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月20日)

(2007-10-21 00:00:38)
标签:

找工作

面试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20日)

成蹊

人生经常面临着各种考试……

考试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命运又在考我们什么呢?
    上周末共修时,遇到一名大四毕业生,攀谈之际,吐露出了他内心面临的工作面试的压力。半年内,他面临着一个困惑:倒底是为了物质而寻找一份得力的工作,还是为了高尚的理想而去工作?时间在逼迫他不由自主地去以现实的态度去寻找一份优越的工作,但是也曾经有过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在社会干出一番慈善事业,可是看着毕业的潮流,感觉理想的压力越来越大。他问我怎么样找到好工作,担心面试时表达能力不够,心情紧张会有不好影响。我想一个人一生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是业决定的,宿生的福慧资粮就决定着这一生的事业。福德方面,比如人缘,有的人会遇到很多贵人提携,自然事业顺利,那都是宿世帮助别人的结果。恭敬上级服从命令的人,自然能令上级欢喜,容易得到提拔;一个性格开朗,真诚助人的人自然天下皆朋友,朋友多自然在社会上路路畅通。反之,别人有什么事情,没有及时伸出友谊之手,反而有意无意地阻挠的话,结果就是找个工作也会有很多违缘障碍,阴差阳错,把好机会给错过去,比如有人跟你吵一架,你心情就不舒服,去应聘时就表现不好,不被录取。智慧方面,知晓因果的人会慈悲地与人机会,反馈到找工作时别人也会提供很好的机会;当然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工作上,人家单位聘人就是要做事的,没有能力怎么行?所以做事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都是重要的。其实,我觉得工作是第二位的,人生方向的明确是第一位的,你找到好工作,可以获得高收入,但是不一定得到真快乐。师父说:“追求五欲,不如追求快乐!”
    上午遇到一位好心的“面试官”,站在公司方的缘起上谈了一些对面试的看法,可以让我们换位体会双方的想法。
    他也经历过面试。几年前,聘用大学生还是百里挑一,现在是千里挑一,可见竞争激烈。单位招人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能干的活研究生干,专科生能干的活本科生干,从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点资源浪费。
    他认为,寻找工作的目的不必功利性太强,单纯为了追求物质,那样会轻忽了自己的理想,偏离了工作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得到工作的快乐。其实人应该弄清自己的追求,有的单位工资高,可能按照工作时间和紧张程度平均的话反而不高,往往要牺牲休假和身体,长远看并不划算。有些工作工资高却有很多是“灰色收入”,扣除后实际工资也一般,而且结果是心灵上并不快乐。所以,不一定工资高的工作就好,有的人拿到了钱,得不到快乐;有的人拿到了钱,失去了健康;有的人拿到钱,失去了人格;有的人拿到钱,得不到快乐——要看自己追求什么,选择什么工作。
    找工作很重要的是自己的定位。毕业生有很多选择,一种是工作,一种是考研,关键是自己应该干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不可以随大流,不可能大家干得都一样,比如大家都出国,都考研。考研本来是培养研究人才的,要看自己是不是适合,是不是真想干。工作的话,看自己愿意干什么,定位要明确。比如有一个人毕业时面临着三个机会,一个是跨国公司,一个是国有银行,一个是政府单位,跨国公司工资高,但是竞争激烈,政府单位稳,但是自己性格活跃,不喜欢,于是折衷选择了国有银行,几年后,发现国有银行发展前途很好。关于定位,有人是懵懂的,没想清楚,那最好讨教有经验的人,但是只是一种参考,最好是经历接近的人。找单位,要看公司是否适合你,这要请有经验的人来帮助你抉择。大公司不一定适合,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大公司有它好处,但是竞争压力也大;小公司可能潜力大,对个人更多的应考虑前途。
    面试时贵在坦诚以待。呈现一个真实面貌是很重要的,假的容易被看出来,被揭穿,即使面试过关,得到的工资不够满意,又何苦呢。公司不会故意给你比别人低的工资,因为你进入单位以后,会发现别人得到的工资比自己高而不满,就会离开,对公司不利。所以公司也希望得到真实信息,选择真正有能力的人。双方能匹配上,就干;对不上,换单位,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己不一定适合什么工作呢。有时候公司会问你期望得到多少工资,有的人为了得到工作不肯坦诚地说明自己需要多少,就回答多少都可以,结果单位开出最低工资后他连房租都交不起,其实单位本来可以有较高工资的。面试忌讳玩技巧,掩饰自己,其实缺点也掩饰不住,所谓的“面经”教授的一些技巧和答案,一看就能看出来,“术”只对有“道”的人如虎添翼,有道才能御术,才能发挥出技巧的作用。面试考的是基本素质和能力。可是这些东西是在平时潜移默化形成的,靠临时应付是不会有大用的。
    怎么看待面试,要端正心态。有人认为面试是信息不对称的,其实大学生数量虽然多,但是相对比例还是比较小的,人才还是稀缺的。公司只能找到相对好的人才,面试只能测试出一般能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能力。录取后不合适再辞退,对本人讲,你不是应届生了,不得不跟往届人员竞争,处于劣势;对公司也有损害,公司再去找合适的人,成本将是面试录取应届生的成本的两倍。所以面试是双向选择,不要怕。
    如何看待“面经”。面经也是经验之谈,经验是在前人经历上总结来的,有真有假,有对有错,跟个人经历有关,不一定适合自己,要选择。有些面经是为了敛财,提供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面经告诉你的往往都是笼统的回答,没什么用,有帮助的是避免一些最基本的低级错误。不要笃信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都是程式化的。
    写简历不一定要太长,公司看简历时间少,不要写太长,有的是要求网上报名的,公司会上网搜索,要按照公司要求去做,是公用的方法。有人喜欢登门造访,面试官不喜欢,这样是一种不信任。由于辞退职员成本大,所以才希望得到真实信息,希望学生简历要真实简明,扼要,有特殊优势的面试时就会再细问,那时应该详细介绍自己的创造发明等。当然简历也不必要太厚,单位看一份简历不会超过半分钟,主要看特长,有的人简历写的特别厚,也没多大用。
    考查的能力:学习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关于创造能力,要展示事实证明出来,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什么条件,咱是怎么解决的。公司也会看到“面经”,他们会设计模拟一些考题,答案都不一定,目的不是考知识,学校里学习的知识很多并没用,面试考的是基本能力和素质,比如反应能力和逻辑能力,形象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等,而做事能力其实一面之间很难考试出来,所以公司又设有试用期,试用期发现有问题的就辞退。这个对公司来说花费成本很大,是公司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公司录人方法是筛选法,也就是他会把比较差的刷掉。有些从网上招聘的就直接输入条件进行索引,得到相应条件的再挑选。口头表达能力比较重要。面试如果遇到刁钻的问题,不要怕,不是考答案,而是考你反应能力、思维能力,“怎么回答”比“回答什么”更重要,测试你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重要目的。
    面试之后做什么。应该静心等待,不要着急,不要每日催几次催得很急,没有消息,就是不行的了。拒绝时,公司一般会倾向于寄邮件,要么公司倾向于给回信,不会直接接待,因为那样花时间长,而且怕当面出情绪反应,闹不愉快,挺忌讳的一件事。
    面试误区:应试者不尊重对方,比如一见面就提出公司丑闻,负面消息,如果消息是真的,报纸上都会有;如果是保密的,问也不会告诉你,你讲出来双方都很尴尬。面试提问题要重点,不可太多,不要花时间太长,那样显示了你的水平。有些基本的信息不要问了,应该事先去了解,否则表明你对公司就不重视。不要怯弱,畏畏缩缩。回答的重点是给别人一个好的印象。应该显示一个相对优势,也不是绝对比别人强。
    面试成功率并不高,标准考试是给出面试者标准考题,估计成功率不到60%,错掉了不少,说明面试主观性很强,所以公司主要任务是淘汰出去不合适的,而不是挑出多优秀的,明显不行的不能进去,相对成功就可以。
    如何看待面试不成功。不要妄自菲薄,错失信心,有些是偶然因素决定的,比如西装配了件不合适的衬衣。面试未成不必自暴自弃,不一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事业成功跟工作什么有关系。面试是对方提供的条件和自己能力匹配的结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面试不成功不等于失败,不等于自己不行。
    面试者失败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过高,对对方不信任,60%是由于自己定位原因,30%由于素质,10%是技巧。有的是缺乏一些常识。应该寻找自己定位是不是有问题,定位太高,期望值太高,容易找不到合适的,不等于自己不行。
    毕业生找工作只是人生考试中的一种。从这个实例中可以看出:
    第一,最重要的是人生方向的抉择。一个一个境界来考验时,往往会一脸困惑,不知路在何方,就是不知以什么标准来抉择行动方案。那至少说,一个人这一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样活比较有意义,不空虚,不后悔,是最重要的。因为人工作也好,建立家庭也好,一切的根本动机就是苦乐问题,在于能不能得到人生真正的幸福。苦乐的源头在于内心,苦苦地向外追求就如同缘木求鱼一般。得不到,求还苦。心灵提升比物质追求更重要,后世比现世更重要。一个人一生干什么事,做什么行业,一旦跳进去之后,大多数就被缚住了,那就是业,也可能多生多世就是做同一种行业的事情。有的人徘徊在出家与成家的路口,有的人一会上山,一会下山,有的人不知道每天该做什么事,遇到挫折便退,就跟这个方向不明有关系。方向不明,动力就不强,事业就止步不前。
    第二,个人在社会或团体中的定位很关键。定位是在大方向明确的基础上,了解自己有什么愿望,有什么能力,什么样的身份地位,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公司或者团体有什么需求,提供什么条件,就是供需双方对应的问题。了解了,才知道对方是否适合自己,不了解的,就会盲目行动,或者高攀,或者低就,找不到合适匹配的,总会不满意,面试就不成。在团体中,定位不明,自己讲话,做事,就会违越缘起,生出种种烦恼来,或者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盲无目标;或者违背身份,跟团体处处不能融和。一个人是一个缘起,一个团体是众多缘起的集合,个人怎么样善观缘起,跟周围人和谐相处是个大学问。处理好了,就是智慧;处理不好,就是烦恼。
    第三,考试时考的是真功夫,真实的能力和素质,这个功夫完全靠平时的心灵修养。学佛人在遇到挫折、境界、业障时,考验的就是佛法上的慈悲与智慧的力量。比如病时、难时、死时、烦恼时,除了内心的佛法,还能有什么可靠呢?所以说,正皈依是法。这个不能弄虚作假,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因果。内心有没有佛法,苦乐都在自己内心来品尝咀嚼。
    第四,考试失败的因素……
    第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