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青年的热情
(4月12日下)
太虚大师曾经在《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中这样热情地赞美新青年:“而泰戈尔立刻一变其老诗哲的人格,化为从佛化大光明中新产生的一个大雄大力大慈悲的新青年。必如是,乃真得了这个佛化结成的和平果子,必如是乃真能带得去传播遍种于全世界!”
“佛化新青年者何?今日已濒危亡的人世,唯佛化能起死回生而赋与新生命,故亦唯受了佛道而自化为佛的人,乃为今日能造新世界生命的新青年。”“泰戈尔乎!泰戈尔乎!我祝君丢却老诗人的虚幌子,全露出佛化新青年的真面目,亲身结成佛化的和平美满好果子,以之传遍全世界,使成为和平美果的佳园,佛化青年的乐国!”一位菩萨是不是就具有着这样的热情和活力呢?果然,师父对人的热情一上车就体现了出来。今天我们去参加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师父是这个联合会的副主席,因此应邀参加。开车送师父去开会的是一位曾经在部队干过的年轻义工,很有干劲和活力,师父一上车就和他攀谈了起来。
师父:“你以前在部队做什么工作?”
义工:“勤务员断断续续地当了四年。”
师父:“勤务员具体干什么呢?”
义工:“是文艺骨干。”
师父:“做宣传的?”
义工:“相声、小品之类的。再后来就是去开车。”
师父:“开车开了几年?”
义工:“八年了。”
师父有点惊奇地问:“八年?”看不出来,年纪挺轻的,车龄却不小了。
义工:“就是有驾照八年了。”
师父:“那没有驾照几年了?”
义工:“没有驾照……我十八岁当兵那一年开始开车的。学开车后又做了别的工作。”
顿了顿,师父继续问他:“这里来了住的惯不惯?”
义工:“住的惯。”
师父:“平时在这里干什么工作?”
义工:“平时在这里就是种种菜地,砍柴之类的。”
师父笑着说:“做苦工?在跟谁一起干?”
义工:“种菜就我自己,有的时候临时上山的义工帮着种种地。”
师父:“你会种地?”
义工:“我就翻地,把菜地翻一下。”
师父:“当野战兵很苦吧?”
义工:“是。”
我有点好奇,就问师父:“师父今天为什么没有让僧团的同学来送您呢?”好像记忆当中义工来送师父的机会是很少的。
师父说:“让他来积点资粮,积一点资粮他这个出家更坚定。”顿了顿,师父又加了一句:“部队出来的身体都很好。”我点了点头,的确是这样,山上几个当过兵的义工身体都特别好,从来很少有什么病。
师父:“那你十八岁读到哪里呀?初中?高中?”
义工:“初中毕业。后来在部队的时候回家读了几年书,上中专。”
师父:“中专读什么专业?”
义工:“机械制造。”
师父:“那会当修理工啦?”义工回答说是。
短暂的沉默。一会儿师父问我:“我们现在出家的同学贤甲、贤乙、贤丙他们三个开车吧?”
我说:“还有贤丁。”
师父:“他还没有驾照吧?”
我说:“有的,去年刚考的驾照。”
想想真让人心酸,师父到哪里,头一件想的还是寺里的发展,作为一个领头的人来说,什么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去操心到,念念也离不开团体的发展。想想自己平时自私自利的念头,念念想着自己,不禁有些惭愧。
接近十点,我们到了目的地。快到时师父看了看表说:“刚刚好。”我有所防备,师父对时间是相当重视的,而且目标极为明确,丝毫不含糊,所以想乘着快下车时早点下来为师父开门,哪知道不等我下车,师父早就从车里出来大步流星向大厅走去,我只好赶紧紧紧跟上。以前有位法师曾说:“出去的时候先不要谈照顾师父,能不让师父照顾自己就算是成功!”这句话可真是经验之谈。

会场全景
进入会场,已经有一些参会者坐在会场等候了。我们从后面进去,立刻有几位师父的老朋友迎了上来,和师父问好。其中王儒童先生还将他最近的新书赠了一套给师父,我看了一下,一共是四本,分别是:《百喻经释义》、《佛传——<释迦如来应化事迹>注译》、《佛教三字经汇解》、《内学杂谈》。我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替师父提书,又要为别人照相,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过还好,没有出现大的差错,只可惜有些很好的镜头没有抢拍到,心里暗叫苦。在师父身边,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笨手笨脚了。

赠书
查了一下网络,才知道中央国家机关青年联合会是1993年12月成立,在团工委增设青联工作部,负责青联秘书处日常工作。中央国家机关青联现有团体会员3个,青联委员351名,其中全国青联委员129名,界别组11个,分别有:公共管理界别组,财政金融、农林牧渔界别组,政法、社会中介界别组,科学技术界别组,社会科学、教育界别组,企业管理界别组、文化艺术界别组,新闻出版、民族宗教界别组,体育、医疗卫生及其他界别组。上午的大会第一项是每个界别组将自己组内过去一年的工作作了总结,对新的一年里的工作进行了规划和展望。我注意到每个界别组今年的规划中几乎都涉及到了迎接奥运的项目,可见奥运对国人的影响程度。同时一个明显的特点是针对新时代的特点作了一些特别的项目以吸引青年人的参与,比如网上短信平台,给每个人都免费发放活动的短信消息,便利沟通和工作,同时像博客等这种新型的、大家又喜欢参与的形式也加入了活动的规划中,其中的科技界别组就在去年做了一个博客大赛的活动,据说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上传了6400多篇博文,点击量超过124万,可见新的科技成果的力量。这不仅让我想到06年师父明智的开了博客和大众互动的远见,在当时,博客这种新的网络形式虽然被许多人看好,但尚属试验阶段,并没有非常多的人采用它,而如今,这种形式已经被人们所喜闻乐见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势,源远流长的佛教如何尽快实现对它的适应并勇敢的引领这个时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佛子身上的责任,想前方,真是任重道远啊!

会场一角
回来的路上,师父赞叹开车的义工说:“他的车开得很稳,心稳,不躁动。”我想这也是师父对我的策励,希望自己也能好好努力,向他学习。
我对师父说:“对开会,我都没什么感觉。师父,您这么忙,为什么今天还要抽空参加这样的会呢?”
师父说:“你不了解,这都是人家组织起来的很好的平台,这里的很多人都是社会的精英。你自己一个人到哪里找这些人去?通过这样的会议,才能够认识大家,和大家交朋友。”想想也是,是自己的眼光狭小,不愿意和人主动结缘,更没有愿力说去和对方交往而对他有所帮助。

师父在认真阅读大会资料
回到寺里已经中午一点多了,师父又马不停蹄地和负责博客出书的法师商谈博客书的事情。师父说:明天还要出国,回来后紧接着去澳门。望着师父头上已经长出了很多的白头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个菩萨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忘了自己的得失,担起了众生的苦乐;用他的热情感染了心灵有些麻木的我们,这样的人不就是太虚大师所说的“大雄大力大慈悲的新青年”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