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广结师友缘·以法供养耕福田

(2008-04-01 00:00:23)
标签:

法供养

心得

文化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博客广结师友缘·以法供养耕福田

——在博客做法供养的点滴心得

(3月31日)

 

    华严法会回来,得师父、法师和同行善友们的加持,我学法心力大增,最近在师父的博客做了一些法供养,和大家分享学法心得,在此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法供养的殊胜和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提升。虽然我们平时在家共修,互相交流,切磋琢磨,彼此也会做很多法供养,但我愈发感受到,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有诸多不共的殊胜之处。也愿把自己这点肤浅的心得体会供养出来,广结善缘,唯愿互相策励,于法增上,作师所喜!

 

一、亲近供养做师喜,大乘共业依尊重

    “万善根本从师出,能生利乐如良田”。学习了一年多道次第后,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道之根本是亲近善知识。《广论》有云:“修解脱者,更无紧要过于尊重,即观现世可看他而作者,若无教者亦且无成,况是无间从恶趣来,欲往从所未经之地,岂能无师”,且“大乘功德,生多生少,皆依尊重,乃能生起”,所以内心对善知识无比希求仰望。时值末法,能遇到师父是我们的福报,应倍当珍惜因缘。

    找到了善知识,就要去亲近,去种依师的正因。但是亲近善知识却似乎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家弟子。由于长期熏习世间法,所以在我眼里,只有整天能跟在师父身边的法师们才有机会亲近师父,但现在才逐渐意识到这种想法其实是自己的知见。《广论》云:“由诸供事及承事修行亲近善知识”。原来自己又是在外相上来理解“亲近”二字的内涵,而真正的“亲近”应该是如法地供养和承事善知识。最近在师父博客作法供养的经历让我对“亲近善知识”的内涵有了些切身的体会。当我以一颗感恩、报恩的心把自己点滴的学法心得供养到师父的博客,和同行善友们分享时,我感受到这其实就是在供养承事师父。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师父的信心更强了,对法的希求更强了,内心的力量更强了,我感觉到自己和师父的业缘更近了。

    师父在各种开示中都反复强调师友缘对于学佛,尤其是行大乘佛道的重要性。在《不被六根蒙蔽》的开示中,师父讲到“对所有的众生,只要有缘,都能够得度;有缘,他才能够听得进去话;有缘,他才能够接受佛法;有缘,他才能够依照去实践”,所以“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对佛菩萨,要恭敬、礼拜、供养、承事等等,就是来培养、成就这样一种善缘。”反省自己学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再细细体味师父话语背后的内涵,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佛法学不深入,原来是自己和善知识的缘分还不够好,所以对善知识的言教信心不足,内心的佛法就很难生起来。明白了这一点,我更加感恩师父,感恩师父的博客!更不禁由衷赞叹师父的功德!如果不是师父以他洞彻缘起的智慧,在污浊的网络世界慈悲地为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开辟这方净土,我们哪有如此殊胜的机会来承事、亲近善知识,创造和师父的缘分呢?

     对于佛弟子来说,皈依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非同寻常,这是我们同善知识生命最深层次的契约。皈依以后,我们就要按照佛陀的教诫去行持。《广论》“皈依学处”中第二随念大恩恒勤供养,即讲到“由于胜田种善根力,于诸道次慧力增长,故于听闻不能持文,思维不能解义,修习相续不生,慧力至极微劣之时,依福田力是要教授。”原来自己平时学法有障碍,不能纳法成业,慧力不生,是没有依教奉行,弃舍了依三宝尊重福田勤修供养这个最殊胜的修行教授。其实关于供养,在《广论》道前基础的“修习轨理”中就有教授,七支供的第二支即是供养支。而对于法供养的殊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有云:“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时常自叹慧劣福薄,学法资粮不足。但对照经论去反省,其实是自己依教奉行做的不好,如此殊胜积集广大资粮的方法却没有好好去实践。依师轨理中讲到做师所喜,当修三门供养。其中“谓于教授遵行无违此是主要”,其实,真正让善知识欢喜的是我们能按着善知识的教诫,依着佛陀的教法去实践,于法上有真实的受用,所以经论有云“报恩供养者谓依教奉行”,“坚固由依教奉行能令其心正欢喜”。那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把我们自己修学的心得一方面汇报给师父,另一方面和更多的同行分享,这不就是在践行皈依学处,净障集资,做师所喜吗?想到有如此殊胜的利益,不禁心生欢喜!更感恩师父给我们提供了博客这个交流平台。

    平时我们在家共修,学法交流也是一种法供养。同样是法供养,但在师父的博客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大利益。《广论》下士道业果部分有讲“由福田门故力大者,谓于三宝尊重似尊父母等所,于此虽无猛利意乐,略作损益,能得大福及大罪故”,同样的行为造业因为对境不同感果差异是很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家不喜欢做家务,但到了三宝地却都抢着干活,都希求能供养善知识的缘故吧。因为具力业门造业,微小善行就能感得大福。博客是师父开辟的网络弘法道场,在这里我们同样能感受到三宝地的清净、庄严。师父讲过“大乘法靠共业,就是把我们业的力量融入到善法的共业当中。”那我们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让佛法利益到更多的人,不就是把自己的别业融入到团体善法的共业当中吗?那这也就是一种发心,一种护持,也是随顺师父弘法利生吧。

 

二、广结善缘修舍心  遣除违缘增上生

    师友缘是我们行大乘佛道,走增上生最坚实的依靠。因为“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颗火苗一样,它不小心被风吹灭了,就不容易再燃烧,但是我们把这些火星一点一点集聚,它就变成火把,变成火炬,它就会永远在燃烧,永远在发光,它永远就能够来照亮人世间,利乐诸有情”,这是师父在《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中的一段话。记得第一次听到师父这段开示时,我哭了,今日重读内心依然触动。我越来越体会到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的利益,是因为在这里我可以把自己的心得和更多众生分享,广结善缘。我也希望能把自己在佛法中所得的受用,所感受到善知识的功德和恩德与更多的有缘人分享,点亮更多人心中的那盏灯,让更多的人汇聚到我们清净和合的师友团体中来,互相温暖,彼此策励,共同传递我们的善心、善念、用我们的善行去利乐有情,开创人间净土。而真正的利乐有情,师父说“就要利益他们一起来学佛法,去解脱生死,求证涅槃,并且心心念念是这么想的。”这其实就是师父开博客的深意,也是师父带着我们在走的路,在行的菩萨道吧。

    《广论》云:“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发心即是发菩提心。菩提心宝殊胜难言,但却希有难发,所以必须按照次第去修习,这也正是道次第不共的殊胜之处。在《广论》修菩提心次第的七种因果教授中,依照修行次第,先要修习希求利他心,而要引发利他心,先要“于诸有情令心平等”。因为“若此中不从最初遮止分党,令心平等,于诸有情一类起贪,一类起嗔,所生慈悲皆有党类”。佛菩萨的慈悲就是视所有的众生如独一爱子,佛光普照三乘六道。所以我们学菩萨行,就要先修舍心,“于有情自离贪嗔令心平等”。依经论教授应“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嗔令心平等”。所以,我体会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就是一个很殊胜的修舍心的方法。平时同行之间研讨交流,我们还是更愿意和自己缘分好的同行善友分享心得,这还是一种心不平等的表现吧。而师父的博客每天的点击率极高,大部分众生对我们来说都是无利无害的中庸一类,把自己的修学心得供养给他们不正是在成就自己的舍心吗?想到此,不禁欢喜踊跃!

     师父在今年元旦的精进共修中曾讲过一段话,对我触动极大,也备受策励。师父说“我们所得的、所拥有的好东西,应该愿意让大家都能够得到,让我们所有的善行、善举、善法不断增长广大,愿意布施、回向给所有的众生,时间长了,自然而然我们对其他的众生就不容易有冤、有仇,就不会发嗔心了。”学佛路上顺缘不具,违缘难除是我们很多佛弟子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与师友的违缘,更是我们修学的大碍,因为师友缘分不好,我们就很难把佛法学入心。记得师父说过“在同行身上如果我们学不到佛法的话,那学到的都是烦恼。”成就佛道,我们要走增上生,但是如果当下我们不能和师友结好善缘,和合共住,那我们来生就很难感得更增上的修学环境。因而,我体会在师父的博客做法供养就是尽除和师友违缘最好的办法,用法供养,以法结缘,于法增上,这样我们无限生命中才能和这群善友再次相遇,营造更好的增上环境,承办大乘增上生道。

     

三、学法用法种正因,利他供养反自利

    师父智慧,不但能顺应时代缘起,利用网络博客弘法利生,饶益有情,而且还慈悲地为我们搭建这个平台,让我们一起学法、用法、切磋砥砺。在博客做法供养,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在法上的受用和成长,因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法、用法的过程。

    每次写学法心得都有这样的感觉,发现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并不全是脑子里最初所思维的东西,因为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思维系统和深化的过程。写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会发现很多不足和错谬之处,另一方面随着思维的深入,又会有新的灵感迸发出来,逐渐领会到更深的法义内涵。师父一直强调我们要纳法成业,因为“如果没有通过身、语的造作,那我们把法领纳到内心,它仅仅是一个思业”,而“学佛法是培养内心的一种力量,只有不断去使用,不断去用法,不断去造作。”我自己体会,做法供养不但可以促使自己思维的深入,同时也是一个用法的过程,我们可以拣择自己做法供养的意乐,是否是与菩提心相应的心而供养,是否是在种依师、成佛的正因,写作的当下其实就是在缘法转心。

    在博客做法供养,我最大的受用就是自己的心胸格局扩大了。以前自己一直都是用世间的心智模式在学佛,自己有了心得体会,也不大愿去和人分享,既怕被久学的人笑话,又怕同行学到了会超过自己。现在想来惭愧,在学校好学生当久了,争胜好强的世间心很重。后来在看《阿底峡尊者的启示》的开示中,自己的这种烦恼现行被师父痛斥,才心生悔意。当我渐渐明白师父说的“佛法是心灵的境界,它不同于物质,通过心灵交流,大家都能够成长,就看你心中是否有能力接受别人善法的力量”,很受策励,发愿要把自己的修学心得都供养出去。的确,当我把自己的心打开,把自己的受用和心得供养出去后,我发现自己接受别人心中善法的能力也在增强,同时也分享到了更多同行善友宝贵的修学经验和体会。这就是师父为什么说,“我们学佛法,学佛,集资粮,就是在分享佛菩萨的功德,分享善知识的功德,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分享他们的经验、福德、成就。我们能够分享三宝的功德,自然而然我们自己的功德也就一天一天在成长”。

    以前对和大家分享心得心里有挂碍,也是因为很多只是内心的体会,自己并没真正做到,加上自己有乐说的习气,也唯恐讲多了,反助长好为人师的恶习。但后来在师父的策励下,当我把自己肤浅的心得供养出来后,我发现这反倒成了对自己行持最好的策励。前段在博客和大家分享听闻轨理的心得后,自己也很受策励,现在每次听法时都会特别注意自己的坐姿,端身正意,心里警策的意识比以前强了很多,真是利他实自利!

    体会到如此多在师父博客做法供养的殊胜利益,我求法、学法、用法、做法供养的心力更强了,对师父的信心更强了,对团体的信心更强了,对成佛之路的信心更强了。我发愿要把自己所有的学法心得都供养到博客,广结善缘。“殊胜供养作加行,唯令师喜求加持”!

 

注:文中未作标注引用的法语分别出自《阿底峡尊者的启示》、《如何分享同行善友的功德与经验》、《苦乐人生》等师父的开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