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月24日)
成蹊
上午10:30,师父在广济寺怀远堂会见了泰国国王御封华僧大宗长、曼谷著名的普门报恩寺住持仁得长老一行4人。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蘧俊忠、陈文尧、张琳、宏度法师、清远法师、普正法师、张开勤、张厚荣、刘宇,以及江苏、湖北、浙江、广东、重庆,江西,辽宁等省市一些寺院的住持或当地佛教协会的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见。
师父与仁得长老互致亲切问候,时值中秋节前,老朋友相聚,自然感到格外的高兴。

仁得长老:“很高兴今天大家能济济一堂”。
师父:“我们接到仁得大长老来北京,非常高兴。刚好我们全国各地的一些住持在人民大学进修,今天也一起请过来相聚,明天就要过中秋节了,同时也是表示对仁得大长老的欢迎。我们与仁得大长老认识很多年了,当时朴老邀请您访华的时候我还特地陪着,去了好多地方。我有几次去泰国,曾到过普门报恩寺拜访。今年卫赛节期间我们还特地去过。总的来讲,仁得大长老来北京,我们非常欢迎也非常高兴。”
仁得长老:“泰国的华宗佛教,以前很不起眼,人家都不很注重,差不多五十几年了。到我家师和尚他老人家上任尊长的时候才开始起步,因为我师父他老人家是比较特殊一点,不甘落伍,为了振兴华宗,他把我们中国大乘佛教的一些仪式拿出来用,以前去的那么多法师都没办法这样作,我们这一班徒弟们也从那时候起就慢慢的跟着他老人家。在泰国佛历2500年,我剃度出家,在泰国受戒,那时刚好我师父申请建了华宗的寺院,有大雄宝殿等等,非常地庄严。在大雄宝殿里树立一个界石?,跟泰国的一样,他们泰国叫垫石柱?我们叫树立界壁?以石为界?在大雄宝殿里就可以举行受戒。不然以前在泰国的华宗出家人,受比丘戒都要到国内来,等到我们出家的时候就不用出国受戒了。我师父受戒是在南京隆昌寺,以前叫宝华山。”
师父:“前一次您来的时候,我们还去看过。”
仁得长老:“前一次来的时候我还没想到能有机会到那边去,谢谢法师给我们的方便。我去看过了,回去也就放心了。”
师父:“这次您还去不去?”
仁得长老:“没有时间去了。我们这次来主要是请法师和佛教协会的领导去泰国。”
师父:“11月我们会很忙,11月韩国要来请安徽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到韩国去。还有我们要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以及很多其他的活动,时间很有可能会相重。”
仁得长老:“现在泰国的华宗出家人有教育的问题,我们办学校有十多年了,现在华宗有三个学校,以前没有。”
师父:“小学部还是中学部?”
仁得长老:“中学,按泰国政府的规定办学校,我们出家人办的,出家众读。初中毕业之后上高中,共六年。在这六年之中,希望培养一些中文人才出来。我想将来有学生想继续读的话,可以派他们出国读,因为在本国虽然有读,但高级的人才没有,在本国读到一定的程度,就没的教了。我们中国这边,不知道佛学院怎么样,有没有纳受国外的留学生?”
师父:“短期的有。”
仁得长老:“短期的只是来读书吗?毕业以后是否就回去?现在这样办学的有哪一些学院?”师父:“我们可以考虑接收国外的留学生。
仁得长老:“那现在留学生多不多?”
师父:“不多,只是个别的。语言要通才好办,然后生活习惯要慢慢去适应。”
仁得长老:“那我们本地的呢?”
师父:“本地的很多,留学生来到这边和本地的学僧在一起读,语言要有一定的基础。”
仁得长老:“我们也有中国派去的老师去教书,我们的学生将近200人,每天生活很有规律,如果有互动的话,他们高中毕业以后可以出来,能说能写,懂得中文的意思。现在也学中文的简体字,以前是教繁体字。现在有几位到台湾佛学院去读书,三年以后再回来读大学,大学四年毕业以后又可以再出来,去这里还是台湾以后再说。要有这样的机会给他们,他们才可以学得到。以前没有,现在泰国华宗开始有向外的留学生。我们希望适合的时候可以商量,请多多帮忙。”
师父:“我们可以多多探讨。”
仁得长老:“请帮我们安排一个次序出来,我们来的人要什么样的资格,还有什么应该办的手续。”
师父:“年龄、文化、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多探讨,多联系。”
之后师父与仁得长老互赠礼品,并在大雄宝殿前合影留念。





听了长老与师父的谈话,我能够感受到长老培育青年僧才的殷切之心,还有就是长老对自己师父的孝子心,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去看望师父受戒的寺院,我想长老心中对于自己的师父一定有很深的感恩,直到现在还常常忆念着他老人家。长老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我想起了一个偈颂“殷重敬信为意乐,身命财物如教修,殊胜供养作加行,唯令师喜求加持。”反省自己,对师父的敬信是有的,但是量还不够,要不断地加强,在加行方面,“唯令师喜”这一点常常做不到,经常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做错事情,或忘记师父的教授教诫。师父总是以一颗包容和期待的心在盼着我们成长,可是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啊,否则怎么能对得起师父,对得起自己的初发心呢!今天早晨又一次因为失念而耽误事,在此向师父忏悔,也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借鉴。
早晨我就准备好了相机、录音笔,等着10:00的会见。但客人比原计划推迟了半小时到达,将近10:30我去问师父时,师父说客人快来了,让我先过去。我便回到房间拿相机和录音笔,刚进门,电话响了,龙泉寺的一位法师问我师父这两天的行程,明天能不能回寺过中秋节,我便把情况告诉他,谁知一句两句三句,慢慢越说越多,话题也渐渐拉远,突然听到师父在外面叫我赶快走,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严重地失念了!马上放下电话,追着师父出去,可师父已经走远了,出了办公区,看不到了。这下我急了,赶快一溜小跑地去追师父,等跑到迎客厅前,师父已经与长老握手了,关键的一个镜头没拍上。
事后反省,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失念得如此严重?本来客人已经快到了,师父让我先去,就是怕迟了误事,我怎么接个电话就说个没完?反省起来,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乐说欲”在作祟,不是“有话说”,而是“要说话”,无始以来习气的力量是如此强大,稍不留神就会冒出来。二是,内心当中是不是把师父放在了第一位,把师父交待的事作为最重要的事在心中执持不忘?我没有做到,我当时并没有把师父让我先去这件事当作最重要、最紧迫的事,觉得好像还有时间,内心处于一种轻浮、怠慢的状态,难怪一接电话就被习气拉跑了,找自己关心的话题去聊。在师长和习气二者之中,究竟孰轻孰重,检查自己,常常会弃舍师长,随顺习气,这就是依师的违缘,要好好忏悔啊!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说:“彼于一切应舍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要做到这句话可真不容易,问题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要不要,今天这个境界是三宝的加持,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下午三点多,北京居士林的居士们给龙泉寺送来了一台取暖锅炉。居士林近日正在装修改造,这台大锅炉有些大了,居士们知道寺院正在准备买冬季取暖的锅炉,就发心供养了这台锅炉。负责的宋居士、吴居士介绍,这台锅炉是烧柴油和天然气的,优点是比较清洁,没有烟,不用煤,不过烧油肯定会比烧煤成本高一些,一箱油对八百平方的房间供暖大约可以用一个多月,当然温度是可调的。他们很热情地说,他们愿意负责安装调试保证试用成功,以及帮助联系原先供油的厂家,谈拢油价,他们还有一位具体负责技术安装的居士会常来帮忙。当初买这台锅炉,居士们花了十万块钱,今天又自己找卡车老远地拉过来,搬家公司的运费开价两千八百元,后来请人帮忙找了熟人,才把运费和装卸费讲下了几百块钱。他们从居士林开车过来要一个多小时,真地很诚心啊!

几位居士一边跟法师和王工交流,一边关顾卸车,还帮忙把部分东西送到库房去。那个大锅炉蛮重的,十几个小伙子抬都不好抬,他们带来了专用的装卸机——可以装三吨——把锅炉从卡车上卸下来,然后又在地上扑上木杆做轨道,轨道上横上两根钢管,把锅炉搬到钢管上,滚动着搬到位。利用这些机械、道具是依据简单的物理原理,说起来也不过是人们用心观察出来的,但是做成大型工具时就能产生多倍的力量。在造善业的时候加行还是非常重要的,善巧的行为,配上善巧的工具,能够使善良的发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现圆满。想一想,修学佛法的杠杆在哪里?行菩萨道怎样能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来?师父是怎样让佛法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自己在当下缘起点上又有哪些方式可以扩大善业力量?

宋居士他们很辛苦,坚持把事情办圆满,一直等到四点半以后才回居士林。碰到傍晚堵车时段,到居士林可能都六点了,感恩居士林的菩萨们!听说他们最近也在诵《华严经》,因为老菩萨多,有时间,所以每天诵四卷经,计划21天就可以诵完一遍,好精进啊!值得我们学习。
晚上,比丘们照例诵戒,每一次诵戒都会得到很大加持,促使自己把戒相重新复习,反省自己半月以来的行为如法不如法,对于不断改善有很大的提策作用。想起佛陀的善巧安排,都是苦口婆心,一心希望末世的学生们能够多种下解脱之因,如果没有好好努力,仿佛就会听到世尊那慈祥威严的声音:“你不精进修行梵行,怎么能见到我呢?”
诵完戒出来,看到浮云舞月,山夜已很清凉,义工们还在欢喜地排练合唱,优美的旋律托着他们对师长佛陀和佛法事业的热爱,回荡在林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