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月4日)

(2007-09-04 23:58:20)
标签:

人文/历史

师父开示

一切圣言

现为教授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4日)

成蹊

早上,师父再次为我们做开示。

师父:“诸位同学,学佛法都很久了,学道次第跟学佛法是不是一回事,有没有弄懂?今天我们来研讨,都不许看笔记本,看本没功夫。”(众笑)

“广论有四殊胜,其一是一切圣言现为教授殊胜,应该怎样来理解呢?”

甲:“一切圣言皆是教授,皆是一数取趣成佛支缘。诸现能修者即当修习,现未能修者不应弃舍,应当广发正愿广积资粮净治罪障,不久即有慧力修学。”

师父:“论本身的意思是什么呢?为什么殊胜?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乙:“很多人把学法跟修心割裂开来,闻思经论成为身心对方,大师把佛法都融入到身心生活当中。”

丙:“有三点:第一是‘所言修法’一科最后一段讲的,因为很多人不懂什么是修行,所以不能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第二是修学佛法没有次第,不会用法;第三是不依止善知识,自己无法趣入经论,不能了解一切圣言皆是教授。”

丁:“学者多是广闻不善于修要。”

师父:“这一篇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思路?”

戊:“佛能够通达一切修心教授,佛言自然皆是教授。只是我们根基不够无法了解,所以需要善知识教授;应依定量清净经论修学;偏差是把修行和闻思分裂,如同跑马,修证应如闻思而修;止修观修皆是修行。”

师父:“大师造论目的就是要我们达到一切圣言现为教授。达不到,就是没学好。一切圣言都是现前对治烦恼究竟圆满成就的,其他祖师大德都无法跟佛比。原因在哪里?佛意甚深密意莫获。”

“古今大德作了很多论诠释佛法,目的都是帮助我们一切圣言现为教授。学论的目的是解经,是为了获得密意,了解佛出世的本怀。我们的问题是学广论要不要学习其它经论。这个有问题,因为大师本来批驳的就是在论外开辟广大外解,不要了解很多论外的文辞义理。阿底峡尊者是一座上身语意三碎为微尘,一切圣言现为教授,也就是你座上修时,身心碎为粉末才能吸收,这个是金刚不坏身,无坚不摧,无漏不摧。身语意碎为微尘,前提是要用全部身心去接受佛法,否则是很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去接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学佛法是要学到智慧,戒定慧学到最后是要得到智慧,由慧才能到彼岸,是以智慧解决问题观察外境,而不是以经论原话解释外境。比如讲无常,你用无常解释境界有什么用呢?无常本身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本义才最重要。得到了智慧才能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教义解释问题;你内在可以有这个逻辑,但不是要讲给别人听。什么叫‘依义不依语’呢?学文字是为了得到内涵,听带、看书是要通达佛法,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要么在文字上转,要么在义理上转,从这个法类到那个法类,没办法现为教授。现为教授有什么效应?破现行,破烦恼。讲闻相应,烦恼就消除,反过来,我们听法、讲法讲得累了,不想听讲了,就没有现为教授。好乐心没有了,就有问题,学佛法就要让圣言活起来现为教授。这个要在生活中对治,在不同时空因缘下,对治办法也不同,即使同一件事,在不同人身上也不同。什么时候讲,讲几分,都不能照本宣科,要破烦恼,让他内心获得清凉,才是帮了忙。这要从对方心上去看有没有受益,有,才会有信心。”

师父开示完,比丘们抽签分成了三个小组,准备晚上研讨白天的开示,各组选出组长明天汇报学习心得。师父提出,要研讨对自、对他、对众,对过去,对现在、对未来,在学修上出现了哪些偏差问题,从理上、事上,意乐、加行上怎么改善,这样才能找到下手处,慢慢地对佛法才会深入,也不能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9月4日)

 

下午,跟几个同学交流,觉得自己的听法状态有问题,自己对佛法听得有些疲,因为很多东西都听过了,所以在见解上只关心自己还不太理解的那些问题,比如一个同学非常关心什么是佛,空性到底怎么解释这样的问题,因为他觉得这个是对信心很有影响的问题,是内外道的区别。此外还有生活中习气如何改善这样的问题,也是最关注的。这样只找相应的听,无形中听法时就不会太相应,希求心恭敬心都受影响,这就是法器不清净。

晚上,从19点持续到2030,课堂研讨空前热烈。

反省一年来的学修,觉得我们的问题是,内部学修上不知不觉地见解分歧由小到大,而且学习佛法偏于义理没有很好地现为教授。部分学的晚的新同学还在学文字义理,老同学学得较久,通过较多的承担和较多的历事练心,内心对佛法会有一些体会,但是个人是否依师修学依着经教实践,需要反省改善。另外,反省到带动居士时讲闻与法越来越不相应,没有在居士身心上现为教授。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的实际问题。

这两天师父的开示很集中很重要,昨天讲对治名欲、食欲、色欲,统一饮食理念,促成僧团的和合,已经指出讲法过程中会在意别人的评价问题。今日将问题讲得更加深入,挖掘到个人及整体学修上的深层次不统一、实践不足的问题。我们个人没经验不容易认识到,但是师父站在他的缘起上对我们的情况把握得很准确,这两天的集中开示直接对准这些问题。

我们反省今后需要加强的是:第一要加强对师父的信心,依师修学;第二自己一定要依着清净经教修学,多历事练心,真实地用身心去体会佛法;第三今后讲法要清净应机,多了解居士实际情况,努力地讲到身心问题上去。

但是感觉我们今天的研讨还很不够,比如如何落实到意乐、加行的改善上,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深入。学习佛法上,多学与少学差别很大,老同学回首走过的心路历程比较容易体会得到。大家认为,现在的关键是我们一定要依师修学,师父给我们的是修心教授,都是实践性最强的,可以操作的。平时我们对师父的理念要有希求心,执事要带头学,主动引导清众。师父看我们很清楚,但我们跟不上,是信心不够。

今天的分组也很特别,正好老同学被分开,跟新同学和在一起,执事也被分到各组,使研讨时执事可以把师父的一些理念,我们问题的发生背景能够交代出来,新同学也比较容易理解。

感觉上,师父可能不仅仅在帮我们洗脑袋,帮助我们统一一些修学的见解,也在给我们培养一种学习模式。通过师父亲自带动的共同学习,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僧团的和合,把大家的心大幅度地激活。我们应该多努力,多祈求,师父一个人来扭转我们大家的种种见解,扭转大家的共业,非常不容易。去年师父一带我们学戒,就生病,我们业障很重,要多积资粮。

一直到晚九点之后还有人在继续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