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月11日)

(2007-09-12 00:00:38)
标签:

人文/历史

参加开学典礼

打板栗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11日)

成蹊

昨天下午师父告诉我,今天上午要去中国佛学院参加开学典礼。我接到通知后,晚上做了一下准备,我想自己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记者”,而应当抱着听法和随喜的心前去参加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祈求三宝的加持,让我能够从每个境界中体会佛法。
    早上8:10,师父和我从佛协的办公室出来,在去天王殿前广场上车的一路上,看到很多善男信女来到广济寺,在大殿前烧香拜佛,今天是八月初一,来的人很多。
    我赶快从包里拿出相机,挂在脖子上准备去拍照,谁知匆忙间一不小心,包掉在了地上。师父看到了,稍现不悦,说:“怎么带这么多包!以后出来不要带包了!”很忏悔,反省自己,前行准备还是没有做充分,又一次令师不喜。我只想着到了中国佛学院再去拍照,没想到师父还没上车就开始考我了,今后随师外出,一定要事先调好相机,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这样才能跟得上师父啊!记得一位法师曾经告诉过我们:“要有慧根,就要‘会跟’”。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路上没有时间仔细去想,回来后再回想这个境界,突然想起师父以前的一段开示:“皈依三宝,大家都非常地熟悉,到庙里边来,我们常常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人,烧香啊、磕头啊,拿了很多供品在供,我们很难讲,这个人他是不是信佛,是不是佛教徒,有没有做过皈依的仪式。就是说,他可能也信,但是他没有举行过皈依的仪式。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在家的信众难以统计。你说他到底心中有没有佛?他如果不信的话,不会去供养,但是你说他信呢?似乎跟我们信的又不一样。”
    是啊,来到寺院里的人,都是与佛有缘,都是有善根的,但每个人对于佛法的认知和信仰的程度的确有差异,有人可能只是拜拜佛,求保佑,求幸福平安而已,至于什么是皈依,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平安的人生,不一定每个人都清楚。如果没有人去宣扬正信的佛法,让佛法普为大众所接受,知道佛教是一种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佛法就会成为社会的“角落族”,乃至于被很多人误解为“迷信”,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的责任很重啊!
    不一会儿,车就到了法源寺,这里是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院子里已经布置好了合影的椅子,师父先到休息室与先来的领导交谈。
    大约9:00,一诚长老、师父、传印长老以及有关的领导与中国佛学院全体学僧一起合影留念,一诚长老年已八旬,但是精神很好,尤其是目光炯炯有神,让我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力量。之后大家一起进入一楼的大会议室,2007级新生的开学典礼就在这里举行。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开学典礼由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向学法师主持,参加开学典礼的有院长一诚长老,师父(第一副院长),中央统战部二局褚有奇处长,副院长传印长老、蘧俊忠、张厚荣、杨曾文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中国佛学院的百余名学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典礼的开始,首先是全体起立,奏国歌。之后大家一起唱赞诵经,在意境悠远的“炉香赞”中,院长一诚长老在侍者的搀扶下拈香、并在佛前问讯,带领大众为世界和平、国家昌盛、社会和谐、大家福慧双增共同祈福。我虽然忙着拍照,但也感受到了现场明显的加持力,回来后再次听这一段梵呗录音的时候,被感动得泪水直流,我似乎在这短短的瞬间,领受到了三宝功德的加持,我感觉这是信心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拥有信仰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有正确的信仰,才有正确的人生!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之后一诚长老、褚有奇处长、师父分别做了讲话。一诚长老对学僧们提出了三点希望:第一、深刻领会中国佛学院的办学宗旨。第二、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三、不忘院训,知恩报恩。长老在讲话中谆谆叮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发菩提心,勇猛精进,珍惜时光,不负使命,做一个德才兼备的合格僧才,将来要成为中国佛教的精英。褚有奇处长在讲话中鼓励学僧们说,大家来自全国各地,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能到这里学习是一种光荣和殊胜的因缘。在大家人生的历程中,求法弘法的历程中,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希望大家珍惜这种缘分,珍惜四年宝贵的时间,从现在一入学开始就好好谋划,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勤学精进,争取学有所成。希望今天新入学的46名学僧,包括参加开学典礼的研究生,经过佛学院四年的学修,能够成长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称职的优秀僧才。并期望你们当中能够出现一批法门龙象,绍隆佛种,担荷如来家业。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师父也对大家作出了殷切的劝勉:“出家对同学们来讲,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进入佛学院,尤其是到中国佛学院来学习,对大家来讲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中国佛学院曾经培养出许许多多爱国爱教,具足菩提心的僧才,支撑了中国佛教方方面面的伟大事业。大家在法源寺,又是处在首都,要感到高兴,珍惜四年的难得时光,珍惜自己这份福报。同时也要珍惜党和政府以及组织为我们提供的条件和基础。我们出家人要学什么呢?要学佛法,同时也要学世间法。世间法是俗谛,出世间法是真谛,本来佛法就是真谛俗谛并重,从俗谛当中去理解、参悟佛法的真谛。俗谛呢就是世间的知识,大到我们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科技文化历史等等,小到寺院里怎么管理,怎么样当一个执事,怎么样当一个学僧,怎么样把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做好,有条不紊,能够很好的分工,很好的合作,能够有很好的团体和合的面貌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在社会上面都非常强调团队意识,团队的精神面貌,如果大家没有很好的合作,大家就会受到影响,反过来,大家如果能够很好的配合合作,对大家都会有益。出家人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很认真地修学佛法,最后成就菩提,圆满佛果,这是我们不共世间人的目的,这是比较重要的。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如何逐步来纯正自己的信仰,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一件事情。随着市场经济的意识不断的深化,不知不觉也有不少的寺院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所以大家进入中国佛学院以后,要把这种气味慢慢的淡化掉,逐步建立纯正的信仰,这很重要。信仰对我们来讲是最崇高、最神圣的,也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所有的一切的治学,如果不是为了信仰,那我们所学的是没有意义的。这跟世间上面的一个佛教研究者是一样,体现不出我们特殊的身份,也体现不出我们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要多从我们佛教的角度,从我们出家人的身份,来为社会,为国家服务、做贡献。这里面就存在着特殊性、不共的价值。我们有了这种信仰,才会有菩提心,才会有愿力。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萨,体现了悲智行愿。昨天是教师节,刚好是地藏王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有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精神非常纯正,这种心胸无比宽阔。那我们学佛法也就是要学这个,这种精神境界,精神品质,我觉得这是比较重要的,而不仅仅是文字上面的内容。文字上面的内容固然重要,没有语言文字我们也很难领会到佛法的本质。但是语言文字本身不等于就是佛法,因为这些语言,这些文字跟世间上面的书一样,都是这些字、词语,但是意思不一样,这些字词组成了佛经,世间上的书籍也是这些字词组成的,那么文学、科学、哲学、宗教,里面各有其意。所以我觉得我们出家了,对于自己信仰的建立以及终极信仰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出家长了,信仰特别是道心淡化,都是因为对终极信仰认识不清造成的,觉得成佛是非常漫长的,遥遥无期的事。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有意义。这点特别重要。其次呢,我们要怎么样很好的过一生,过一天?如果每天都能很好的度过,我们一生就不会浪费,反过来说,我们不知道这一天的日子怎么过,加起来我们就不知道一生怎么过。在佛学院的学习当中,是最好的规划人生这样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能够很好培养自己身语意三业符合佛教规范的这样一个阶段。大家可以安安静静的在这里学习,这样就能够很好的用心。没有进入佛学院以前,大家在庙里面可能每个人都有很多的工作,进入中国佛学院之后,没有了这么多的事,更多的是要学习佛法,学习经律论,学习怎么做人,怎么用功修行,怎么样与人相处。我们要度众生,首先自己与人的关系都把握不好,怎么去度众生呢?我们一个寮房、一个班级,自己左邻右舍的人跟自己的关系都处不好,怎么能去度众生呢?佛法学得好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不能跟人的关系处好。心里有烦恼,说话就会恶语伤人,反过来,内心充满智慧、充满慈悲,说话就能够善巧。所以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会佛法,同时把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规划好,这样,每天都会进步,每天都会有可以学的内容。中国佛学院是一座非常著名的佛教学院,里面有很多的明师,这个明师是明白的法师,明白的老师,非常有智慧。我们一方面要很好地在佛经上面学,但更重要地是跟着这些法师、老师学。不管我们这些法师、老师是不是很有名,我们都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向善知识学习。上佛学院,进入学校学习,最主要就是要跟老师学习。如果你自己学习,那可以不要上佛学院了,你自己看书好了。所以我们在学校里面,就要跟法师、老师的关系处好。因为我们是学习的人,要向法师、老师学习,这种关系要摆正。其次,对于学院里的领导,尤其是有负责的法师、班主任、教务长等,要尊重、恭敬。这样,自己的学识品德才能够步步增上。以此和同学们共勉。”
    之后是2007级新生集体宣誓词,学僧代表发言,院长、副院长向优秀学僧颁发奖状。最后开学典礼在庄严的《三宝歌》中结束。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听了师父对学僧们的教诲,心里很欢喜,体会到师父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下讲的开示,前后都是连贯的。师父今天讲了很多学佛的关键问题,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文字与内涵的关系,生命规划,生活中如何用心等,最后回归到亲近善知识。
    在回来的路上,师父问我:“依师是不是很重要?”我回答:“是很重要,依师是道之根本啊,可惜现在佛教里这种风气太弱了。您讲的这些要是都能写在教材里该多好啊。”师父说:“佛法是要去实践的,只写在书上,没有人实践有什么用!”师父的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师父希望我们怎样去学佛?在师父身边听了这么多法,我实践的究竟有多少呢?作为弟子如果都不能去实践,还能指望谁去把法传承下来?我想我知道今后努力用功的方向了,这也许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龙泉寺里,白色的晨雾笼罩了宁静的凤凰岭,莫非已经到了秋天?
    一大早,当家师突然提出要去看看板栗园,我们一起去!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瞧,板栗笑口大开地挂在枝头,已经熟了!当家师和其他执事快速拍板,下午同学们和义工一起出坡收板栗。当家师对常住的事情多么敏感,多么细心啊,大事在心,小事也能及时关顾得到。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1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