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珊博士

(2008-03-28 09:03:12)
标签:

苏珊博士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苏珊博士

 

    中午,一位来自美国的苏珊博士很有因缘地与两位法师进行了交流。

    苏珊博士是美国罗德岛州人,断断续续地在中国呆了四年。目前在清华大学学习。她对公益事业很感兴趣,特别是对师父一手创办的“仁爱基金会”充满了好奇,想要知道一位出家人办慈善事业的初衷。一位跟她相熟的义工为她请来了法师。
   

苏珊博士

    甲法师一开始用娴熟的英语跟苏珊博士来了个简短的开场白,一下就把气氛活跃起来。

苏珊博士

    甲法师了解到苏珊博士家人是信仰天主教的,便说天主教的礼拜、颂圣经这些仪式与佛教的仪式都是通过行为启发内在的。因为行为加强内心真正的东西。自己在做这事的过程中,会改变自己,展现自己,得到提升。从而引起别人注意,让人效仿。这在佛教里讲是共业。

    接着甲法师就苏珊博士对“仁爱基金会”感兴趣的问题,善巧对机地给她举了玛格丽萨的喻:1995年时玛格丽萨的慈善机构发展得很庞大了,全球有300个分支机构,开一个会需要在大饭店耗资很多钱。玛格丽萨于是决定把所有的分支机构停止运转,重新回到开始,到最穷的人中做慈善!玛格丽萨的副手得知她的想法后,反省和忏悔自己30多年来,只是一直想着如何把慈善机构扩大,而渐渐忽视了最初的宗旨。然而他相信上帝的引导,发心帮助最穷的人。由此法师说道:“建立者的动机很纯洁,但后来人会有偏差。上位的人发现后会纠正过来。下面的人和上面的人、师长要相应,比对。向圣人境界靠近,向真正的神性、佛性靠近。但是做恶事顺缘多,做善事逆缘多。”

    乙法师举了一个喻,说 “地球村”的人钱少而快乐,原因是与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做事。追求商业利益的人也会有快乐,但是眼前而短暂的;佛法是引领人得到真正的快乐。“仁爱基金会”的大多数人都信佛,他们不止看到眼前做一些苦事,更看到长远的快乐。痛苦与快乐是源自内心的。教育与环境的不同,理解感受也不一样,千差万别。

    苏珊:如果只追求快乐,好像不能满意。

    法师:圣人有高度的智慧。从弘法上,大和尚有他更全面的考虑。人间佛教,大多数人不了解。我们在那念经,世间人会觉得很奇怪:这些人一天念经能有什么用?但做慈善,别人就觉得容易接受。因为现在的很多人都没有接受佛陀的教育。

义工:说得就是我们!我们这代人从小是电视下教育长大的,根本就不了解佛法。还好我老公在这方面有些善根,把我引到这来,我在大寮三年了还未懂。

    甲法师:我们都习惯原有的状态。要一步步走,看到一点点进步。慢慢走上去,互动圆满时如实观照。水波在波动时看不清楚,静的时候,把尘垢拿掉就看清了。佛菩萨以自己走过的经验来引导我们。世界和我的关系是:想要别人快乐,就要帮助别人,自己内心也快乐。快乐建立在对别人的爱心上。

    义工:我是学工商的,企业都讲究双赢。我每次来到寺里都觉得很舒服,但我不理解你们。

    此次法会俗众召集人:世间的双赢是基于互利的,与佛法是不同的概念。慈善机构是非盈利组织,有政府补助的;有宗教的;有民间的;有个人的。主要是发心的不同。

    义工:希望法师跟苏珊博士介绍一下寺里的文化。

    乙法师:文化是内涵很广的词。世间的画展、影展传达一种艺术;一些宣传活动传达企业的文化理念等。我们的文化是心里的东西,感觉跟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是我们这些人的独特文化。师父的博客是与世人追求佛法心灵产生共鸣文化的展现,是善巧的方式。人的心是相通的,可以超越陌生的东西。跟画画一样,表达一种境界,意境,是超越语言的。

苏珊博士

    不知不觉中,已经快到下午颂经的时间了。法师于是起身,与我们一起回向。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旁围满了很多义工和学员,哈!大家都不肯错过任何一次“善法遇”!

苏珊博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