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信与迷信
(3月14日)
当天到附近办事,突发奇想,想到广济寺看看师父办公的地方。“去干什么啊,这也太情绪化了吧?”对自己说。可是,脚却不听使唤,一直朝着西四的方向走去,边走还边撅着嘴想:“好久没看到师父了,说不定能看见师父呢?去吧,哪怕在师父办公室门口顶个礼呢。”到了广济寺,一扫都市中的喧嚣,只觉得一阵清凉与欢喜。两三位居士在门口插着供佛的花,好随喜!来去的人不多,都透着一股从容与淡定。淡淡的香气中,几位居士和一位出家法师在谈着佛法。我怀着“朝圣”的心情,在各殿前殷重礼拜,感恩三宝对众生的庇佑和无上恩德,然后,直奔我此次的目标而去。一路走去,左顾右盼,忐忑不安,紧张兮兮。越往里走,游人越少,直到我看到那扇门,明晃晃地写着“办公区域,谢绝参观”。心中又喜又忧。喜的是这不给我指方向吗,我正愁不知道办公区在哪里呢;忧的是人家明明说了不让进,我到底要不要进去呢?这时,看见另外一位居士进去了,我就鼓起勇气,也跟着溜了进去。
里面很安静。树下,一位法师静静地经行。我定睛一看,呀,这不是龙泉寺的一位法师吗?看来师父办公的地方就在附近啊。可是,我又不敢上前,一是怕打扰法师,二是法师如果问起来“你有什么事?”我不知如何回答。说:“我想来看看师父”?!太离谱了!至此,我已经彻底失去了再往里闯的勇气,只觉得自己太唐突、没礼貌、没规矩!可要马上离开吧,又觉得不甘心,“哆哆嗦嗦”地张皇了一阵,还是老老实实退出来了。紧张到连院子里那棵著名的白玉兰都没看到。
出来以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这是在做什么啊?跟个追星族似的!这就是依止善知识吗?法师曾大力驳斥过这种情况:“这是什么?这是依止善知识吗?有的人,完全是盲目崇拜,觉得只要哪次照相能站在师父身后,就很高兴了。这根本就不是依止,是迷信!”佛在《金刚经》里面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所期望的,难道就是见到师父的行相、听到师父的声音吗?那和世间的崇拜名星有什么不同呢?
这不是师父所高兴的。师父高兴的,是我们在佛法上有受用、有成长、有提升,是更多众生能遇到佛法、改善生命。依止善知识,以法供养为最,只有依法行持,才是善知识所高兴的。对师父的信心要修,不过不是这样修。曾经和一位同学谈起过,师父其实并不希望我们这样去学,只可惜我们很多人对师父的功德并不能如实了解,加上自己的世间心,所以很多人的“依师”变成了程度或深或浅的“迷信”。我想,真正的智信,应该是用理智去思惟、观察师父的功德、团体的事业,以佛法的标准来衡量、判断后,从而在内心真实生起的敬服和感恩,因此策发出希望自己也能具有同样功德的希求心,并为之努力行持的状态吧。真正的智信,必定有着高远的目标,不会只停留在眼前的阶段,既不会像追星族一样追逐善知识,也不会因善知识的冷脸呵责而远离。因为,一个智信的人会深知,这种信心会带给自己什么——不是情绪上的欢喜,而是生命最深层次的提升。
我知道,在对善知识修信心的道路上,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师父曾经说过:“没有人的信心是生来就清净的,所以才需要‘修’。”怎么修?自己努力如法行持,只有当自己得到受用和提升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善知识的功德。刚开始,也许“人依止”的成分大了些,但至少所缘境是清净的,不是世间的染污境。就如同一位大德所说:“有些感性化的人,受了委屈总是想找人哭诉一番,那好嘛,你就找佛菩萨哭诉吧,哪怕这样也好啊,这也有皈依的内涵啊!”但绝不要停留在这个阶段,要慢慢地,把“人依止”升华到“法依止”,上升到理智的决择,明白为什么要皈依,怎么去皈依,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信心。
愿我的所作所为能早一日真正让师欢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