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2008-01-28 00:00:10)
标签:

普茶晚会彩排

戒律

年终总结

文化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7日)(上)

成蹊

    为什么这个出家人上蹿下跳,装起了猕猴?为什么那一个张起披风,扮成一只乌鸦?为什么这许多僧人又滚倒在地,痛苦地呻吟?

    原来,德尘居佛堂里正在进行龙泉寺除夕普茶晚会的彩排,这是僧众表演的话剧《我是谁?》。

    一开始报幕的时候,主持人说,“下面是某甲法师等表演的小品……”,某甲法师却特意上来纠正:我们所要表演的,是话剧。

    这幕话剧,以《六度集经》当中佛陀的一则本生故事为蓝本,由乙班的班导某甲法师组织大家共同改编。可能由于时间紧,演员们很多台词还没有记住,要由下面的法师拿着剧本提醒,因此时常引起观众善意的笑声。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大家颇有点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对白。

    在旁边一边拍照,自己也是笑得前仰后合,可是,内心中却还是很受触动。可以体会得到,大家表演得非常投入,不止是在表演一个故事,而是在缅怀佛陀的功德,感念善知识的恩情。“不诚无物”,所以能感动人心,是因为自己被感动着。

    ……

    阿兰若处。

    “法师,我错了!我愿意随您出家,像您一样,终身修行。请您收下我,法师!”

    “善哉!”

    “我今生也信奉佛教、护持佛教,愿来生得大丈夫身,皈依佛门,随法师一同出家!”

    (观众掌声)

    皇宫里。

    “父王,您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如今看举国上下的王侯将相,有像法师那样有德行的人吗?父王,祈请您,允许我出家吧!……父王!”

    “儿啊,你真的想清楚了吗?出家可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啊!”

    “父王,您不是想让我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吗?”

    “大王,臣也愿意追随太子,一同出家!”

    “你们真的都想清楚了吗?”

    “想清楚了!”

    “好!我带你们去见法师!”

    ……

    “毁形守志节,割爱无所亲。弃家入圣道,愿度一切人!”在庄严的出家偈赞颂中,众人跟随着法师,缓缓走出佛堂的大门……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为了这次话剧的演出,某甲法师花了很多心思,一次又一次地陪着大家排练,修改剧本。他也赞叹大家,说许多人很用心,也很有表演天赋。我在想,如果不是有人这么积极地带头做,即使大家再有才能,也很难发挥出来。最近,师父私下里对某甲法师很是称许,他说由于法师的带动,乙班同学的信心越来越强,在出家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不过……

    前几天在师父的房间,我赞叹道:“某甲法师在管理上很有才能,让我很佩服。”

    师父却立刻说:“也有不够的地方。”

    “确实,自己很多方面缺乏经验。”某甲法师在旁边谦虚地说。

    “当面师父总是不会太夸,怕人起慢心。”我笑着说。对于师父的这种善巧,我既有耳闻,也曾亲见。

    “主要是自己条件不够,条件够了师父也会夸。”某甲法师又说。

    “岁数小的人总是三分钟的热度。”师父微笑。

    “好,这句话替你写到博客上,帮你消消业啊。”我跟某甲法师半开玩笑地说。事先打好招呼,怕万一他有意见,呵呵。

    “我也是跟师父赌气。以前师父说我打坐是三分钟热度,我不信,我偏偏要天天坐。”

    “你看,现在不上山了吧?”师父笑着将他一军。

    那还是在夏天的时候,有位坐禅功夫挺高的法师过来指导大家打坐,并建议地点选在山上,说那样效果最好。有一段时间,由某甲法师带头,几个人真的每天都上山静坐。不过……

    “那是因为您不让上啊?您不是说山上有蛇吗?可打坐我还是天天坚持啊!”

    那次一位法师被蛇咬了之后,他们就停止这项共修活动,改为各自用功了。

    “我现在天天打坐、念咒、念佛。我就是跟师父赌气,您说我不能坚持,我偏要坚持。”话锋一转,某甲法师又说,“不过没人指导还是不行,还得需要善知识。”

    师父什么时候夸什么人,那是绝对不会乱来的。从这一点上,很真切地感受到师父爱护弟子的那份用心。

    此外,我觉得师父表现出的一种功德很值得学习:在与大家谈笑风生的时候,师父虽然看起来很自在随意,但其实对于所说的话具足正念,很有分寸。反观自己就不行了,经常是随着习性讲话,等说出去了又后悔。师父曾说:“正念具足才能谈得上持戒。”对于自己身语意三业的行为,如果不能够时常观照,确实很难做到持戒清净。

    下午,新戒法师们在某乙法师的带动下,学习《四分律比丘戒本》。虽然人数不多,但看得出大家很认真。听磁带中讲解完“淫戒”之后,法师们停下来开始讨论,某乙法师先讲了几则能海大师的故事:

    在能海大师住持的道场里,一次有位门头师设了一个小摊卖东西。他站在一边,另一边则站着一个女众。大师看见之后,立刻将门头师迁单,并责备他说:“这点事都搞不清状况。一边男,一边女,还像个持戒道场吗?”

    译经院即将落成的时候,要修围墙。监修师在对着女居士院子的地方,留了一个后门。能海大师见到便呵斥说:“监修糊涂,心怀不正。留一后门,听任坏人进女众院,罪有多大!”立刻责令众人把门封实,并令监修迁单。

    …………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某乙法师总结道:“‘毗尼藏者,是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依着佛陀的教法、佛陀的制戒去实际行持,才是真正的建立教法。淫戒在比丘戒中是十分重要的,看起来我们很难犯到根本,但实际上这条戒是比丘戒的核心,许多其他戒律都是与此有关联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策励自己,从起心动念、一点一滴去努力。”

    过去师父在给比丘们讲解戒律时也提到:“淫欲戒对出家人最重要,因此放在戒律中的第一条。而菩萨戒是将杀生放首条,为的是度众生。比丘戒的目标是以解脱为主,为了解系缚,因此才将淫戒放首条。”

    “淫戒表面是戒除淫行,实际上重点是要防淫心,乃至要防止比较细的贪心。出家人在这方面起贪心,祸患很严重。在僧团中,戒律是僧清净、佛法久住的指标。反过来,是造成僧团混乱的重要因素。”

    还有一次,师父在僧众的《沙弥律仪》课上开示道:

    “一些女众会称赞有一定修行功夫的出家人,比如‘很用功、有修行、威仪好’,在不知不觉中会多说话。来到寺院后,专爱找某位法师说事、办事,或者送供养、种种关心,或者帮着洗衣服、做事、买东西。一开始不至于犯大戒,但常常见面可能会有情染,僧众不知不觉间就会慢慢堕落。所以在我们寺院,居士的请益要统一安排,不能专找某位法师。”

    “除非僧众有几十年的修行功夫,如果刚出家三、四年,能说、能写,又是执事,与外接触多,不知不觉心会收不住,是造成僧团僧众道心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出家人如果心不在道,这方面非常难避免。修苦行,不仅仅在外相,对心理上的贪婪心作对治才是真修苦行。如果仅仅是在吃、穿上吃苦,乡下农民更苦的有的是。”

    由这些开示,可以体会到师父很多做法的背后用心。昨天采访中师父也特别提到,龙泉寺出门一定要两人以上同行,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犯戒的因缘。为了营造一个清净的持戒环境,师父采取了很多举措,并根据因缘不断进行调整。

    在与女众互动的问题上,师父也是观察大家的状况。有时候师父特别强调男女众分开,有时候则会强调,菩萨戒与比丘戒要进行结合,要培养度众生的心。对于微细的贪染心,很多情况下自己不一定能觉察,但有师父这样的明眼人随时观照,就不至于出太大的问题。

    执事法师某丙写了一份2007年的总结,师父非常重视。在总结上,师父这样批示:

    “这份总结为多年来之所罕见。只有认情现状和现行,奋力改进,才有未来。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花一周时间,每天至少两小时,常住所有比丘集体学习这一总结,并逐条研究如何落实,怎样把明年的管理工作搞得更好。希望诸比丘都要有一颗好学的心,平等的心,上进的心。‘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又及:研讨由某丁、某丙、某甲(法师)共同主持,每次研讨都要形成书面报告,送我阅审。”

    晚上进行了第一次的学习,由某丁法师主持。他首先将缘起和师父的批示向大家做了介绍,然后宣读了某丙法师总结的全文,再由大家谈总的感想。其科判是这样的:

    一、中国佛教大背景:

    二、团体事业:

    1、发展:2、不足:3、执事会管理:4、清众:5、团体展望:6、建议:

    二、个人学修:

    1、做事:2、个人课程学习:3、修行: 4、进步:5、不足:6、经验教训:7、瞻望:8、规划要点:

    开篇的“中国佛教大背景”就立刻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格局,而在每一个小标题下,内容非常充实,又言简意赅。比如,关于团体事业的发展,总结中提到了如下诸多方面:法会情况;常规性的周末共修;博客弘法;博客书的出版发行;《佛法与人生》系列开示;人才培养;大型国际或区域活动;基础设施建筑;学术交流;外来参访。

    再如,在团体事业的不足中,总结里也列举了不少:硬件设施仍然不足;人才缺口;僧众配合问题;资产损失;人才流失等等。

    一份三千多字的报告,其所站的高度,以及全面性、深刻性却让人有很震撼的感觉,无怪乎师父如此重视。

    几乎每一位比丘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角度也是有所不同。有几位法师的发言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

    某戊法师:“很赞叹某丙法师总结所站的高度。作为凡夫,总是想改变外境,我就是这样的人。现在努力学习不再改变外境,而是调整自己的内心。当内心调整到一定阶段,有了智慧,就会先观待缘起,再改变外境。这三个次第当中,我目前以调整内心为主,但也学着去考虑寺院的整体发展。寺院管理与世间管理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没有平衡点。世间所有的管理都是靠奖罚制度,而寺院只能不停地提策正念、鼓励发心,靠的是自己做好然后影响别人,靠德行。那么,认识到这种特点,怎么样形成一种更适合我们寺院缘起的、实在有效的管理机制呢?这需要靠大家的智慧一起来努力。”

    某甲法师:“师父说近几年大家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师友缘,现在对此有些体会。缘分到了,才好管理。表现在哪里呢?

    “有一次,净人某己对我说:‘很奇怪,我在乙班生不起慢心了?因为看到每个人都可爱。我发现大家变调柔、热情了,愿意帮助周围的人,自自然然生不起慢心。’他感受到了团体带给他的好处,缘分到了以后,自然不起烦恼。我在带乙班过程中,用奖罚很少,用什么方法呢?我主要是启发大家对师长三宝的信心。我们的平衡点是什么呢?我们一群人学习佛法,跟着同一个老师学习。当一个人对善知识信心够强时,对周围人就不容易观过。有利于建立团体意识,大家有一体感,互相配合帮助,在这些方面我感觉乙班同学在下半年有了明显的增长。

    “现在经常有乙班三五人到我房间里坐坐。昨晚,某庚师和某辛师到我房间,他们因为行堂的事情,互相观过,不能接纳。他们也写日记反思,思惟忍辱的法类,都难以转心。到我房间,我给他们讲一讲,他们互相也讲一讲,心结就打开了,这就是缘分的作用。现阶段,让大家调烦恼,怎样调伏呢?怎样调伏得更好呢?师父让建立师友缘是很大的善巧。我们学习的重点,一是个人的学习用功,二是关顾周围人,建立好的缘分,看到每个都欢喜,每天就现法乐住,心欢喜了,微细法就能入心,就会有大的进步。”

    某壬法师:“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师父让我们学习的用心。听下来,第一体会到写年终总结也是修行;第二,看到某丙法师在修行的路上敦伦尽分的态度。我以前感受不到做事与修行怎么联系,个人如何融入团体,从他的总结里感受到了。我看到了一种模式,看到了应该怎样去实践师父的理念。”

    最后,某丙法师也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是我的第二份总结,第一份比较个人化,这一份则是比较客观全面去写的。不放在一个大的框架下,看不清楚自己。写的过程中我也体会:个人与团体是分不开的,依正不二,大家都是一体的。我只是个缘起,师父让大家学习,是师父的悲愿,并不是跟我学什么,跟我没什么关系,希望大家多体会师父的意趣。”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27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