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寺院报道 |
法会专题:生命在放生中飞舞
十点半,放生仪式准时举行。因为下雨,地点由室外改在佛堂内。
法师领着大众开始诵经。在清凉如脆的钟声和雨打琉璃瓦般的木鱼声中,我心底深处的那颗积埃久远的心,突然间开始颤抖。
我仿佛感觉到,我就是那牢笼中的一只小鸟,窄小的空间几欲令我窒息,污浊的空气几欲令我晕迷;我在饥饿、恐慌、无明中扑腾,在东撞西跌中渴求自由,渴求阳光和飞翔;可惜,坚固的牢笼将我紧紧锁住,我只能在茫然和痛苦中煎熬!这种感觉是如此的真实,以致于我不由得泪流满面。
仪轨结束后,雨也快停了,只有一些零星的小雨滴。众人涌出佛堂,奔向停放在空地上鸟雀,它们只差一步就成为人类口腹之欲的牺牲品。很快,鲜活乱跳的小鸟们全部被幸运地放归大自然,剩余的则是死去的或因受伤而飞不起来的。
我问:“为什么死了这么多?”
一位师兄答:“因为笼子太窄了,鸟又多,挤压的久了,伤亡率就大。”
我不解:“为什么不用大一点的笼子装鸟呢?”
师兄答:“买鸟的人本来就不准备买活着的鸟,他们买鸟是用于烧烤的,而活着的鸟不好管理,麻烦,他们情愿把鸟先拧断脖子,拔掉毛后冻在冰箱里,随卖随取。所以活鸟死鸟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而卖鸟的人为了节省空间,也就尽力地缩小笼子的尺寸,甚至直接弄死后,冻起来后再卖出去,这样可以防止因管理不善而让小鸟掉膘,影响价格。”
再度流泪,五浊恶世的样貌早就见识过了,只是今天的感受实在是太强烈。
师兄师姐们将死和伤的鸟雀们分隔开来,大部分人都围着受伤的小鸟们唱诵祝愿,我则悄悄地和两位师兄扛上铁锹,抱起地上那些已经往生的小鸟们,默默地走进粟子园。选定一块好地后,两位师兄开始挖坑。我则在旁边默默诵经,希望生灵们不再遭遇涂炭。上百条小鸟的身体很快就被埋没了,世间又多了一个坟堆,少了一大群本可以在花丛中飞舞呤唱的生灵。
我的眼泪不由得再度落下。
师兄:“师姐,你又哭了?你还在为这些小鸟哭么?”
我答:“不,我不单是为小鸟哭,而是为我自己!为我自己的曾经而哭泣!”
无始劫来,或许我的生命就曾经以小鸟、小蛇、小昆虫等形态而出现过,只是孟婆汤喝得太多了,我已经不能再忆起而已。
忆往昔,我第一次参加的佛教活动,也是放生,而且放的也是鸟雀。
这还是今年年初的事。当时,一位佛教大德来京,极力邀请我去参加他主持的放生。我最初很不情愿,因当时为了功利,我已经忙得焦头烂额,哪有闲情逸致去参加什么宗教活动?!这位大德非常善巧,让他的弟子们轮番给我电话。最后,我带着朋友一起参加了放生。到达后发现,参加放生的人有数百之多,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现场那成千上万的鸟雀身上。大家围着它们唱诵,祝愿它们自由、快乐,祝愿它们在未来能获得人身谛听佛法!
当群鸟当空飞起,在蓝天白云下自由翱翔时,我的心随同鸟儿一起,获得了自由和解脱——我忽然发现,我这么多年来的所作所为,我所有荣耀和一切的功名,竟然抵不上这次放生所带给我的喜悦!
众人总在讲,放生的功德有多大多大,其实,放生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因为放生,首先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其次才是众生的生命!
“蒙山施食”有感
法会接近尾声,在黑暗的夜晚,伴着深秋的凉意,蒙山施食即将开始。法师让大家默默地自问,我为什么参加“蒙山施食”,顿时会场一片寂静,大家沉浸在片刻的思维中……
“请大家观想,左边是无始劫来父亲,右边是母亲,前后是怨亲债主,下方是三恶道有情,无始生死以来被无明所覆,身心逼恼,痛苦无量,唯一皈依只有上师三宝……”我闭上眼睛,随着法师引导的观想文,似手感觉四周排满了幽灵众生,他们因无度的痛苦,渴望得救。
人群中传出阵阵抽咽声,我不禁想到,师长让我们为幽冥众生施食超拔的同时,是在救度我们自己。在佛菩萨看来,我们都在三有中,因无明、不了解世间真相,为贪、嗔、痴三毒驱使,身口意造作恶业,辗转沉溺于生死轮回。佛菩萨无始劫来,从无止境地在三有中救拔我们。
法师还提策大家,蒙山施食需要通过三宝加持,让食物和水变得众多而甘美,令恶趣的有情饮用后解除饥渴,并得解脱安乐。
法师带领大家齐诵《蒙山施食念诵仪轨》,施食的仪轨较长,包括经咒、佛号及各类真言,并为之忏悔、皈依,最后是回向。时间虽很长,但能感受大家猛励的心,因为我们的用心和佛菩萨的加持,才能利益到众多苦难有情,我们和众生实为一体。当读完回向文,我感到内心特别踏实,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尽管我们因为业力所障,看不到恶趣有情是否获救,正如我们沐浴在佛光中却领纳不到一样。但就像盲者虽然看不到太阳,却也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在法会中,呈现了很多感人的场面,令人心悦的小故事每天悄然发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在短短的几天中共事已相识、相知并互相感恩。我们投入师长、佛菩萨的怀抱中,领受无尽的爱,并给予他人爱。我们互相拉拔,这里就是人间的净土。
义工报道
丰富多彩的法会安排,让参与的同修法喜充满,这背后,有一群单纯善良的人在辛勤地付出着、真诚地欢喜着。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义工菩萨。法会中,他们有什么感想,他们收获了什么?
“一碗平安面,永世菩提缘。”平安面,是龙泉寺法会的特色之一,接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众生。背后有很多义工菩萨辛勤付出的感人故事。
平安面组的心声
今天是结缘平安面的最后一天,我们采访了平安面的义工菩萨们,内心非常震撼和感动。五天以来,菩萨们一直非常忙碌,但是在采访中了解到,他们谁也没觉得辛苦,这可能是三宝加持的力量吧。
平安面组有一群非常不一样的义工,其特别在于,他们大部分是年过半百的老菩萨。老菩萨们可能因为不同的缘起来到龙泉寺,但他们都持有一个相同的信念——服务他人,将佛菩萨的慈悲与爱心传播给每一个人。也许您只是匆匆而过的路人,停下来歇了歇脚、品了碗面,但正是因为这一碗面,一碗充满老菩萨们温情的面,您和佛菩萨结了一个善缘,一颗菩提的种子埋在了您的心中。
可能是由于老菩萨们的发心,来吃平安面的人特别多,等待供斋的人排起了条条长龙。老菩萨们非常忙碌,却井然有序,有的在维持秩序,告诉大家:“我们的斋饭来自十方供养,请大家不要浪费,惜福造福。”有的在发放碗筷:“阿弥陀佛,请拿好您的碗筷。”有的在给大家盛面:“阿弥陀佛,不够可以再添,请您慢慢品尝。”……大家是那样的慈祥,温暖着每一个人。
还有一位老居士,他与表姐已经失散了35年了,过去曾多方寻找,但一直都没有结果。没想到的是,在去年的“五 ·一”法会上,因为一碗平安面,失散了多年的亲人重逢了。“我真是一点都没有想到,我还能再见到她,这是佛菩萨的加持啊,我们要好好的感恩佛菩萨。”说着,老居士的双眼湿润了,“我还能说什么呢,用感恩的心,去接引大众、服务大众吧!”以前从来没有觉得感恩心那么重要,现在才发现,因为内心有感恩,我们才会去惜福,才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感恩师长三宝,让我们相聚在龙泉寺,亲近善知识;感恩所有义工菩萨,正是因为大家无私的奉献,法会才会如此顺利圆满;感恩一直以来关心支持龙泉寺的人们,法会的圆满同样离不开你们的支持。
愿一切有情众生,都能乘上三宝的船,扬着五戒十善的帆,一同驶向成佛的彼岸。
做义工虽然辛苦,但很多人非常欢喜。是什么,让大家克服种种困难,奋起承担?每天下午,法师都会带动各部组义工结行。或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
来自义工结行的法喜
来龙泉寺参加法会,感触真的很多。与都市的繁华与喧闹相比,这里的生活显得非常的平静,安详。但在平静的生活中,却处处透出佛法的智慧与光芒。
法会上的师兄师姐来自全国各地,大家相聚在龙泉寺,为法会的圆满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大家忙碌着,法喜充满着。对每天下午的义工总结,我非常有感受,所以决定将其一一记录,希望可以把这一丰盛的法餐分享给大家。
法会第一天,很多师兄师姐都是第一次见面,大多数人也是第一次承担各自的工作,所以在工作中,要面对不少的问题。为了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结行时,法师让大家做了个小游戏——两人一组交流五分钟,找出彼此的三个共同点,从而让大家有了更多的互动和沟通。游戏结束后,法师适时开示:
“通过交流,大家都会找到很多共同点,我们会觉得非常快乐,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投缘的时候。很多看似随机的事情,其实背后都是有因缘的,是共同的业缘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但大家之间除了共同点之外,还有很多的不同点。当两个人刚认识的时候,会试图找很多的共同点,找到之后,会觉得非常的欢喜,认为对方就是我需要的同伴。但时间长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不同点。这时候,我们就可能排斥对方、不接受对方,从而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并不是来源于外境,因为我们开始喜欢的人,和后来不喜欢的人,是同一个人。只是我们择取的内容不一样了,所以感受不一样了。
我要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就像我们现在组建这样一个团体,一开始会比较陌生,慢慢地熟悉后,就不断会有个人问题出现。这时候,至少可以提醒自己,这是我们的不同点。我这么痛苦,就在于我的烦恼没有调伏,我无法调伏自己接受他人。当我们遇到困难时,第一感觉都是别人的过错,如人际交往有摩擦,我们会认为对方是全错的,自己是全对的。但我们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失、烦恼。要在自己的观点上打个缺口——我自己也有一点错,我们应当承担自己的过失。认识到这些,就不会全然地指责对方,对他人的排斥心就会降低。认识到这点错误是我们修行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