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贪着现世吗
(6月6日下)
这几日学习师父的开示——《如何对治现世贪着》,学的时候倒是“法喜充满”,过后“回味”却让我高兴不起来了。师父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支支利箭,直逼我的“心理防线”,问得我是一身冷汗。
初夏时节,风和日丽,约三五良伴到美丽的凤凰岭去避暑消夏,不亦乐乎;父母健在、兄弟和睦、家庭幸福,共享好衣美食,岂不快哉?伴着清幽脱俗的佛曲,燃起一支好香,在满室馥郁中静静品茗、读经,更是一种享受……多么美好的生活!这一切,难道不快乐吗?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衣食无忧,更兼亲情浓郁,生活一帆风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享受并不一定意味着贪着,但贪着却一定执着于享受。当我发出“夫复何求”的感叹时,很清楚地,我已经在贪着了。我希望这一切能保持不变,时间越长越好,这已经是在“贪”了。
黄沙满天时,秋风萧瑟时,我的心情随之晦暗;兄弟父母不能团聚亲睦时,我感到凄凉;身体不适或情绪低落时,根本没有心情读经……我不喜欢这些,想远离一切不如意,这又是什么呢?
师父说:“有为法的特点就是根据因缘来生住灭。一切有为法生、住、灭的过程,所存在的种种现象,我们了解清楚了,我们能够把握得住,我们不迷茫、不迷惑,就名为世间清净正见。”当我面对不同的境界或欢喜或忧恼时,我心中有正见吗?没有,我看不到事情无常、无自性的实质,所以心会随着外境而转,会感到快乐或者痛苦。也正因为没有这种清净正见,我会去追求外在的美好的境界,贪着这些境界,把它当作真实。一旦得到,我就忘记了无常,只醉心于享受“当下美好的一刻”,甚至发出“夫复何求”的感叹。既然“夫复何求”,我也就丧失了修行的动力和愿望。
佛法是要超越这一切,超越世间的苦乐。佛陀以清净的心来观待身边的一切事物,清楚一切法的生住灭,他不会执着于某一个阶段,也不会厌弃某一个阶段。他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却没有丝毫挂碍。就如同师父说的:“我们否定贪着,并不是去否定世间的存在。这些存在是世间缘起,是因果轮回的现象,我们要做的是超越,不要在这样的一种轮回的规律中去受苦,需要靠佛法。”
我与佛陀一样希望离苦得乐,但显然我追求的乐很不究竟。《佛说五王经》中,普安王曾说:“我乐不生不死、不苦不恼、不饥不渴、不寒不热、存亡自在。此是我乐。”与之相比,我所“乐”的那些都是那样短浅、无常,找错对象了啊。
首先,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现状:对现世安乐还存在着很强烈的贪着。一时的所谓“厌离心”都是针对的那些不悦意、不喜欢的境界。当对身边的一切都心满意足时,佛法却成了生活中一个美好的点缀,成了一个显示自己“品味高雅独特”的装饰品。当我希望通过佛法得到我所谓的快乐时,连下士道的边都摸不到。“如果我们没有对现世、后世的这种贪着心的对治,那你怎么能够入道呢?那我们所有学的这个道,就跟道次第都是不相干的。”“自己觉得,我对世间上面的那些还非常在意,就说明我们还没有入道。”
痛苦啊,学了快两年了,居然发现自己还没有入道。师父开示里提到那么多:修学环境的重要、如何与同行善友相处、如何面对父母家人的不理解、如何去感受佛菩萨的功德和加持……哎呀,如果不能净化现世贪着,不能正确认识佛法,这一切便都无从谈起。
那要怎么入道呢?师父说:“我们自己信心很坚定的时候,很多业力都能够改变,很多的想法也能够得到改变。我们在这种修行的意乐方面,要非常的坚固,要抛弃对现世生活当中种种生活的贪恋、经营。我们的学法的意乐非常坚固的话,这样子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就同佛法结合起来,我们生活就会越来越充实,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有力量,我们所做的事情就越来越有意义。这个也就是佛法真正走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
原来,对佛法的信心和修行的意乐才是我们入道的前提。那如何得到信心、启发好乐心?建立正见、破除邪见。如何得到正见?听闻。从哪里听闻?善知识。
“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一切佛法的来源,是善知识;帮我们认清问题、指出正确的方向,靠善知识;一切功德从恭敬善知识发生,一切过失因恭敬善知识断除;同行善友,靠善知识的愿力而凝聚;共业环境,因善知识的发心而增上;透过善知识,我们才能真切地了解到三宝的功德,感受到三宝的加被;因为善知识,我们才能从生死轮回的泥潭中挣脱。我该如何对治现世贪着乃至真正走上菩提道呢?我想还是跟着师父慢慢熏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