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2008-03-29 00:07:59)
标签:

仁爱安徽行

文化

分类: 俗众弟子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

——爱的丰收

(3月28日)

 

两袋米 两行泪

    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今天在安徽绩溪的家朋、伏岭两乡举行了大米发放和孤儿助学仪式。今天共发放了十万多斤大米,1066户得到捐赠。乡民带着各种运米工具早早来到发放现场等待。刚开始他们的脸上的表情木然,彼此有些拘谨,在仪式结束时却都带着喜悦的心情离开。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本次活动捐赠物资的总金额超过了两百万元

 

    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白发苍苍、面皱牙瘪的孤寡老人,像学生般排着队领大米,基金会的志愿者尽可能地缩短领导致词,安排一些轻松活泼的节目与乡亲们互动。在手语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我真的感恩你》的带动之下,老人跟着我们比手划脚,那腼腆的笑容如孩子般质朴动人。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老乡们排队领米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与乡民互动:“你真的很不错”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喝到香粥,暖在心头

 

    令人心酸的是,由于家里没有壮丁,有些年过六旬的老人必须扛着两袋米,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回家。一位老人按照规定领到了两袋大米,他把大米绑在他的老扁担两头,手里还拿着一根拐杖(搭杵),很吃力地要挑着大米离开,基金会志愿者甲看到这个情景后,跑上去要帮忙扛,可是他实在低估了两袋大米的重量,再加上他平日也没有扛过150斤的大米,当扁担一上肩,他就支撑不住了,米袋立刻滑落下来,差点把他的腰闪着。这位志愿者甲还是基金会志愿者队伍中少有的年轻力壮的男丁,他都扛不住,其他志愿者们也只有无奈地看着老乡们自己扛着大米回家了。一些女志愿者看着这样的情景,而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悄然落泪。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自己具有佛菩萨那样的大威德力、大神通力啊,恨不得马上能把老乡家的米缸“变”满大米。当然这只是个美好的想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呢?如果,我们志愿者人数再多一点,前期准备工作再细致一点,也许我们就能够把每袋米送到老乡家;也许,我们就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帮助。这不再是遥远的想象,我们现在正踏踏实实地走在这条路上,相信随着基金会更多善行的开展,会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慈善组织了解我们、加入我们、与我们合作,善业的力量将凝聚起来,就能把好事做得更圆满。

    感恩这些老乡们,如果没有他们示现的苦难,我们怎能策发起比较真实的慈悲之心呢?怎能感受到师父一直教诫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做事”的真正内涵呢?

 

一元钱 一颗心

    今天另外一个感动人心的活动是“爱心传递”。基金会义工把准备好的一元硬币赠送给每位乡民,告诉他们说:“现在这一元钱是属于您的了,待会儿我们会举行一个捐赠仪式,请您把自己的一元钱拿出来,捐赠给小学的建设,好吗?最后回收多少款项,基金会便将每年向当地小学捐赠同样数目的善款。”活动规则宣布之后,志愿者们抱着存钱罐,一一来到到乡民们面前接受捐赠。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乡民们拿出自己的一块钱硬币

——人人皆可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当基金会的志愿者双手捧着储蓄罐在村民面前接受捐赠时,许多村民不仅捐出了基金会赠送的一元钱,还从自己口袋里拿出卷曲的五元、十元,一并塞入了储蓄罐。有一位前来观礼的乡民当场就捐出了1000元,这让志愿者们很吃惊。经了解,他在当地算条件比较好、负担比较轻的,孩子们都自立了,可是即便如此,他全年的收入也不过15000元,相当于拿出了近一个月的收入。这让我们都很佩服、赞叹。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我也来出一份力!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现场捐出1000元的老乡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在伏岭镇物资捐赠仪式上一名村民代表发表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还朗读了一段自创的打油诗,在会场引起了一场小高潮

 

    当志愿者们向大家鞠躬道谢时,有的乡民会不自然地咧嘴,那腼腆的笑意中透露出一份自尊。基金会志愿者乙说:“我一边拿着存钱罐接受捐赠,一边鞠躬感谢。这一元钱对于他们而言的价值与我们不同,但他们左手拿进来,右手随后就给出去,他们也在行布施,布施给他们的学校和孩子们。”

    在场的小朋友们同样也得到了一枚一元的爱心币,可是他们把钱币又捐了出去。

    “你们为什么还要把钱捐出去呢?一元钱可以买零食吃呀!”

    小朋友们说:“因为那个钱不是我的。”多可爱、质朴的孩子啊!哪怕再穷,不是自己的,也不要!

    “那个钱就是送给你的呀!”

    “是我的了吗?”

    “是啊!那你还捐不捐?”

    “捐!因为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帮助别人。”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孩子们在自己的胸前贴上了“仁爱慈善”的标志,非常开心

 

    把钱捐给陌生人,这对乡民来说也是一个过去没有体验过的经历——从受助者成为施予者,乡民们获得了一份尊严、增长了一份慈心。他们不再是总被别人援助的对象,只要力所能及,他们也能够成为帮助别人的人,也能够成为慈善家。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份爱,人人都有布施、帮助他人的善良本性,只是,很多人没有这个习惯罢了。或者,在现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很多人心中的这份温情被太多欲望和冷漠遮盖住了。我们也深深体会到了这次活动带给人们的真正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点钱、几袋米、几包衣服,这些物质上的帮助只能解决老乡们一时之需,远不是师父真正想给予他们的。这份爱心的传递点燃了多少人心中善的火苗,萌发了多少慈悲的种子,这才是活动真正的意义所在,这才是人们最大的收获。

    就在今天,在此刻,乡民们就种下了一颗布施的种子。就如明天即将开幕的油菜花季,虽然经过寒冬的大雪,但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种子还是会发芽、开花,装点着美丽的绩溪。

 

仁爱安徽行报道之四——爱的丰收

 

    爱心传递的结果让我们又吃惊又感动:家朋乡发放了106枚爱心币,回收了1600.3元善款;伏岭镇发放了206枚爱心币,回收了3317.5元善款,都增值了15倍之多。

    佛法告诉我们,业的特质之一是“增长广大”,一点小小的善的种子,便能收获极大的果报。今天的活动真正让我们看到了一场“爱的丰收”,更让我们坚信: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把这爱心的种子撒播出去,收获的将是全社会的吉祥、安宁、幸福、和谐。您相信吗?

    一直全程陪同我们的安徽省慈善协会的肖志远会长说:“我们以往总是局限于成本,把救灾物资直接给百姓就完了,而忽略了慈善理念这一块的工作。很感动的一点就是你们有这么多热衷慈善事业的义工,这很了不起。我很受启发,下一步,我们也要招募些义工、志愿者来共同参与慈善事业。”

    民政局的章局长说他见过很多慈善活动,可以感受到我们真实的善意和爱心。但他同时也提出了很多人可能都会存在的疑问:“你们这样能坚持多久?”

    用世间的角度来看,这种无利可图又吃力不讨好的事,能维持多久是值得怀疑的事。不过,发心护持仁爱基金会的大部分志愿者都是信仰佛教的居士,信仰的力量是没有信仰的人难以体会的。法师引述师父的话:“要做菩萨,先学雷锋。”有大慈大悲的佛菩萨作为我们生命的典范,有师父和法师的智慧引导,我们相信,仁爱基金会一定能够坚持做下去,而且会越做越好。

 

    附注:收到前方志愿者的稿件,已经是今天凌晨1:30分了。而今天,他们还将赶赴太湖,举行下一场活动,持续传递这份温暖。从绩溪到太湖的车程是6小时,一大早出发,整个早上都将在奔波中度过了。前方的同行们,你们辛苦了,随喜你们,祝你们一路顺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