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天会更好

(2008-06-03 00:00:58)
标签:

儿童节

仁爱慈善基金会

联欢晚会

义工心得

文化

分类: 慈善文教
明天会更好

——在灾区过儿童节

(6月2日下)

   

明天会更好

 

    地震过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来临之际,为了给灾区的孩子们献上一个别样的节日,各方人士精心筹备了各种活动。

    5月31日下午,庆祝活动就已经开始热场。绵竹市体育中心的广场上,绵竹仁爱学堂、武汉团委、德阳团委、安徽团委、深圳团委和仁爱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我们是一家人”联欢会,吸引了很多人驻足围观。舞台周围挤满了人,场上气氛热烈,解放军叔叔拉起了人墙来维护秩序。 

    六一国际儿童节当天,仁爱慈善基金会、中央电视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华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又联合推出了一台专业演出。孩子们首先整齐列队于绵竹市体育中心,参加了神圣的升旗仪式,然后观看了丰富多彩的节目。本台演出还将于6月2日下午赴都江堰的仁爱学堂演出第二场。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明天会更好

 

(音乐)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  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  是否依然  孤独的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  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

谁能不顾自己的家园  抛开记忆中的童年

谁能忍心看那昨日的忧愁  带走我们的笑容

青春不解红尘  胭脂沾染了灰

让久违不见的泪水  滋润了你的面容 

 

    6月1日,绵竹市孝德镇清道小学也举行了庆祝“六一”儿童节的活动。这所小学是5月23日在“感恩的心”抗震救灾慈善联合体和广东公安特警救援队的通力合作下,由警民联合共建而成的。作为“感恩的心”抗震救灾慈善联合体的一员,仁爱慈善基金会在仪式上也派代表发言,向同学们祝贺节日,向校方表示感谢。

    基金会代表张师兄说,在与建筑商、监理人、教育局协调工作的过程中,他收获很多。建筑商从以营利为目的转变为贡献出自己的一些利益;监理部门不收取任何的费用投入这些学校建设工程;中国第一个获得英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资格的志愿者、在上海大型地产公司任总工的王老师步行跟着他走到紫岩小学检测工程,还以他们的真诚打动了建筑商……王老师说:他一辈子做了那么多工程,现在觉得正在做的“爱心工程”才是真正的工程。张威说:“我们做慈善,不是简单的捐赠、被捐赠,或是经济上的往来,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与人接触,影响他们,让他人也能够献出爱心。”

    绵竹市教育局副局长连日奔波,为工作协调到深夜。临上车时,对我们说:“我的家在北川,双亲生死未卜,妹妹已经走了,我现在特别想为还活着的人做一点事情……”基金会林居士为此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除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孩子们还收到了许多节日礼物。

    三年级的刘纬收到了文具、铅笔、气球等节日礼物,还有一个漂亮的水壶,他开心地从桌肚里拉出来给我看。他手里正捧着《1101个植物奥秘》在看。他说很喜欢探索、奥秘之类的故事,长大后要当科学家。他恬静地看我笑:“有书看总比没书看好!”他说地震当天,他们班是音乐课,老师让他们自己写作业,当教室晃动时,老师说“快跑”,就赶紧带着大家一起冲出学校,还摔了一跤,但大家都跑出来了。现在他每天要自己步行半个小时,才能到仁爱学堂,不过今天早上是爸爸送的。 

    走到图书架前,看到一位小女孩在安静地看书,她才三岁。给她笔,她认真的把名字写下来:吴沁蔚,学前班,想当艺术家,喜欢画画。地震那刻,正在学校睡觉。她手里拿的是漫画版的《水浒》。

    这两位小朋友利用午间的时间,认真的看书,感觉他们很珍惜现在能看到这么多书。他们都说到一点,这里的书比以前学校里见到的要多,以前别的小朋友也会有一二本课外书,可以借着看,但没有这里的多。可想而知,这么小的孩子,渴望看书的心是多么迫切。

    也许,这些看似很脆弱的孩子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书,需要的是知识,书是最好的精神食粮。而此刻,仁爱学堂提供的这个图书馆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六一”也是大人们的节日

 

    儿童节不单单是孩子专有的节日,更是孩子与父母亲们共有的回忆。汶川大地震使儿童节成了早夭的孩子们父母心中永远的痛!听到都江堰开设家长学堂的消息,绵竹仁爱学堂也考虑学习开办“母亲课堂”。基金会决定用爱和关怀,给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最大的安慰,让他们平静地度过这个不平静的节日。

    走进一排排天蓝色的救灾帐篷,里面或者门口坐着的是一位位眼神黯淡无光的大人,似乎他们就只能这样坐着。曾听林居士说过,他最早来时,看到的是兴高采烈的大家,因为“活着就好”;而过了几天后,就变得黯淡无光了——面对已经一无所有的前景,该如何走下去呢?虽然现在吃住可以临时解决,但长远的未来怎么办呢?

    学堂外面的忧心忡忡的大人们,也需要及时的关怀与鼓励。有鉴于安置点多是提供给学生活动,但是没有一个帐篷供家长“学习”使用,仁爱开始对“母亲学堂”进行招募。因为场地有限(与接待室没有隔间),只能容纳30人,所以限定了条件“4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预备在6月3日开课。

    也许不久后,走在一间间的帐篷间,不会再看到茫然的眼神,更多的是忙碌的身影了。 

“这里需要我”

 

   这几天,负责都江堰仁爱学堂的师兄,这两天一直在为受灾孩子祈求回向。

    今天终于看到了那位经常跟着师兄的小女孩。她自从地震后,就患了恐震症。地震当天,她正在学校里上课,看到房子晃动,电视机掉了下来,跟着老师跑出来后,看到房子都倒塌了……极度恐惧到家后,就吓得一直哭,不断说“电视机掉下来了”,“房子倒了”……乃至于一有人提到“地震”两字,她就怕得直哭,整天在帐篷里不出来。

    仁爱学堂开学后,家长带她来上课。当她第一次走进仁爱学堂时,大活动厅的电视机正好在播放地震的新闻,她看到地震时房屋倒塌的画面,立刻吓得嚎啕大哭,再也不要来上课了。她妈妈和奶奶说,她非常害怕黑色的方形物,例如电视机一样的东西,在仁爱学堂看到电视机,以为这里也是地震区的一部分,所以吓得不愿意来。

    直到有一天,师兄经过她家的帐篷,看到小女孩在翻看一本破旧的《千字文》,于是停下来问她:“小朋友,你在看什么呀?”谁知小女孩一见他,就哇哇大哭,把师兄吓一跳,他心想好歹我一直是小孩子欢迎的,怎么刚来到这里就让一个小女孩哭了?于是就蹲下来,非常耐心地问她、逗她,“小朋友,和叔叔一起玩吧。”但小女孩不理他。

    “小朋友,来陪叔叔玩吧。叔叔没人陪多寂寞。”小女孩泪眼汪汪地看着他。师兄看着有了好转,赶紧说:“我们来玩手语,好不好?”于是就把他唯一的一个还没熟悉的“手指语”,反复教了她二十多遍,累得他满头大汗,小女孩才渐渐接纳他,停止了哭泣。

    小女孩指指他胸前带的“感恩的心”小圆徽章,于是师兄赶紧取下来,给她带上,小女孩终于笑了。

    第二次碰到小女孩,师兄说,来,抱一抱。小女孩还是很拘谨很小心,于是翰海师兄使出浑身解数,抱起小女孩,不断地往空间抛接,逗得小女孩咯咯得直笑,于是彻底放开了。师兄对她说,明天一定要来仁爱学堂上课,小女孩答应了。

 

明天会更好

 

    第二天,小女孩如约来到仁爱学堂门口时,师兄那个时间正好有事情在忙,不在学堂。小女孩没看到师兄,就又大哭起来,谁哄都不行,边哭边指着胸前那个徽章,要带眼镜的叔叔。师兄得到通知后,赶快飞奔到仁爱学堂。一抱小女孩,她就不哭了,乖乖走进学堂。从此后,小女孩与师兄形影不离,整日缠着不放,任何人抱都不愿意。甚至师兄上厕所,她就在外边等着。他不出来,谁也拉不动她。

    而今天看到小女孩时,她已经很开朗、不再怕人了,别人抱也愿意了,提到地震也不哭了。一切的点点滴滴的变化,都来自仁爱学堂的潜移默化的感染。 

    师兄这几日接触了很多小孩,甚至还跑去已成废墟的学校,为逝去的孩子超度祈福。那种切身的感受是异常深刻,触动人的。 

    下午,林居士突然接到这位师兄的短信:

——林老师,我决定留下来,加入基金会,你觉得如何?

——你在什么精神状态下做的决定?

——自己感到这里真的需要我,基金会真的需要我。不知什么驱使,我给方师姐打了电话,方师姐诚挚地恳请我留下来。我躲进树林仔细思索来川之后的见闻,感叹人生多变!生命无限,因果法则真实不虚……于是下定以上决心。

——那你的家人怎么办呢?

——家人等事宜,一切祈请秘书长及基金会安排。感恩。 

    林居士非常随喜他的发心,直接打电话过去进一步了解。说着说着,师兄又激动地泣不成声——

    “下午庆六一的活动刚结束,我找了个安静的位置,仔细思维了很多。最近看到了很多孩子,看到了大家的发心,感受到了师父、佛菩萨的慈悲,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要做什么。若我这一生没有遇到师父,没有遇到佛法,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究竟会是什么状态?在去为两所学校的学生超度后,那种真实的感觉是那么的强烈,我能深切感受到那些逝去的孩子如同小星星一样,跟着佛菩萨去了……跟我们一起去的有几位志愿者,是来这里做心理咨询的,回来后都无法自制,神情恍惚,反而让我们的老师做心理辅导疗伤。突然感觉到我们学佛的人虽然也会被现场的残忍震撼,但不会落魄忧郁无比。想到这里,不禁痛哭一场,很多东西积压到一起,今天终于升华到极致……是时候了!该到下决定的时候了!不能再随业流转了!于是遥对龙泉寺师父方向,顶礼三拜。”

    于是有了以上向林居士汇报下决心的一段。这位师兄在北京刚为小女儿过完周岁生日,随即奔赴成都参与赈灾助学活动。

    生命是无限的,生命又是无常的。师父说:我们要在有限的人生当中,去体现无限生命的价值。在有限的时空因缘下,去实践和完成最宽广的佛法事业,去描绘自己生命的蓝图。

    把握当下。明天会更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