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竹灾区,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2008-05-23 00:00:45)
标签:

灾后重建

感恩的心

仁爱学堂

绵竹

紫岩小学

义工心得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绵竹灾区,
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5月22日 下)
 

    2008年5月22日,无疑是绵竹灾区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因为震时仁爱学堂今天正式开课,同时仁爱紫岩小学临时校舍破土动工。  

 

绵竹灾区,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紫岩小学是绵竹市最大的小学,有1664名学生,在震中无任何师生伤亡。但是学校的教学楼严重损坏,已成为危楼无法上课,现在学校放假,孩子们无法继续学习。 

 

绵竹灾区,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仁爱学堂对于安置点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希望。这些孩子们震后跟随亲人从灾情严重的山区撤离出来,他们的家已被地震夷为平地,无法继续享受他们应有的学习机会。地震对于他们的创伤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他们对求学的愿望,现在仁爱学堂为他们做到了,让他们能继续学习提供了可能。现在有400多名孩子已经报名参加仁爱学堂,他们早上一起唱国歌,一起做游戏,一起上课,孩子们眼神中洋溢出的兴奋,表现出他们对学习的迫切期待。

 

绵竹灾区,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来自尼日利亚的英语外教成了地道的“孩子王”带着大家一起做游戏,上快乐英语,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知识和乐趣进入孩子们的心田,去抚慰孩子的心灵。

 

 绵竹灾区,孩子们又传出朗朗书声

 

    在现场志愿者看到,无论是读书还是做游戏还是讲故事,学生表现的热情高涨。开课第一天,老师领着孩子们读《弟子规》,在场小朋友非常踊跃、积极。诵读完毕后,老师通知大家说,下午两点半还有一次诵读,大家喜欢的可以再来,令大家感动的是,下午两点钟,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来了。 

    一大早,当我们走进紫岩小学的绿化空地时,只见两台推土机在轰鸣作业。10点绵竹市侯副市长来到施工现场,宣布动工正式开始。

    没有热烈的仪式,但现场却洋溢着无比的欣喜。大家争分夺秒,争取六月一之前建成临时校舍恢复上课。侯副市长说:“孩子们的笑脸是我们最期待的,只有当孩子们笑了,有学上了、又有了欢笑,家长们就安心了,我们也就看见了希望。我代表绵竹市的灾区人民对仁爱慈善基金会感恩的心联合行动表示衷心的感谢。”仁爱基金会的林秘书长也代表所有善心的人士感谢绵竹人民给我们一个奉献爱心的机会。

    这一项目得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烈的欢迎,截至目前,依然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询问、报名,希望能够让孩子加入到仁爱学堂和仁爱紫岩小学的学习队伍中。

 

我为什么要来灾区

义工朱晏墨

 

    从知道四川发生地震灾难,我就想参加前线的抗震救灾,一直关注前线状况,并在中国志愿者论坛上报名,但一直没收到回应。后来看到政府不提倡志愿者前往灾区,就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我一直没有见到有关偏远农村的救助报道,应该是道路不畅,人力不够等原因所致吧。自己虽然不在现场,但每时每刻都在为灾区人民的困难而着急;又听到台湾的朋友说起台湾大地震后有很多人由于心里承受不了灾难带来的痛苦而自杀;在新闻上也每天看到灾区受苦受难的人们,看到很多孩子惊恐的面孔。来之前,与朋友们也打一个招呼,也有一些朋友想来,但就是家里走不开;有的朋友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的确,有很多志愿者盲目的来到灾区一线,反而给灾区的有限空间带来了一些负担。

    我有过7年的办学经验,对孩子们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曾经在峨眉山金顶成功劝救过一位欲要跳崖自杀的女青年,对绝望中人的心理也有所了解;在论坛上混日子几年来,有很多网友喜欢对我袒露心声,喜欢对我诉求,对烦恼中人的心理有所了解。我觉得我能够对他们做出一些良性的心理干预。

    经过一番理性的思考,我想到自己还是应该来这里,这里不止需要在废墟里解救被困的群众,还需要解救心灵创伤的民众,灾后重建的投入一样艰巨。于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拟定了自身的奉献方向。

    5月20日我由宁波乘飞机来到成都,加入了“感恩的心”慈善项目组,加入了北京仁爱慈善基金会组织的志愿者行列。

    通过进一步了解灾情,很快给自己做了具体的定位。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当儿童处于忧伤烦恼的时候,只要给他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就可以缓解心中的不快。我以前教学过美术,专业也是绘画,对儿童绘画曾经做过一些研究。可以说,对于人类文明来说,除了语言以外,绘画行为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表达欲望,甚至于,在很多时候语言难以表达的心灵深处的感触也可以在绘画中得以表达。儿童是天生的画家,只要你给他一支笔,一个写画本,他就可以很快的安静下来,而且不需要特殊的场地,即使在混乱的场合也能很安静地绘画。让孩子们有事情做了,大人们也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运用在灾后重建上。

    在这样一个大的灾难过后,针对孩子们相关的文化课也应该及时开设。但在多数孩子们还没有从惊悸,痛苦等情绪中解脱出来的时候,绘画这门学科真的是会发挥难以估量的良性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心理干预,绘画要来的更为持久与稳定一些。

    不只孩子们需要在绘画中寻找解脱,很多成人们也能在绘画中得到慰籍。在涂写中找到寄托,在绘画中得以表达,在美术中恢复自信。这就是我的思路。以这个思路,我提出了“在灾区开展绘画教育的提议”,很快得到项目组的支持,一切正在积极准备之中。

    希望很快就能看到孩子们宁静的作画神态,希望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孩子们的内心诉求,希望很快看到孩子们对灾后重建的梦想。我相信,他们也会将这一切都反映在一幅幅心灵的画面中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