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剃头替他人着想不舍善知识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7日)
成蹊
又快到半月诵戒的日子了,每到这时候,比丘们都会找人把头剃干净,一是显得庄重,二来也跟佛陀制定的戒律有关。龙泉寺有几个传统的“快刀手”,以前大家找他们剃头的时候比较多,他们也愿意借此服务大众的机会积聚资粮。不过,现在他们几位大都在常住承担比较多的工作了,没有太多时间,于是,找相对比较有空儿的某甲法师剃头的人越来越多了。
某甲法师为人热心,很愿意助人为乐,乃至不放过为大家做些小事的机会,因此人缘很不错。再加上他的手非常灵巧,做事情敏捷,因此很多人一想到要剃头,首先会想到他。
我也很喜欢找他剃头,原因当然也是他剃得又快又好了。没被剃过的人不太清楚,这个“剃发师”的剃头技术可是与自己的苦乐息息相关的。
我们用的剃刀是这样的,把那种一般的剃须刀的一边用钳子掰掉一些,让刀片可以露出得更多,这样有利于剃掉比较长的头发,另一边还可以留着剃胡须用。既是刀片露出的部分多,就需要“剃发师”把刀架倾斜,让刀片与头皮大概形成三十度的夹角,这样可以避免划伤皮肤。另一个要领是,不拿刀的那只手要紧跟着剃刀,把头皮拉紧,这个动作也是很重要的。这些技术说起来简单,要想掌握好,却要一些实践的锻炼。如果剃头的角度大了,再加上用力过猛等等,很容易给头上来个口子的。
让一个技术好的“剃发师”剃头,其实甚是享受,三五分钟剃完,一点儿也不疼,而且相当于给头皮做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按摩,剃完会有轻松爽快之感。不过找技术差一些的新手剃可就不是这样了,一是可能会很慢,二来由于手法的轻重掌握不好,可能会很疼,三呢,当然是有被“留下记号”的危险了。我以前找一个新手剃过一次,对这三点弊端可都是深有体会,打那以后,由于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再加上想省时间,很自然地就会去找那些“高手”剃。
这不,今天中午刚用过斋,我就找到某甲法师帮我剃头了。嘿,他的技术好,再加上刀片快,刀锋过处,真是所向披靡,痛快!
正在欣欣然之中,听旁边的某乙法师说起来一件小事:
“你知道吗?上次某丙法师剃头的时候,被人剃了一个特别深的大口子。”
我:“哦?找谁剃的呀?”
某乙法师:“他找的某丁(小净人),某丁当时根本不会剃的。”
我:“啊,那可是够惨的。”
某乙法师:“某丙法师当时虽然被剃成这样,可他还叮嘱其他的人,不要跟某丁提这件事。他说:‘如果跟他提多了,他就不再敢给别人剃头了。’”
我的心动了一下。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反应呢?大概如果能够不生气,已经很有本事了,我会想到要去为别人考虑那么多吗?
等我剃完洗完头,正要把刀片收起来的时候,看见净人某戊拿着一把剃刀走过来。我有些纳闷儿,因为我压根儿就没看见他给别人剃过头,他会给谁剃呢?向周围的人一问,旁边的某乙法师告诉我,还是某丙法师请他剃头。
这时候,某丙法师已经烫好了头从卫生间走出来,脸上洋溢着十分真诚而纯净的笑容。曾经有人说,他的笑容很象一位非常高量的善知识。也是吸取上次的教训,某丙法师先找了一位高手给某戊做了一个示范,接着某戊就开始以他稚拙的手法在某丙法师头上进行实习了。
我一边在旁边看着,一边问:“你为什么不找老手给你剃?”
某丙法师笑着回答:“我觉得这样可以一举两得。”
“怎么说?”
“一方面我的头也剃了,同时他的技术也得到了锻炼。”
看着他灿烂的笑容,也看着某戊一点一点地给他剃着的生硬的动作,心里面突然有一点领悟,体会到为什么师父对某丙法师会有那么高的评价。
那还是在2004年,师父有一次当面称赞某丙法师等流习性好,某丙法师就问师父好在哪些方面。师父说:“好学,有慈悲心,心地善良。”
师父还曾经说,某丙法师是一个真正有“德”的人。
他的善良,他的“德”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其实自己与某丙法师在家时就认识了,那时候我们几个学佛的朋友经常在一起交流,知道他经常会做一些善行。这些善行包括哪些呢?他那时候是个学生,在食堂吃饭。很长一段时间,他会在每次吃完饭后,把一些桌子上别人吃剩下的馒头饭菜之类的收集起来。我当时奇怪地问他原因,他说是要把这些食物放到蚂蚁经常出没的地方,喂蚂蚁。
再比如,有时候下雨天,他会把爬到马路中间的蚯蚓小心地拾起来,放到安全的泥土地上,免得被人踩到。
又比如,在外面路上看见有人摔碎了暖水瓶,却没有被清理,他就会去找扫帚和簸箕,打扫干净,怕别人会不小心被扎伤。
如此等等,还有很多。他每次做,都会非常起劲儿,也不会顾忌周围人异样的目光。
这些“小事”,我却没有什么兴趣做的,我会想:有那个时间,我要集更大的资粮。
可是,现在想起来,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却正是我和他有很大差距的地方。师父说:“大善跟大恶的人,烦恼跟菩提,都是一念间的。”象今天,同样是剃头,我只想到自己怎样方便,别吃苦头,节省时间。而某丙法师呢,他想到的那些愿意学习剃头的同学,想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乃至于刚刚被人剃破了头,也丝毫不顾虑。这一念之间的差别,虽说不上大恶与大善,但也高下立判,而其实大恶大善一念间的差别,不正是平常的一念一念累积而成的吗?
佛法的内涵是极其深广的,象“大慈大悲”、“大菩提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些经论里的名词,读起来是会让人很激动振奋的,但仔细检查一下自己面对境界的起心动念,会发现这些菩萨道的内涵虽是努力的目标,却不是自己一下子就能企及的。修学佛道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不在眼前的每一个细微的境界上锻炼,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一个真正的菩萨境界呢。自己作为一个出家人,总是梦想着有一天能够闭关专修呀,能够真实地发起来大菩提心呀,能够大彻大悟呀,可是这些美好的果实的因又在哪里呢?
又想起来前几天关于濒死体验的影片,里边提到,在临终回顾时最能使自己欣慰的,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可能是一些小事,一些发自内心真诚的善意去为他人做的小事。其实,这在佛法中正是业果的道理。临终回顾是业的一种显现,业力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会越强烈。经论中说,构成一个业的重心在于自己的发心。如果是真诚地为了别人,看似小事,这样的业往往会构成强大的善业。再加上如果能日积月累,不断地去做,这一生的善业资粮可也就非常可观。
《德育古鉴》上有一个葛繁太守的公案。有一个人得到神明的启示,“为人当学葛繁”。他找到葛繁后,了解到葛繁“力行善事”,有时候一天做四五条,有时候可以达到一二十条。问他都做什么,他指着一个座位间的“踏子”说,如果这个东西摆不正,会容易让人崴脚,于是他就把踏子正过来;别人渴了,给人一杯水喝,这些都算善行。他说,“惟行之悠久,乃有利益耳。”后来葛繁“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
葛繁存心良善,积聚善行不择细流,得到很大的福报,乃至于惊动神明;更何况,如果以这样的存心,秉持这样脚踏实地的精神,依着师长和三宝的大福田去做,修学佛道的资粮何愁不能积聚呢?
师父的内心完全与菩提心、菩萨行相应,虽然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可是因为差得太远,往往会有“高不可攀”的感觉。而身边的善友,虽然也许不像师父那样完美,可是他们身上展现的美德,却显得更加亲切,更容易让人发心效学。这也许正是师父强调要我们多向同行善友学习的原因之一吧。
附件:《不舍善知识》小赢居士
回想过去那种平庸无知地生活,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精神信仰的指引,尤如没有灵魂的躯体机械的运转,生活没有乐趣,味如嚼蜡,稀里糊涂的活着,一天天趋入死亡,真是莫大的悲哀!
在佛法甘露的润泽下,渐渐脱离那种无明的状态,脑子里射入了一线佛法的光亮,生命开始有了活力。佛法真是宝贵,渴望吮吸到更多的甘露,驱除脑中的无明。
在刚开始皈依学佛的三年多里,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只是去庙里上上课,干干活儿,参加法会,有时诵诵经,对如何学佛一无所知。
在病态的折磨下,我不断在佛教论坛上倾诉,终于有一天得到一位叫“江雍贡噶”的师兄的指点,他告诉我如果对学诚法师有信心,可以给他留言,法师会回答,告诉我龙泉寺那个地方,说那里年轻人很多,很活泼。那时候不知学诚法师是何许人也,更谈不到信心。在痛苦的逼迫下,大概有些心急吧,还是找到了师父的博客,由于不知如何留言,便留在了一个视频开示的评论里,几天后再次进入网吧,意外发现师父的答复,很激动。就这样,开始经常看师父的博客,经常给师父留言。渐渐的越来越喜欢上了这个网站,在这里学到很多学佛的方法,渐渐知道如何学佛。
有善知识指引真好,不必盲修瞎炼。能遇上这样的明师好难得,善知识如明珠好珍贵稀有,实在难寻啊。“万善根本从师出”这句话从脑中跳出来,觉得这话好恰当,后面那句话更好“能生利乐如良田”,自己体会,如是如是。
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在茫茫人海中,能够二者都遇到,真是福缘!有种在凶险的大海中即将沉船时,忽然得到佛菩萨空中伸手拖救,心里感觉忽然有了依靠,不再迷茫,不再想流浪,回到父母身旁,在饱受惊吓苦难之后,总想死死拽着师长的衣襟紧紧依靠着,害怕远离一点半点,怕再掉入无底的深渊。所以,我好想能生生世世出家,在大德法师身边,永远不离开。对这个世间,我充满恐惧,感到好厌烦,好无聊,在这里没有方向,有很快会被淹没被海水吞噬的危机感。
回想起这一切,更不愿舍离善知识!
想想自己一直以来的心理状态,摇摇晃晃,认不清方向,好危险。佛菩萨是我生生世世的救拔恩人,三宝(佛、法、清净僧)是我永生永世的皈依处。
祈愿生生世世遇大善知识,得佛菩萨救拔!愿我生生世世出家修道!
人身难得,自己已经得到了,又遇到善知识,世间这么险恶,犹如吊在半空,随时要掉下去,我还总被眼前的假相迷惑,常忘记危险,总想贪恋玩耍,真是无明垢重。要加油啦!
这些天又较以前有了一点进步,不再排斥社会排斥大众,不再幻想去隐居,而是开始在与大众广结善缘的过程中落实佛法,这就是踏实的修持吧?
忽然想起二十来年前心里就一直渴望找到圣人熏陶教诲自己,在没有找到的这些年里,犹如无体的孤魂飘飘荡荡,流浪四方,内心里迷茫痛苦没有方向,常将自己称为迷途的羔羊。今天突然发现我已经找到心目中的圣人啦!现在心里越来越踏实,越来越亮堂,越来越有方向,越来越快乐。依止善知识真好哇!
大家都来学佛吧,学佛让你更快乐,学佛让你更幸福,学佛让你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