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2日)(下)

(2007-12-03 00:00:25)
标签:

人文/历史

前沿生物科学

与佛法

濒死体验

玄奘法师

西行求法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2日)(下)

成蹊

龙泉寺里

早上晨起缘念,照例要公布每天的主要事情。某甲法师介绍今天下午僧众乙班课程内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前沿生物科学与佛法。二、介绍濒死体验的影片。三、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讲座VCD引导。
    某甲法师在出家前就对前沿科学非常感兴趣。在今年一次法会中,他结合现代科学和认识论的内容讲佛法中唯识的概念,反响很好。当时台下掌声雷动,很多居士反映,很受震撼!那么,他这次讲的会是什么方向呢?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下午两点钟,带着好奇心,进了乙班的教室。除了乙班的同学之外,几位感兴趣的甲班同学也在座,大家专心盯着法师精心准备的PowerPoint,以及相关的材料,听法师侃侃而谈。
    时间短,信息量大,再加上大家的专业背景不够,所以法师的目的还只是大概的介绍,引发大家的思考:
    “我们平常人认为是快乐的东西,比如饮食、男女,它背后真正的推动力是什么?它真正是快乐吗?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很苦的东西。另外一个相关的问题是,我们是能够自主的吗?”
    有些内容比较深,不太容易明白,但有个寄生虫的例子倒还不难懂:
    “什么是寄生虫所控制的宿主行为呢?举个例子,被某种寄生虫所控制的蝗虫,它不由自主地会在某个时间跳到水中,死掉。为什么呢?因为寄生虫想要换下一个宿主了,这个蝗虫死掉之后,寄生虫可以达到目的。蚂蚁也有类似的情况,被寄生虫感染后,会跑到树叶顶上,被牛吃掉。那么人呢?人被疟原虫感染,会变得特别招引蚊子,然后疟疾就会传播。”
    关于DNA和基因对生物的控制方面比较专业。看了一个DNA方面的短片,大部分人不大容易懂,但粗的印象是,每一个瞬间,身体都在完成很多的非常复杂的工作,而这些复杂的“活儿”可并不是由“我”有意识去控制的呀。人真的能主宰自己吗?
    “饱暖思淫欲”在生物学中也有比较“残酷”的解释:“小老鼠的实验证明,饥饿的状态会推迟生育期,变得长寿。这是‘S-选择’,就是说它的基因没有传下去,它还不能死,要维持。那么一旦吃得很饱,小老鼠就会交配,寿命减短。为什么?这是‘C-选择’呀,小老鼠的繁殖任务完成了,也就可以死去了。”这些,小老鼠能意识到吗?
    从生物学的角度去观察,饮食男女这种欲望的快乐,只不过是生物想要自我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本能罢了,难道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吗?我们的很多生物性行为,都是一种无明的,不能自主的冲动,这是否就是一种苦呢?
    课间休息,有的人半开玩笑说,现在对于在用斋时要“饶益身中虫”比较有感觉了,因为身体并不只是自己的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日)(下)

 

又上课了,法师宣布刚才所讲的为“坏消息”,纯粹生物性的生命是无明、苦、无我主宰的。那么“好消息”是什么?生命的希望在哪里?这就与接下来的介绍“濒死体验”的影片有关了。
    影片是美国某科学家拍摄的,它主要是围绕六个人的真实经历,向人们介绍濒死体验的过程,而这六个人是从2000多个真实的案例中抽取出来的典型代表。
    他们都是在已经被医学判定为死亡之后,又神奇地活过来。而在这段濒死的状态中,他们有一些很相似的体验:感觉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在很轻盈的感受中升到天花板上,能看到别人而别人看不见自己,看到隧道以及隧道后面的灵光,经历一生回顾,最后又因为某种责任未了而回到自己的身体。
    以前在家时曾经看过这个片子,现在重温很亲切。尤其觉得有趣的是几个细节。比如有一个人离开自己身体后,想要找自己的妹妹,尽管离得很远,她很快就到了。她看到自己的妹妹去超市买东西,以及做其他事。后来等她活过来,跟妹妹说起这件事,她妹妹非常惊奇:“你怎么知道?”
    还有一个人,他在离体状态下不能与大人沟通,却能知道小婴儿想什么。那个小婴儿不停地哭,别人不知道原因,他却知道是因为臀部骨裂的原故。等他后来把这个情况告诉小婴儿的父母,可以想像得到父母的惊讶!
    另外一个有触动的点是,每个人都经历了一生的回顾。在这回顾当中,当事人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自己一生的行为,对别人造成了哪些影响,不管是引起别人的痛苦,还是带给别人快乐,他都能感同身受。这种影响,并不仅限于直接的,而是包括了像波纹散发开去的那种重重的影响力。并且有趣的是,真正能够造成大的影响的,并不一定是很大的成就,很可能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小事。只要是发自内心真诚的善意去为他人付出,在临终回顾体验到的,就会是深切的满足。
    由于对世间亲人的眷恋,他们回来了。濒死体验对他们的思想模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他们把爱与关怀当成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他们明白了,生命其实是一堂一堂要去学习的课程。
    生命是无限的。因此,不像生物学所揭示的那样悲观,我们有无穷的希望!
    时间早已超过了,大家怀着深深的感慨一起回向。没想到的是,因为没看到有关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讲座,大家很不甘心,决定晚上抽时间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2月2日)(下)

 

这个关于玄奘大师的系列讲座其实在国内的影响不小,据说也有很高的收视率。从一个出家的佛弟子来看,里边的内容并不都令人满意,特别是牵涉到一些戒律的问题,以及宗教体验的地方。不过,讲座的优点是,讲者学识渊博,而且基本尊重历史事实,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玄奘大师的一生。
    今天要看的内容是大师开始西行求法。法师引导的意图是,了解到生命无限,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这就要有一个生命的楷模,而玄奘大师的舍身求法的精神无疑是非常值得我们效学的。
    乙班同学的反映是,通过这个系列讲座的前几集,了解到玄奘大师童年开始就具有的不凡之处:善良聪明,孝悌仁爱,志向高远,有很强的“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使命感。正像唐太宗对于大师的赞美所说:“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比照自己,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
    整个三项内容下来,体会到某甲法师设计课程的良苦用心,产生的效果也很不错。而这里边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所用的材料都是很“现代化”的。
    其实,佛法是非常讲究应机的。虽然佛法博大精深,道出了宇宙人生最究竟的真理,但对于接引初机而言,借助一些“现代”的东西往往会有不错的应机效果。
    比如,讲无常、苦、无我,传统上对于身心五蕴的分析方式其实已经很完善了。而且,这不只是一种理论;在佛法的禅观当中,可以真实地观察自己身体的生灭无常、自己心念的生灭变化,可以实证佛法的理论。但对于习惯了科学的描述系统的人而言,依着生物学的概念去讲无常、苦、无我,应该是更容易接受的。
    再比如,对于无限生命的真相,死后会发生什么,佛法的论述是非常完备的,这也都是圣者真实观察到的境界。可是,借助于科学研究中关于濒死体验、前世催眠、前世记忆的事实,的确使很多原先不相信佛法的人改变了“死后断灭”的观点。
    还有,如果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讲玄奘大师的一生,对于信佛的人当然是更有震撼力,更能产生共鸣。可是,这就很难指望能在电视节目中播放,影响广大观众了。而由于某学者系列讲座的热播,很多人改变了心目中《西游记》里边那个显得糊涂软弱的唐僧形象,了解到真实的玄奘大师人格之伟大,精神之崇高。
    当然,科学实验、学者研究不可能代替佛法;要获得对世界人生的最深刻认识,必须学习佛法,从自己的内心入手,通过闻思修、戒定慧的次第,破除无明,光显我们的佛性。我们不能因为要应机,而忽视了对佛法核心精神的把握。因此,这个佛教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工作,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需要很高的佛法教证功夫,也需要对现代文明全面深入的了解。然而,如果希望佛法能够成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从而让更多的人得到佛法的饶益,这个工作又是非做不可的。
    在印度佛法盛行的年代,佛教与其他思想学派常常会进行辩论,只有赢得这些不断而来的挑战,佛法才能更好地弘传。现在虽然不是一个那么重视辩论的年代,但佛教要想复兴,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仍然不能视而不见。
    想到这些,更加理解为什么师父要看那么多书,看那么多涉及到各个领域的书籍。同时也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出家?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