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众弟子)寻找净土,结缘龙泉

(2008-02-08 18:53:33)
标签:

义工心得三篇

文化

分类: 俗众弟子
寻找净土,缘系龙泉
 
 _MG_5349_resize.JPG
 

义工心得一:龙泉梦圆

 

  四天前,我由深圳辗转来到北京,参加龙泉寺的新年华严法会。

  刚到的时候,五天的车程给兴奋不已的我添了几分疲倦,终于下火车了,心中抑制不住地兴奋,我终于可以去龙泉寺了,终于可以和法师们面对面了,然而这一切在几天前我还只是在网上看看,在心中想想。

  北京的冬天实在很冷,原本在深圳做事的我,来时所带的衣服并不多,清风一吹真是冷得怕人。当寺院的轮廓在脑海里渐渐清晰 ,我俨然忘却了寒冷,一路小跑,踏上了前往龙泉寺的公交车,又是一小时的奔波,我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寺院的屋顶.它静静地伫立在巍峨的凤凰岭中,只有寺院上方五六只喜鹊在唧唧喳喳叫着。

 

_MG_5349_resize.JPG

 

  加快脚步,小跑了几步.站在寺院门口的那一刻,真的好感动.我终于到“家”了。

  参拜完诸佛菩萨之后,我碰到一位年迈的居士,他正在打扫庭院,看到我后,双手合十,一声:阿弥陀佛,让人深感温暖。稍后,我到了寺院流通处,屋子很暖,阵阵清新的香气扑鼻,屋内静坐两位女居士,还陈列了许多念珠与经书,都是结缘品,第一次与寺院中人共处,真是有点手足无措,无奈的将手放在口袋中,顺便说了句:“天气好冷啊,呵……”她们顺势打量了一下我,一言不发坐在那里,那一刻还真让我有点困惑。

  第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夜里十点多进的寮房,那里面很暖和。原本是净人们的房间,因前来参加法会的义工很多,大和尚慈悲,收拾出来供义工们住,进去时正巧几位师兄们在研讨佛法,因为我是第一次住寺院,第一次与他们共处,所以我只有静听,不敢多说一句。

  短短四天,光是男义工就达百人之多,这给硬件条件并不是很好的龙泉寺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决居士们的住宿问题,寺里尽了最大的努力,尽量让义工们安住下来,并且还联系了周边的很多农户。我是住宿组的义工,工作量很大,一天下来,连续的工作让人全身酸痛,但我发自内心地欢喜。

  在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有太多事让我感动,义工们的无私,义工们的坦诚,义工们的可爱……最感动的有两件事:

 

_MG_5349_resize.JPG

 

  第一件,是年三十的晚会,为了本次晚会,我随处可见义工们精心的排练,一堂晚会下来已经凌晨一点多,看着每一个人,大到年迈,满头白发的长者,小到六七岁的小孩,他们满足幸福的笑容,更让我明白了:我的选择,没有错,我会为了自己的目标一直奋斗下去。他们每一人都是抱着同一颗心: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有句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于硬件不是很好的龙泉寺,正是那些龙泉寺的灵魂——法师们,给了我们每一位信徒以信心和力量。

  第二件事,是今早的华严经诵读,我也参与了,宏大的场面,虔诚的礼拜,音韵优美的阵阵法鼓声,一小时的诵读很快结束了……

第一次的寺院生活,第一次在寺院过春节,第一次正式诵经,第一次……

有太多的第一次,每每震撼着我的心灵,又一次次的指引着我,短短四天,我学会了很多的事情,值得我受用一辈子。

 

义工心得二:寻找净土,结缘龙泉 

 

  我与龙泉寺的缘分要提到大和尚的博客。

  跟所有热心的网友一样,博客将我与这座寺院建立起了联系,这是善果。善因是由于我对佛祖舍利产生敬畏感,于是前往陕西法门寺的官方网站瞻仰佛指舍利照片,无意间看到了法门寺住持学诚大和尚的博客,从而得知,这位高僧还兼任了北京龙泉寺的住持。

  于是我不由得双手合十惊呼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凤凰岭是北京市的风水宝地,而这里的龙泉寺就保留了一切佛门所特有的庄严清净。

  前一阵子,互联网上比较关注的辽宁大悲寺法师苦修的纪录,颇让我感动,其实这样的感动在北京龙泉寺的法师们身上也得到了体现,他们不仅保持了良好的学修品质,摒弃了一切商业化的诱惑,更重要的是,龙泉寺的法师们能将对佛法的学习,变成类似于学院教育的那种方式。借用学诚大和尚的话:在人才济济的北京海淀区,佛法人才尤为需要。龙泉寺可以比喻成佛法中的“学院派”,这里的修行更为脚踏实地,学院般的丛林生活让我找回到大学生活中的感觉。目前,我个人还没有深入其中去体会这种学习的价值,换句话说:佛法是需要终身去学习的。

  “丛林学院化”,对于寺院来讲,这是真正意义上质的改变。

 

_MG_5349_resize.JPG

 

  我是初学佛者,刚刚皈依佛门没多久,想利用这段春节假期去学习一下佛法,梳理一下浮躁的内心,恰好中国各丛林也都有盛大的法会来庆祝新春,自己也想借助这特殊的过年方式来提升自己。

  我国今年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罕见大雪,南方各地都受灾,为了减少社会负担,我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留在了北京过年。

  北京市的街道,在这除夕前没几天就停止喧嚣宁静了下来。我收拾好行囊,前往龙泉寺参加“华严法会”。尘世间的净土或许也只有在此时才真正显出了它的“实相”——居然没有任何车水马龙的交通塞车,从家中赶到颐和园,再换乘前往凤凰岭的公交车,一路上畅通无阻。凤凰岭是这一路公交车的终点站,远远地就看到一座拔地而起的石头山,上书“道德”二字,据说龙泉寺就在半山腰上。

 

_MG_5349_resize.JPG

 

  有师姐问我为何不去家附近的寺院,我说要修行嘛,自然是要寻找一个比较清静的道场。她说我这样子太“着相”了。

  魏晋隐士陶潜有首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间净土是在人们的心中,需要摒弃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庄严净土自会现前。我很认可这首诗所表达的意境,这个道理似乎我也晓得,但为何总是无法让自己的身心放松下来、不胡思乱想呢?

我的看法比较简单,家的十步之内有三家著名的寺院,如果去这里的法会,步行即可。

  但我依旧觉得,在山林中的净土需要远行才能达到。或许,山林中的净土与人间净土我都需要。在我行路的途中,这种“寻找净土”的感受或许是在市区生活已久的我最需要去体会的。

这两日在山上住,“净土常驻”的想法在我的心中开始慢慢扎根了。

 

义工心得三:一切众生都是宝

 

  挂单完毕,我在寺院中四处溜达,熟悉地理环境。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对于当下来说,天时就是春节,人和就是同行善友,地利嘛,就需要我去溜达看看啦。我首先来到山门前,那些不了解龙泉寺的人,待看到山门后,肯定会以为这是“迷你版本的城隍庙”。这种小庙怎么会是庄严的大乘寺院呢?真是一点都不气派!不过,要是用另外的眼光去审视,那么境界则会迥然不同,应了《陋室铭》中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龙泉寺有龙,而且是“庙不在大,佛法盛行!”我是这样看待的。

 

_MG_5349_resize.JPG

 

  正浮想联翩时,有一位年仅十多岁的男孩很和蔼地给我打招呼。原来,他是父母亲自送来修行的小居士。虽然我这个“冒牌居士”痴长这个男孩十几岁,但仔细他的神态、相貌,就可以看出这位小师兄不知比我稳重多少,这也许就是佛法的加持吧。在他跟前,我简直就像一个充满拙劣思想的猴子,还装作一本正经的模样去礼拜佛祖,后来知道跪拜方法都是错误的。

  我对佛法几乎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一张白纸,有同行推荐我看《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本论讲了学习佛法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于是乎,我赶紧跑到流通处去请了一本来看,有位美丽可爱的善知识姐姐在得知我准备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时,还专门找来了两套相关的辅导光盘(好几十张)送给了我。

  后来我得知,学习佛法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善知识的指导。对于任何一名佛弟子们来讲,佛法僧是自己心中的三宝,乃至灵物也。对于寺院,佛法僧也是真真正正的三宝,那么,龙泉寺还有哪些特殊的灵物呢?

  其实,这里的一切众生都是宝,都是灵物。你看这些热心帮助我的善知识们,以及那些做义工的师兄师姐们,哪个不是慈眉善目一脸菩萨相?受到了佛菩萨们的启示,于是我开始用力拉耳朵,好让自己快些开窍,让耳朵变大。哈哈,开玩笑了。其实我早就听说,一个人佛法修行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变成菩萨相,这是真的。

  有山有水有树木,千年的苍松翠柏与银杏似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大小山林庙宇中都可以看到。不过,龙泉寺的这些植被,却给我带来了不同的感觉,这只能用一首诗来形容我的感触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北京没有下雪,但我却通过植被感受到了南方各地大雪封山的那份浩瀚与凄美,顺便胡编一句诗歌:一切众生皆灵物,千年老树尤有情。

 

_MG_5349_resize.JPG

 

_MG_5349_resize.JPG

 

  今年是鼠年,最近还没有看到过耗子呢。不过,在佛法流通处门口,我倒是看到了两只可爱的猫咪。前面所提到的,在北京龙泉寺,一切众生都是灵物,这两只猫咪也不例外。传说十二生肖的故事中,耗子欺骗了猫咪,抢得了“甲子”的头筹。这原本应该是猫咪的位置,所以猫咪肯定非常嫉恨耗子,猫天生吃耗子,也许就是应了“恶有恶报”之说。

  我们龙泉寺这两只灵猫呢,平日里早已经厌倦了尘世间的虚名(十二生肖的排名),他们早就不感兴趣了!现在他们的爱好就是参禅打坐听《华严》。不要小看猫咪哦,他们听了《华严》之后,会非常欢喜地说道:“妙~~~~~”。

  啥时候咱也能听了《华严》之后,欢喜地说道:“妙~~~~~”那就功德无量啦!《华严经》我目前肯定听不懂,诵读的时候打打哈欠,挠挠痒痒也算滥竽充数了。

  阿弥陀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