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月31日)(上)

(2007-11-01 00:00:53)
标签:

人文/历史

回京

侍师心得

法门寺佛学院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31日)(上)

成蹊

今天师父就要回北京了,用过早斋后,收拾一下行李,7:45出发赶往厦门,在那里搭乘厦航的MF8101次航班返回北京。
    师父每次离开广化寺前,都要拜韦陀菩萨,祈求护法的加持,令障难消除,大众和合,安心办道。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0月31日)(上)

 

在来回的路上,师父常常不失时机地与接送的法师谈话,用轻松愉快的方式鼓励大家,只是由于我有些疲劳,后来在车上睡着了,大部分内容没有听到,也忘记了录音,没法和大家分享了,下次一定记住至少要把录音保留下来。
    车开的很顺,约10:00到达厦门机场,在候机室里师父还见缝插针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工作,我也提笔写了一点博文。
    11:25航班起飞,大约14:00到达首都机场,出了机场,佛协的刘师傅已经在等我们了,15:00回到了佛教协会。师父抓紧时间工作了一个多小时,16:20起身回龙泉寺。
    我就留在佛协,师父让我今天再写一点,我想就把这次随师外出的体会总结一下,主要有三点。
    一个体会较深的是见到同学们的时候感到很亲切,广化寺和南少林的法师,大部分是几年没见面了,这次见到时仿佛有兄弟般的感觉,我想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是一家人,要是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集体就更好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够无事不办。
    另一个收获是对于随师外出写博客基本上不怕了,因为白天要跟着师父,晚上还要加班写,要是龙泉寺那边没有素材的话,就全靠我自己写出来,熬一两天还可以,连续干几天确实有压力,怕心力体力撑不住。春节跟师父去法门寺,晚上写的时候都是一口气拼下来,中间几乎不休息,导致心力有些透支,很疲劳。这次身心比较平稳,作息虽然很不规律,但一方面师父慈悲关照,有两天上午给我时间调整,另一方面,晚上写的时候我是分段进行,每写大约50分钟就持咒或念圣号10分钟,效果很好,五六个小时下来心力都还稳定。因为心念能够收摄的话才会有力量,否则一直思考,面对电脑的话,时间久了就会疲累。
    还有就是对师父建教理念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到底什么是佛法,建教的路该怎么走,必须要站在整个佛教的角度去看才行。师父说:“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情况这么复杂,建立教法必须要认识得很清楚才行,站在深广因缘的角度看自己和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是很不一样的。”从26日晚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闭幕式,到28日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筹备会,再到30日的中国(莆田)南北少林武术公演,与师父相处的点点滴滴当中,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慢慢就扩展了,也逐渐地知道了师父什么时候出现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讲什么话都是有因缘的。对师父的了解增加一点,信心也增长一点,这就是希求亲近善知识的原因所在吧。
    下午五点多,龙泉寺里的几个同学提早就在寒风之中迎接师父。车停稳后,有人抢先打开车门,师父微笑着从车上下来,我拎下了皮箱,沉甸甸的,因为寒冷,我们相见了反而更加有一种温暖的气氛,大家欢喜地簇拥着师父回屋。屋里因为几天没人住了,显得很冷,还要开窗户透气。师父想知道这屋温度多高,要找温度计,小侍者找来那只带温度计的电子表,放到窗台上觉得太冷不准确,就塞到电热器前边,说:“这里比较准。”逗得师父和同学们都笑了。放到书桌上,室内才九度。赶紧请师父换上厚的棉大褂,师父让我们把皮箱打开,满箱子都是书。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0月31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0月31日)(上)

 

师父很欢喜地对我们说:“这些书都是关于《楞严经》的。”
    一位同学马上问:“师父要讲楞严吗?”
    师父笑着说:“准备研究研究,讲法的因缘还不到。”
    我一看,那么多都是大部头,就说:“背这么多书,这么沉,要是我的话,就只带两张光盘就行了。”
    师父讲:“那是你对法没有希求心,看书跟看光盘不一样的,很多书光盘上没有,网上也查不到的。”
    其实也真是,自己对法就是希求心太弱,要么怎么叫做末法众生福薄慧浅呢。
    师父又带我们把书拿到书房上架,看看满架子的书,摆都没地方摆了。这些书都是师父一箱一箱带回来的,令我想起当年玄奘大师取经之事,真是功德无量啊!多少前辈,一步一步跑到印度,一箱一箱地把经书驮回来,马都累死了,好多人献出了生命,祖师们为了翻译以及传承佛法,付出了一生又一生的心血,去了再来来了又去,援救不休!以前体会不到他们的恩德,出家后有些发心想研究佛经了,才发觉周围的经书远远不足,有了大藏经也还不够,前人的书都是古文,还要很多现代大德的译著论释才能读懂,很多书的确不是网上就有的,也不是看看光盘就可以的。经书要多、准,还要有合适的注释引导,自己学习才能学出味道来。自己现在光想用电脑,看光盘,这哪里称得上是学习佛法呢?
    师父的书很多了,除了经论,还有不少哲学、文化、管理等类著作,现代社会要想自利利人弘扬教法的话,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所以,内院丈室书架摆得也满了,德尘居书房也满了。
    所以侍者趁机跟师父申请道:“要不就把西厢房那间做书房吧。”我知道他正发愁收拾书房时师父的书没地方放呢。
    可是师父没答应,轻轻地说:“那不行,要住客人,等一阵就会有房子了。”
    摆好书,回到师父卧室,看看温度计,才上升到十三度。
    师父就问:“有没有烧暖气?”
    同学回答:“没有。”
    师父又进一步问道:“云水堂有没有烧暖气?”
    两个同学同时回答说:“都没有呢。”
    师父立即说:“那怎么能行呢?义工那边冷,而且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情,是个普遍性问题。明天你们商量安排一下,该烧暖气了,山上比市里温度低五度,别让感冒了。”
    师父对人就是很敏感,我是觉得还不太冷,就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差不多,反应比较迟钝。后来师父又去云水堂巡视了一圈。
    晚上甲班学习《备览》,下课后我问过负责法师,他说已经开始试水了,但是缺人烧锅炉。
    就在我们上课期间,上午去迎接客人的法师带客人回来了,还没吃饭。来人是法门寺的贤空法师,据去迎接的这位同学讲,贤空法师一行三人乘CA1236航班于10:30从西安起飞来北京,同行的是陕西省宗教局副局长张宁刚、一处的巴春山处长,此行是为了办理法门寺佛学院审批的事情,他们要去国家宗教局审批。法门寺从2004年11月11日开办了佛学班,在三宝的加持下,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关心下,佛教界的支持下,在师父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全体师生辛勤努力,佛学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正规开始走向正规,佛学院的软件、硬件已达到中上级佛学院的水准,现在有三个班级共92人,开设的课程有:《成佛之道》、《普门品》、《四念处》、《六祖坛经》、《沙弥律仪》、《佛学基础》、《竹窗随笔》、《菩提道次第广论》、《百法》、《唯识三十颂》、《瑜伽师地论》、《梵呗》、《书法》、《语文》、《论语》和行门(拜佛、诵经、静坐)。今年目标是力争在三周年之时正式挂牌。今日见到了国家宗教局的叶局长等领导。巴处长跟贤空法师说:“上级领导的意见总体情况不错,按十一月中旬接收、验收,进一步要做好经费落实和消防合格等验收工作。”这两位领导对这件事情很认真,陕西省目前还没有一座佛学院,如果这次审批能成功的话,这真要感谢上级领导,同时也是法门寺的福报,陕西人民的福报,广大信众的福报。他们下榻海南大厦住宿,明日还要再去宗教局。法门寺三年来创办佛学班,师父费了不少心思,就是一心希望能够在西北地区有一个学校,饶益到西北的广大信众,培养更多的弘法利生的人才,将来为传播佛法造福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0月31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