,有力有能,解善恶之说;

    先世资粮:过去世的资粮(体现在今世就是得人身、具六根);

    现世资粮:正直而行、心常缘善法。

    这一生的努力,福德、智慧会进入到来生。

    对自己要有信心,对成佛要有信心,信心是有层次的,进入僧团、作长住均需要信心。进寺院要做的,就是为后人走一条路,建立修学体系,为所有凡夫走上解脱道铺路。所以法会是有意义的,目标很清晰的时候内心会有力量,要勇于承担。

    体会:

    这一节的内容对了解和体会师父的宏愿与恩德很有帮助。之前对法师很感恩,因为听他们的讲课很受益。但是对师父没有感觉,看到同修对师父那么崇敬,内心更多的是因为同修的崇敬而升起的感动。

    通过看《太虚大师传》并结合寺院建网站、僧众在成都受灾后的一些所为,逐渐明白了师父的宏愿与三宝的意义。内心涌现出更多的感动与理解。

 

三、无常、暇满

    无常是念死;暇满是多生多劫的修果。

    认识到这二点,就要珍惜现在,努力修行。有为法的特点是无常相。经常观察无常会得到智慧,修行人看到无常相会产生智慧,由不净为净。

修行有四种障道因缘。因为有障道因缘在,所以不能上路,学而不受用,人身处在四颠倒(常、乐、我、净)中,忘却了四念处(观心无常、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身不净)。最大的障道因缘是视不净身为净,表现在认为自己的身体是清净的,实则是不清净的。佛法愿众生跳出轮回,障道因缘去除才能真正修行,对治最强的就是我欲。

    无常是真理,任何人都容易接受。生活当中因为执着了“常”,所以执着了错误,执着了假象。例:观过,在自己升起烦恼时,要肯定自己心念的无常所以烦恼会过去。

    佛的灭度,是对一切有为法的开显,是诸法的真实相。法师曾经考虑无常而死,例:生病手术、广化寺做无常试验。这时内心就会升起强烈的无常心,体会到只有一条路——皈依。而当内心能常念到无常时,就不会再有恐慌,在危难中也可进入镇定状态。

    认识到无常,就知道广发愿力,在承担的每一个当下努力;认清无常,则会调柔身心。但是以无常作为懈怠的理由是不对的,而且要科学对待无常,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护。

    体会:如果头脑中能对无常时时提起真切的认识,那么烦恼的魔咒就会解除了吧。

    做事情常常做着做着就当成真的了,对如幻的世事又开始执着,忘记了无常会让一切都改变。因为认识不到无常,所以会有难过、疑虑,不能轻松地生活。

    从另一方面,因为对无常的不了解,又进入了“常执”,随顺了习气,随顺了过日子的状态。如果能时时意识到无常的到来,生活将会多么美好!会时时对人善意以示友好,时时内心平静快乐,努力学习真理,过有意义的人生。因为意识到无常,也就不会在闲聊、睡懒觉、为穿黑色皮鞋还是棕色皮鞋上浪费时间,人生会变得充实而无悔。

 

四、学员法师心得

    法师从上第一节课的发愿谈起提到了自己上理念课的感受。

    1.下决心学好理念课的好处:生活充实、学习当下体会法师的良苦用心及目的、意识提高、与主讲法师建立了良好的缘分。

    2.理念课开设的缘起:法师主动承担;学员因希求心而全部剃度;师父对开设理念课的作用及信心与学习对象的考虑;僧团对居士引导所做的努力;主讲法师因承担讲课与侍师有时间冲突的矛盾心情;主讲法师对理念课背后的意义寄予的希望(备课、批阅、回馈的意义)。

    3.学习理念课的重要性:学习有次第,因共业环境及悟性的缘故,学习师父理念课在某种程度上比学习某些经论更重要。

    4.认真观察、回顾在生活中的法。发现自己和一部分人相应,而另一部分人不相应是不对的,会落入党执。

    体会:法师讲到主讲法师为理念课的付出时内心很感动,看似轻松的讲课背后的压力与承担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一切的背后又是愿与师父分担的宏愿。特别是讲到法师身体的状况时,内心很难过。

 

    虽然听课时感觉很轻松,但是仔细体会课程的内容还是有很多压力,实在是因为自己不足太多但又没有发现。而在山下要想有人帮助纠正是不可能的,所以成长会缓慢。

    理念课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引导,也对自己人生的意义有了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所以非常感恩。

 

    法师体谅我们坐在外面很冷,还陪我们一起听了半节课,但是坐在外面听课是很有好处的:

    1.可以坐在靠前的位置,有利与集中注意力;

    2.空气新鲜,避免昏沉。

                                               二OO八年六月五日

 

【编者按】做这篇总结的同修非常希求上理念课,但因为名额所限,不能进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那天他就自己在教室外面旁听完了整堂课,然后做完了这篇心得总结,其求法之热忱与对法的希求令人钦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