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1日)(下)
成蹊
龙泉寺里
太阳还是在毫无保留、无怨无悔地散发着光和热,可满天的云却不想配合,留给人们的,是一个阴冷的天气。
可是,与这样的天气相反,在这个周六共修的日子里,山上僧俗二众的心是火热的,大家正在用心灵演奏一场生命的交响乐。
(接待室里的“木管乐器组”。)
某甲法师正在给参加博客留言整理工作的居士鼓劲儿。
“当时有人请师父开办博客,在众多弟子的反对声中,师父决定还是要开,于是就开起来了。开的第一天,师父就说,这个博客是建立教法的重要一环,而且以后博客会出书。师父非常地有远见。”
居士们在认真地听,手里不停地记着笔记,时不时抬头望一望法师。
法师继续娓娓道来,谈博客开办以后的影响,比如接引了很多的居士,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被评为全国宗教界十大新闻之一等等。法师特别提到,师父对博客出书很重视,认为其对佛教界和社会的影响将是历史性的。
“我们学佛、做事,要跟自己的生命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生命实践菩萨道。而一开始,在这条路上,师友缘特别重要。现在参加博客留言的整理工作,是一个很难得的因缘。我们做这件事,会得到师父的忆念,也通过共事,增强互相了解,在摩擦中,能够调伏自己的烦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得到佛菩萨很多的加持。”
说到这里,法师举了一个佛菩萨加持的生动例子:
“博客出书时间紧,急需排版人员。昨天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有两个人新近失业了,想到哪里玩一玩。在网上一查,查到凤凰岭。他们昨天过来时,在车上碰到一个来寺院参学的法师,并随法师来到了龙泉寺。我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专业干排版的,而且呢失业没事干,呵呵。让他跟负责的居士一交流,他马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非常愿意干!而且他们对排版非常熟悉。接下来更不可思议的事还有,这里不详谈了。这件事让我们感到,只要愿意发心承担师长的事业,什么样不可思议的事都会发生,真的,非常不可思议,这都是佛菩萨的加持……”
法师在大家的笑声中讲完这个故事,屋内的气氛活跃,而法师的开示还在继续着……

(德尘居东厢房三号,“铜管乐器组”。)
某乙法师先带着博客出书组的居士一起缘念。早就注意到某乙法师在缘念时的神情非常有感染力,今天也不例外。皈依发心偈之后,他又带领大家诵心经,大家一起虔诚地祈求佛菩萨和师父的加持。
进入正题了,今天上午的任务是给一些博客文章找最有吸引力的题目。大家围坐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前,集思广益,不时碰撞出火花。
“‘第一次做师父的侍者’,或者‘第一次外出’。”
“或者说‘幸运之神降落到我的头上’,类似这种的,哈哈。”
“‘命运女神的光顾’,呵呵。”
“其实,大家对当侍者比较好奇,我就挺好奇做侍者的。”有居士说出具体的理由。
意见不同,大家短暂沉默。
“‘好运落到我头上’?”某乙法师灵光一闪。
“唉,对对对对!”大家七嘴八舌表示同意。
“要不,‘头上落下的幸运草’怎么样?”
“哈哈哈哈,有这种说法吗?”
…………
真的是很认真。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博客书,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与佛菩萨和师长结缘,大家一篇接着一篇,气氛热烈地讨论着。

(居士办公室,“弦乐器组”。)
同样是围坐在一台电脑前,某丙法师和四五个人一起说着什么。一问才知道,是《义工手册》编写组在开会。负责的某丙法师了解到,大家在分头承担编写工作中存在困难,因此做一次现场指导。
今天围绕的主题是“师友缘”。某丙法师在龙泉寺中是以理念清晰,辩才突出而著称的:
“首先要确定整体框架: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何时,何地,何人。”
前三项好理解。后三项什么意思?原来,这是说编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义工手册》面向的对象是什么,要考虑到具体的因缘条件。否则,搬一大堆只有少数人才懂的名词,就是不代人着想的表现。
讨论一个问题时,法师故意先不说出答案,而是启发大家去思考。
“佛法当中,谈到师友的重要性,有哪些相关的内容?”法师这样问大家。
“师长他会在长夜之中救拔我们,会帮我们熄灭贪嗔痴的烦恼,经典里谈师长的恩很多。”
“对,那是‘师’的部分。那么‘友’呢?
还真把大家给难住了,冥思苦想。
过了好一会儿,有人说:
“发菩提心,一定要依靠众生,这个算不算谈‘友’的部分?”
“那已经很靠后的部分了,再往前想一想。”法师很沉得住气。
“皈依当中,讲到要皈依僧。”
“对呀,就是皈依嘛。友就是僧的随顺。”法师首肯。
这时大家以为这已经是“标准答案”了,没想到法师毕竟高出一筹:
“再往前,还有一个暇满的内涵。”
大家一个个露出不解的神色。
“五他圆满当中,‘佛降说正法’,是不是尊长善知识的内涵?‘随教转’说的是不是学的人,也就是同行善知识的内涵?‘有他具悲悯’不就是外护善知识吗?你看,三个内涵都在里面。”
众人恍然。我也很佩服。
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了,气氛也越发热烈。
讨论到如何培养师友缘的时候,法师继续让大家发言。可能是这个问题平常思考得多,大家提供了很多角度:
“平常要多观功念恩,看到师友的功德。”
“看到优秀的师友,发愿效学师友,想变得跟他一样。”
“通过共事来凝聚共业。”
“还要共学,乃至共住!”
已经有一些居士令人羡慕地在一起“共住,共学,共事”了。
“分享自己内心的苦乐与感受,打开心胸。”
“倾听别人的苦乐,学习关怀。”
“多听从师友的善言劝谏。”
大家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分享自己的看法,法师一边给大家肯定,一边指导打字的居士定稿。
最后一位居士的发言很精彩:
“依师和依友是相辅相成的。依友的前提是大家一起依止师父,在他的事业里面大家一起付出,依着他的教导大家一起实践。而要想更好地依师,必须从自己的缘起点出发,好好依友,友可以给我们提策师长的功德,也可以把师长一部分的功德具体地展现给我们。”
说得真好!
“今天感觉收获真大”,听到有居士这样说道。
……

(云水堂后南坡,“打击乐器组”。)
剩下的居士在大出坡。今天的任务是把买来的几千斤大白菜入窖。
好几天没来,菜窖早已经圆满地完工了。看见搭建得这么漂亮的菜窖,内心非常随喜赞叹。再看大家,因为人不算太多,在某丁法师的指挥下,大家把任务分成两部分来完成。首先是把小屋中的白菜传到一个中间地带,把已经烂掉的部分摘除;然后再把人员调过来,把中间地带的白菜入到窖中。
天气比较冷,居士当中年纪大的也比较多,但大家还是干得很起劲儿,很认真。搬运过程中,居士们很小心不让白菜帮子掉落。一些居士看到白菜摘除的部分有点多,感觉很心疼:
“大家请别把外面已经干掉的白菜帮去掉,它可以保护里面的白菜!”
已经去掉的叶子,有居士发心拿来筐,拣一些比较好的部分送到大寮里。很惜福!
这时候听到有居士提醒法师:
“白菜要定期拿出来晾,做检查,重新摘除烂的部分。”
“对,要不然,很快也就会传染的。”有人这样解释。
放白菜的时候也有讲究,要根部朝下,整齐地码在窖内,这样会比较容易保存。
居士爱惜常住物的心很值得赞叹,我却因为刚刚听到的讨论,想到师友环境的问题。白菜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保存完好,我们的善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白菜暴露在寒冷的环境很快就会冻坏,同样的,我们的善根如果离开师友环境的保护,也容易受伤害。白菜需要摘除烂叶子,并定期做摘除的工作,否则自害害他,我们也同样需要净化自己的烦恼,而且需要经常地做这个工作,这样才能与师友清净和合地共住。
小屋里的白菜已经有点“捂”,大家看时间不多,把剩下没有入窖的白菜拿出来晾。做了一会儿,虽然还有一些没晾完,可是时间到,该做收尾工作了。法师指挥大家,把一些已经坏掉的叶子,用小车装着拿到地里去做堆肥。我刚刚在想着烂叶与烦恼的关系,这时脱口而出:“烦恼即菩提,烂叶即肥料!”
“哈哈哈哈”,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其实真的,善巧利用,烦恼反而是成长的机会,心灵的肥料啊。

用过午斋,某丁法师非要拉我去云水堂散步。我有点莫名其妙,可是不忍拂他之意,于是便跟着了。走到云水堂,惊喜地发现,比大出坡时候更多的人在发心晾剩下的白菜!
幸亏我随身带着相机,一边拍照,一边想起刚才的一个情景——
一个居士笑着说:“现在感觉自己回到了小的时候似的。”
这话怎么讲呢?我琢磨着。
原来——
“小时候觉得自己家里的饭不好吃,别人家的饭才好吃;现在呢,自己在家里干活儿不来劲儿,来到庙里干活才有劲儿!”
我禁不住笑了。
的确呀。在自己家里听音乐的感觉,哪里会有亲身在音乐厅听交响乐团演奏的震撼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