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同师共学(2月16日)(中)
成蹊
《仁爱基金会安徽调研追踪(二)》
调研行程
7:00
火车到安徽安庆
7:20
早餐,一人一碗拉面
7:50 乘中巴 由安庆——太湖
10:00 抵太湖 赴民政局与胡、孙两位局长洽谈了解情况
11:00 毛县长和政府办主任到民政局会议室,双方交谈
12:00 午餐
13:00 乘车赴弥陀镇
15:40 经过剧烈颠簸和摇晃抵达弥陀镇
16:00 交流后,出发考察:倒塌房屋,五保户之家,敬老院
18:00 晚餐
19:30 内部结行
21:20 休息或工作

我们在安庆火车站合影留念
因为列车晚点,我们乘坐的1427次列车在早上7:00抵达安庆火车站。我们打听到从安庆到太湖至少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所以没有急于赶长途班车,而是决定在火车站旁边找了个小店,每人吃了碗素面。我趁此机会征得店老板同意后,借用店里的电源给两台笔记本充电。
7:50,我们踏上了长途班车,车票每人27元。行驶过程中,车内不停的播放了各种流行歌曲,让人内心非常散乱。我们一行六人,有的戴上耳机,似乎听佛法开示的样子;有人闭目养神,似乎心中默念佛号;有人倒头就睡,养精蓄锐;有人害怕晕车,端详一路上两边的风景;我则时不时抄起相机,观察和拍摄路边的景物。

远方的山上露出一片皑皑白色,离开市区越来越远,路边的积雪也越来越多起来。
10:00,我们乘坐长途班车,到达了太湖县城。民政局的孙局长早已恭候多时,他安排汽车接我们到县政府。我们得到了毛县长、民政局胡局长等各位领导的热情接待。我们了解到太湖县如下的情况:
全县低保户:农村27744人,城市4000人;
三无人员:7400人;
全县13万户,倒塌房屋1000多间,2个菜市场大棚倒塌,伤了一人,无人员死亡;
全县大约有14万人外出务工
……

县领导为我们介绍了太湖县的抗冻救灾工作

县领导给我们展示雪灾现场的图片。图中为因积雪太厚而发生顶部垮塌的集贸市场。

我们跟县领导一起商讨今天的考察路线
随后我们跟县领导讨论今天的考察行程时,表达了深入受灾山区进行考察调研的希望。县领导为我们安排了下午前往弥陀镇考察。因为进入山区的路曲折绵长,我们今晚将在弥陀镇住下,第二天再返回县城。民政局的孙局长和教育局的汪局长热情地陪同着我们。
中午县领导们邀请我们在县政府餐厅吃午饭。当得知我们全部吃素之后,县领导们很快作出调整,为了随顺我们,餐桌上的绝大部分都是素菜,并且特意嘱咐大厨做菜的时候不要使用荤油而使用菜籽油。
由素食的话题,县领导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从中我们得知,太湖县跟佛教有着不解之缘,这里是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蜚声海内外的佛教领袖赵朴初先生,以及九华山双溪寺肉身菩萨——大兴和尚的家乡。这里还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有二祖禅堂等古迹。
13:00,我们从县政府启程,前往弥陀镇。起初我听说到达弥陀镇需要两个多小时,便打开笔记本电脑,想利用这段时间写点东西。不过很快发觉苗头不对。剧烈的颠簸很快让我头晕脑胀,肠胃不适。因为担心自己发生强烈的晕车反应,我不得不放下电脑,紧靠住座位后背,捂着肚子,内心中早已叫苦连天。平时在北方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走惯了,哪里吃过这种超级过山车的苦呢?我们的车子在不停地左右腾挪、盘旋回转、前伏后合之中前进,几乎没有超过一百米的直路。电脑有几次差点从车内的小桌子上滑到地面上,幸亏被我眼疾手快的接住。自己根本不想多动,只管捂着肚子。最后连腾出手来把电脑放进包里的功夫都没敢用,干脆把电脑直接放到地上了。这时发现自己的念头非常散乱攀缘,想到应该念佛皈依,但是很快佛号就散掉了。再看一眼大家,多数人都在闭目休息。弥陀镇啊,弥陀镇啊,想不到去见阿弥陀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啊!
(照片6)蜿蜒曲折、跌宕起伏的山路,让我们过足了“过山车”的瘾。
15:40我们终于到达了弥陀镇。弥陀镇地处大别山区,因唐代建有弥陀寺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照片7)镇政府中悬挂着的弥陀镇概况。

弥陀寺现址
首先我们来到镇政府,镇长热情接待了我们。我们了解到弥陀镇自元月十二日以来,持续普降大雪,积雪厚度达25厘米左右,部分地方达到30厘米左右,属历史罕见。直接经济损失达620万元,因灾缺粮3030人,缺粮17.47万斤,缺棉被1232床,棉衣1034件。因灾倒塌、损坏的房屋是目前这里主要的问题。
随后我们跟随县镇领导一起前往各村庄,看望垮塌户。有一户垮塌农家丈夫因外出打工而不幸去世,妻子身上穿的那明显不合身的是别人捐来的衣服。
(照片9)我们进入村庄探访。
(照片10)垮塌的房屋。

我们慰问受灾的农户
(照片12)村庄里因为雪灾倒塌的房屋
孙局长介绍了这里贫富差距情况。马路边的这种小洋房基本是外出打工赚了钱回家盖的。盖房子是农村家庭的第一要务。比较贫穷的农村家庭没有钱在路边盖房子,基本上是非常简陋的土坯房。

马路旁边的小洋房
(照片14)马路旁边的小洋房
(照片15)破旧的农房

破旧的农房
然后,县镇领导带我们参观了白杨村五保户之家和弥陀镇敬老院,看望了那里的老人们。
(照片17)白杨村五保户之家在一所闲置的小学校舍内,屋檐阴面的是未化的积雪。

我们和五保户老人们合影留念

敬老院里面的老人由国家集中供养

老人被我们的热情所感染

我们抚摸着老人那扭曲干枯的双手
(照片22)老人和我们一一惜别。
人物侧记
(一)民政局孙局长
今天一到太湖长途车站,就看到一辆吉普车,车身两侧喷着“民政救灾”醒目的大字,孙局长已经在车下等候,他戴着一顶棒球帽,很热情接待了我们。5个小时后在同赴弥陀镇的路上,孙局长摘下了他的棒球帽,介绍了他一段传奇的经历。
(二)教育局汪局长
中午林师兄与毛县长介绍基金会的主要几项工作的时候,提到了高中段的孤儿救助,毛县长马上就请政府办的同志联系教育局来一名局长,很快汪局长就出现在午餐的餐桌旁,并和我们同赴弥陀镇。
在车上,汪局长首先详细介绍了太湖整体的教育状况:很高的升学率,当地令人自豪的名人,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我们都亲眼所见)。听了这些我们没有表示什么惊异,都觉得太湖这个人杰地灵的宝地,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了。
(照片23)漂亮的小学校园
在赴一个贫困村看一所倒塌的民房路上,一所老屋前面,有两个孩子,大一点的是女孩,她蹲在一张椅子前面,小一点的是个男孩,跪在地上铺的几片纸壳子上,椅子就是男孩的书桌,他们在一起学习。看来是姐姐辅导他。
书童
汪局长看到后立刻就亲切的询问:上几年级了?叫什么名字?女孩上学有没有什么困难?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
(照片25)教育局长和孩子们
没有丝毫的作秀,纯然是发自内心对孩子教育的关爱,这是一个旁观者非常容易感受到的。原来汪局长以前作了18年教师,他很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在这样一个多山的地区他会全力争取学校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在雪灾来临的时候他果断取消期末考试,让孩子们安全回家,并协调交警先勘查好安全行车路线;春节过后,要开学了,他会请每所学校仔细检查校舍房屋是否安全……
有这样一个好的老师,太湖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太湖概况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介于北纬30°09'至30°46'和东经115°45'至116°30'之间。东邻潜山、怀宁,南连望江,西南接宿松,西界湖北蕲春、英山,北毗岳西。东西相距6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总面积2031平方公里。
全县辖15个乡镇,174个行政村,2004年年末总人口为558187人,其中农业人口504412人。
太湖县属皖西南丘陵低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县城西北面为重峦迭嶂的大别山余脉,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将军山、桐山、山尖寨、六省坡、天华尖、芙蓉寨等16座,其中以将军山最高,海拔1109米,是皖鄂两省的天然屏障;东南部除香茗耸秀、泊湖蓄美之外,大都为丘陵平畈交错之地。县境内主要河流为长河,发源于岳西多枝山,在杏花村南入县境,纳羊角河、同义河、薜义河、白沙河、安乐河、南阳河、黑岩河、青石河、小湖河、大湖河、寺前河、罗溪河诸水,入花凉亭水库,下龙山,傍县城,穿新仓,进潜山,汇皖河,再入长江。长河纵贯全县,境内总长81公里。
全县山地1242.41平方公里,占
61.18%;丘陵490.27平方公里占24.14%;平原77.37平方公里,占3.83%;水面222.25平方公里,占10.85%。
全县气候四季分明,具有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受西北内陆气流控制,气温较低;夏季受东南海洋气流影响,炎热潮湿。年平均气温16.4℃。1月份平均气温3.7℃,7月份平均气温28.4℃。年平均日照1937.7小时,无霜期249天,年平均降雨量1368.4毫米。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被誉为状元之乡,文化之邦。这里是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在历代科举考试中,中状元3人,文武进士82人,文武举人342人。太湖民风纯朴而文风昌盛,对教育十分重视,每年高考中,本科达线率一直在安徽省、安庆市名列前茅。
太湖县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西晋时期就有西域高僧佛图澄来此建寺造塔;公元561年,禅宗二祖慧可,为避灭佛之灾,从少林寺来到花亭湖畔的司空山、狮子山一带,开坛讲道、弘扬佛法,演化出中国禅宗“一花五叶”,史书记载的狮子山二祖面壁参禅的大葫芦石洞,至今仍保存完好;景区内重点寺庙有数十处,如佛图寺、二祖禅堂、西风禅寺、海会寺自古以来都非常有名。九华山双溪寺肉身菩萨——大兴和尚和著名的宗教领袖、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都生长在花亭湖畔。
风景专辑(9张)

美丽的花亭湖水库,1958年修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