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15日)(上)
成蹊
气温特别低,早上起来就发现院子里地面的水已经上了冻,结了薄薄的一层冰。师父外出不知带的衣服够不?好几天都不见师父的面了,心里忍不住嘀咕:“师父啊,该回来啦……”当时感觉上脑海中师父的图像从外边冉冉地进到屋里来,结果真灵!
下午正在屋子里坐,一位同学从门口探头进来:“师父短信:四点到山上看水库去。”啊!四点钟上山,应该三点多回来,可能现在已经在路上啦。我又是见缝插针地跑去找居士忙了一点事,到四点差五分跑回来,看到师父房间的窗户已经打开,跑过去一看,师父正在换一件小褂,就在窗口叫了一声:“师父回来啦?”师父转头说:“吓了我一跳,一起上山看水库去。”我回屋拿相机,另一位法师也跑回来了,原来他已经去找我了。师父从房间出来,还是拄着那截谁做的树根拐杖,已经很光滑的样子,还挺好看的,我看了看,那么忙,还是满神采地。他俩都穿着小褂,我怕冷,就穿着大褂了。

师父问我们:“某某同学最近怎么样?”
乙回答:“某某法师头脑比较灵活,干得不错,比较有社会经验。”
甲法师:“某某法师在负责锅炉房。”
乙:“某某法师做供暖也很负责,某某净人烧锅炉,还挺能干的,年龄不大,能够把几个将要出家的义工安排好,他们一起烧锅炉。”
师父:“当然很能干了。”
乙:“某某法师主要是工地出去采买,现在比较收摄,跑的少了,好像在练书法。”
甲法师:“下午某某法师好像还跟一位书法家在写字呢。”
乙:“某某比较灵活,这么多人,这么些事,一接手他很快就能适应下来。”
甲法师:“他在世间时有不少经验。”
乙:“对。他有这些经验,然后,他不懂就去请教人,他接手以后,就发现建设与图纸有点不同。”
师父:“…”
说着说着,我们很快就走上了山路,过了龙泉,树林子已经处处黄叶残枝了,踩过树叶,发出扑沓扑沓的声音。
师父问:“某某怎么样了?”
甲法师:“某某法师的腿恢复得非常快。”
乙:“是,非常快,福报大。”
甲法师:“消肿快消完了。”
师父回头殷切地问:“以后不会有点小问题吗”
甲法师回答:“还不敢说。”
师父:“以后可以吗?”
乙接道:“以后恢复好,应该还可以。”
甲法师:“该是可以。”
乙:“应该可以,他心力很勇悍。”
师父:“谁呀!”
乙提高声音说:“心力很勇悍那!是某某法师,呵呵。”
甲法师:“嘿嘿,有一次,居士们去看他,他说:‘什么叫提意乐?师父说,提意乐就是坚持,坚持就是提意乐,不然的话你干事坚持不了,这就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意乐。’”
乙:“锅炉房今天上午就吊顶了。顶板混凝土,吊车来了,都吊上去了。他们想办法说,为了防止上冻,打算在二楼房间里生火,生炉子,热气往上烤着,可以防止上冻,二十个小时就可以凝结好,这是赵经理想的方法。要是锅炉房现在不能马上供暖的话,居士楼近期就还没办法住。”
走了几步,乙又说:“某某他们上课方面不易都参加。”
师父:“那肯定了,哪里有那么强的心力。”
乙:“对,顾不上。”
甲法师:“前几天我与他交谈时说,有承担的时候就好好承担,没有承担的时候就好好学习,时刻把握当下。某某法师很赞同。”
师父:“天天想这个事情,他心怎么能够静得下来。”
乙:“对。照顾某某法师的两个净人时间,是否该换一换?”
师父:“可以。”
有一段时间没有上山了,景色大变,小路都已经有点认不清了,我们看看路,远处只能看见水坝,高高地在那里,可是不见人,就继续往上走。

乙:“山上现在大概是在清理水库里面的淤泥,趁上冻前要赶紧蓄水了,否则到时候我们用水就紧张,有库无水。”
师父:“这次几位同学请教了传印法师后,会好一点吧!”
乙:“会好一点,回来都挺欢喜的,思想打开很多。”
师父:“呵呵呵……”
乙:“我看他们写的博文,好像跟传老很相应的。”
甲法师:“传老说,印光大师来过咱们龙泉寺。”
师父:“他们提的问题有没有全部解答?”
甲法师:“可能有,我没具体问。他们说传老最推崇两个人,近代的祖师是印光大师,古代的祖师是藕益大师。”
师父:“他说的也没有错。”
乙:“给我们的感觉,这一次他们去气氛比上一次好。”
师父:“这个本身我们是初学了,是不是?”
乙:“是。”
师父:“很多东西,我们不懂。我们有特长,但问题、短处也是不少。”
乙趁机请师父给我们上课说:“我觉得师父每周给我们多上点课,这样比较好。”
师父:“因缘还没到。”师父没答应,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然后师父又解释说:“大家的心还没沉静下来,对既有的理路都比较执着。”
接近水库时,有个人正好露出头来,看到我们了,没动静,看来可能是工人。水坝已经那么高,路子也断了,上不去了。周围瞅了一瞅,应该是从右边绕过去的,于是我们拉着藤条攀上去。水利法师他们一大群人一下子全部暴露在视线里,这么多人!热火朝天啊!中间又起了一条水坝,一样高高的,看来是减轻雨水冲击力的。他们都欢喜起来,但是大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水利法师高兴地跑上来跟师父搭话,汇报了进度,说还要大约半个月才能弄完,师父问会不会上冻,水利法师说发心要一鼓作气搞完,看样子气势很猛!师父拿过一个义工的锨,也铲了几把,水利法师更欢喜了。我们看了一看,山上挺冷,师父没有穿棉衣,赶紧就回头下山。回来的路上,我们又趁机请益学习的问题。



甲:“我们学习《备览》,上次我看到《行事钞》上讲‘但防过去未来非,现在无非可防。’临对境的时候,正知见现起,把这个‘非’,错误的东西要对治掉,就是在防未来非,如果有‘非’,正知见就没有现起,这个就是过去非。我体会到这个‘非’呀,看到过失的时候,或者看到不如意的境界,应该想,所有的境界上都是众生业感的,所以不需要去观过,进而,菩萨会发起悲悯心。以前我看过好几遍没感觉,这一次有了这个感觉,内心非常欢喜。嘻嘻,感觉到确实不需要观过,为什么观过呢?众生都是他业感的,即使他有这个相现出来,也是他的业,为什么要观过呢?我观过还是我的问题,这个体会很欢喜。”
师父接道:“那个从世间上面来讲,‘一将成名万骨枯’,佛教里面也是一样,发心者多如牛毛,很多人修道,但是最终成佛的还是少数,即使佛陀在世时,也不是所有人都成了佛,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甲:“是的,成就的还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跟着种种因,发愿,集资净罪。”
乙:“佛陀是‘决定胜’,其他弟子们都是‘增上生’嘛。”
甲:“对,只有少数人是‘决定胜’,大部分人都只是因位修行。”
师父:“因为你这个修行,是一天比一天好,就是在增上了。‘增上’就是依报、正报都在增上。”
甲:“我听某某法师曾经非常赞叹师父对‘增上生’的理解和诠释,说这个是新的诠释,增上生是一天比一天好,一生比一生好。”
乙:“生生增上。现在体会那个‘增上生’,初学佛的时候不太容易理解,用现在话讲就是‘改善、进步……’”
师父:“提高,不断进步。”
乙:“提高,一生比一生不断进步,最后一生圆满。”
甲:“后来跟另一位法师交流时,我谈到这个话题,我说师父还有更新的解释,就是‘你身边的人,从依报上看,你这一生从小到大是不是你身边的人越来越好了,越来越殊胜了,这个就说明你是增上生。’可以从依报上来看。”
师父:“你的心胸是不是越来越宽广了,你身边的人是不是越来越优秀了。”
乙:“好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
师父:“肯定是这样子。”
甲:“这就决定你是否增上,如果你越来越走得只是一个人,就说明你出了问题,不需要从心上看,从外相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师父:“世间看一个人好坏,就看你旁边的人,你交什么朋友,就可以断定你这个人怎么样。”
乙:“哦,对,因为他心跟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师父:“这是肯定的。”
甲:“在唯识里,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师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
甲:“对。儒家传统文化也讲这个。”
乙:“是不是看到外在的事物和人,都是内心的显现?”
师父:“对。你看到这个石头,其实你看到的不是石头本身,只是石头的表相,是根据心里的石头的见解去分别。一个色盲看到的石头就不一样,一只狗,一只猫,看到的这个也不一样。”
甲:“这是说明?”
师父:“说明外在跟你的心有关系啊,说明跟你的业有关系啊。”
甲:“说明跟业有关系?”
师父:“对,境界它本身没有很固定的东西,但是它业感的不一样。”
甲:“今天我看了一本佛经,里边讲到这个眼根,六根对六境的时候,起六识,诵《瑜伽师地论》的时候,正好也讲到这个问题,让我就又想起师父以前博客上开示的,六根对六境产生六识的那个过程,感觉很殊胜。”
师父:“六根跟六境的关系,最重要的它要你舍去六识用六根。”
甲:“舍识用根?”
乙:“舍识用根,那就是……”
师父:“打比说,你看东西,你看到什么形相就是什么形相,不要再去分别。”
乙:“不要再去推理、思维,就是用直觉吗?”
师父:“因为‘识’带有烦恼,要在‘根’上做功夫。”
乙:“所以要用六根。”
师父:“所以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耳根圆通’呢?为什么叫‘观’声音而不是‘听’声音呢?!”
乙:“就是要舍识用根,不去分别,不去推理,凭直觉。”
师父:“它也不是凭直觉,而是用智慧。”
乙:“智慧?观?”
师父:“对。是用智慧去‘观’,不是用‘识’去分别,是用心去观照。”
甲:“我发现这个法是超越时空的。”
乙:“那个很切近……”
师父:“为什么要‘行深般若波罗密多’?就是你必须要去行。”
乙:“‘行’深般若?”
师父:“你这样子的话,才能照见‘五蕴皆空’。‘深般若’的话,你没有行……”
乙:“‘行’?”
师父:“就是我们讲的修行,用功啊,造作啊,就是你这个‘深般若’起作用的时候,才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如果不是深般若起作用的时候,你就是识在分别,照见五蕴皆空就不可能。”
乙:“深般若的话,什么样是深般若呢?”
师父:“空性。”
乙:“空性!‘广般若’就是讲缘起吧。”
师父:“对。讲缘起,讲方便。”
乙:“我看了一位法师的书,书上讲‘色既是心,心即是色。’他是内证地看到。”
师父:“从空性上讲是一样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乙:“他们讲,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说,我们看到外在的日、月,实际上是因为内在身心上的气脉、明点,里边有这个图像。”
师父:“那肯定,里边没有这个东西,你怎么反应?”
乙:“嘿嘿……”
甲:“今天我还看了一本传记,里边讲到一个高量的人,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都修完了,闭关也结束了,出来之后,一位活佛要用他时说,知道这个人脾气非常暴躁,爱发脾气,名闻利养心还很重。我看了跟一位同学分享这个,他说‘哎呀,怎么会这样呢?真奇怪这个!’嘻嘻,圆满次第都修完了,怎么还会这样呢?就是说,很多东西都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他现的相也还有‘凡夫相’。”
走着走着,师父轻声地说了一声:“哎哟……”师父走得有点累了,可是并没有停住他的脚步。
师父又叮嘱地说道:“出家人应该明白,每个人都要学会有能力当家作主啊,不要再去搞什么心外求法。
乙:“现在不用再学古人那样‘行脚参访’了。”
师父:“参访谁呢?参访要有明确的目标啊,不要自己云山雾海的。”
乙:“有时候我会想躲起来闭关啊。”
师父:“那你出家干什么?真正让你闭关你也受不了啊。你想闭关,可以开个房间给你闭关。”
跟着师父的路子,是走得很快地,轻快的脚步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不知不觉地我们就转出了树林,顺着崎岖的小路下了山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