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8月15日)
成蹊
去年安居期间,师父带领我们挖水库,每天都上山,觉得很轻松。但自从挖水库结束后,我就再也没有上过山了,时间一长,越来越感觉上一趟山是非常困难的事,人的惰性真强啊。
据说大众一起挖水库那段时间后,还有一些长期义工隔三差五地上山修水管、维护水库,自己一直也没有意乐去看一下。唉,上山太麻烦,发不起心。最近,听说几位义工正忙着在山上建一条新水管,干一个多月了,每天都要顶着大太阳上山。我虽然有随喜的心,但还没有随行的机会,总一个人怕走迷了路,今天傍晚,正好碰到“水利法师”上山,就随着他身后,一起去看看。
上山的路线与去年不一样,让人觉很陌生,狭窄的小道,两边是比人高的草丛,不时有枝条打在脸上,脚下没路,并且总是担心那里会钻出蛇。“水利法师”在前面背着手,悠然自在却健步如飞。

走了约20分钟,还没走到,我有点气喘吁吁。看着前面的“水利法师”正在爬一个非常陡峭的石头峭壁,我赶紧问他有没有安全的地方可走。他说有,但路线会很长,这路线虽然有点险,但近很多。没办法,我只能舍命陪君子。爬上去时,我已经汗流浃背了,想想那些上山干活的居士,除了要爬山,听说还要带工具、抗氧气罐、乙炔罐等等,那该多么辛苦。

沿路有一条白色塑料水管自始至终伴随我们的行程,“水利法师”告诉我,这条水管就是我们所有用水的通道,但风吹日晒,水管已经老化了,有些地方都破了,要经常上山维修,所以现在有居士发心修一条新的水管。
“怎么修?”
“你记得以前看到的一条铁水管吗?”
“记得,一条从坝上下来的很粗的铁水管,不过很多地方断了、锈了、裂开了,已经废弃了。”
“没错,那是十几年前农场修的,只用了一年就裂开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改为塑料水管,铁水管就废弃不用了,这一晃已经十年。去年师父带我们挖水库的时候,有居士发现这条塑料水管也破了,于是发心重新把铁水管修补起来,这样就可以有两条水管并用,用水更有保障。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师父后,师父很赞叹随喜大家的发心,同意这个做法。”
“那些废弃的铁管能用吗?好像破裂的很多,要不要重新买一些。”
“不需要,我们把水管路线改了,原先是从山上走,现在改为从沟底走,路线短一些,正好够用,否则要背铁管更费劲了。”
“听说那些上山干活的居士很发心。”
“那当然,只要派活就一切搞定。以前我还跟他们一起干,后来我只要隔几天去看一下就可以了,不用管,他们自己干得红红火火的。”
发心证果二无别,如是二心初心难。能发起心来不是容易的事情,山上很苦,还如此默默无闻地付出,反省自己能做到吗?想到这里,很佩服这群居士的发心。



又走了一会,总算听到声音了。
前面有一位居士正拿着焊枪专心焊铁管,脸上的汗水不停往下滴。地上有一个氧气罐和一个乙炔罐,听说乙炔燃烧温度不够高,要配合氧气罐,就可以燃烧到3200度,这样才可以将铁熔化,起到焊接的作用。天气这么热,加上焊枪的高温烤着,热温度可想而知。再看那两个大罐子,估计每个都有二百多斤吧,上山已经很困难,还要背这么重的东西上来,路不好走,没有强大的心力,真不可能做到。


水是很重要的,师父说,一个道场最关键的是水的问题,其它的都好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打开水龙头,很轻松得到水,不容易想到,背后需要这么多人的付出,这么辛苦的情景。
人的愚痴就体现在看不见背后的缘起吧,我们吃饭的时候,很难想到饭要经过人煮,要人种种辛苦的劳动,总觉得是天生就应该在我的碗里一样。师父强调我们多去劳动,多去体验生活,就是让我们能真正看到缘起,看到我们的生存背后有很多的付出,看到众生对我们的恩德,看到我们学习佛法的不容易。
由此我想到佛陀的教法,而佛法能留传到今天,又是怎样的一个工程?翻译经典、建设寺院、培养僧才、服务社会等等,这么浩大的工程,决不是几个人,几年就能做起来的。一个真正的菩萨,必然有长远的愿心,坚定不移的恒心和勇气,不是说我一生做完就算了了,为了在一个地域建立起佛法,必然是生生世世来建设,今生不行,下一生再来,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火热的焊枪,火热的心!听说上面还有几位居士在干活,我拍了几张照片,继续往上走。
又走了一段艰险的路,就听到充满力量的声音传来,几个人整齐地喊着号子“一、二、三!”一、二字后稍停顿一下,三字声音尤其大,犹如火山爆发,又如雄狮怒吼,声音响彻山谷。
走近了,看到四个人,拿着铁杠子,浑身是汗水。他们正在搬石头,磊垛子。因为铁水管很重,很多地方是悬空的,所以隔几米就要磊一个垛子支撑,否则水管会弯曲断裂。他们现在正在合搬一个大石头,从沟的一边坡上,移到铁水管那边的坡上。

我说:“这块石头大概三百多斤吧。”
“那不止,三百斤我们几个人可以抬起来,现在撬都很难撬动,至少有一千斤。”
他们几人配合得很好,各自不断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了方案大家马上就来一起实践,将石头一步一步移动。他们先把石头从山坡上弄下来,滚到沟底,地面是很软的沙地,不好使劲,他们就不断在石头下面垫木棍、石头,然后用铁杠子撬、用手推,巨大的石头居然一步一步移动到了沟的另一边坡下。该往上推了,大家感到有点疲惫了,休息一会,养足精神,毕竟石头要往上搬更不容易。


我看着巨大的石头,感觉这可能吗?
休息时,我问:“为什么要搬这么重的石头呢?”
“为了锻炼我们的心力,希望像师父那样,有承担佛法的大愿。这次干活增强了心力,感觉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发心,一定可以做到。越大的石头,我们干得越欢喜。另外就是为了使这项工作更稳固,这条水管对龙泉寺很重要,我们希望这些垛子能坚固不坏,以后大家就不用经常上山费时间了。”
“干活主要有什么体会?”
“主要体会到因果不虚,去年我上山挖水库来晚了,才干了几天,就结束了,很不过瘾,当时就发愿,要是再挖水库,至少要干一个星期吧,多积聚一些资粮。没想到现在感果了,而且业增长广大,不只干一个星期,一干就是几个月,真是因果不虚。”
“有愿必果。”
“我还看到了很多人的功德。其实我们没做多少工作,春节前陆居士等一群居士,他们花了半年多的时间,将原来的铁水管拆下来,从山上移到山沟里来,这个工作量很大,至少占总工程的一半。所以现在我们才感受到,我们干的活并不多,有更多的人在里面默默地付出。”
旁边站着一位在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周居士,也发心来干活,我问:“你怎么也来了。”
“这周正好放假,山上男众少,缺人,所以我上来了。”这位知识分子在这被称为周大力士,文武双全呀。
大家请“水利法师”开示,帮大家提心力。在寺院干活,大家都重视心力这个词,干活不是全凭力气的,更主要的是靠心力。心力的作用不可思议,正如《大般若经》中描述菩萨的智慧功德那样:菩萨有般若智慧故,有神力,抛掷一个世界到恒河沙世界外,里面的众生不觉不知。心力从小事开始培养,越来越大,最后像佛菩萨那样,可以荷担一切众生的苦乐。
“水利法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大家跟他在一起,心情都很轻松,做事又有劲头。他建议大家在休息的同时,顺便把周围的小树枝、小石头清理干净,这样心情会好一些,否则这些小东西会影响大家的情绪。
大家很听话,马上拿起砍刀,清理周围的环境。
一会儿,环境清理好后,路线变得清晰。大家又鼓足了干劲,准备往上推大石头了。每推一步,就往下面垫石头、树枝,随着大家“一二三”的狂吼声,一个一千多斤的大石头像一只懒惰的大象,很不情愿地一步一步被推上了坡。

我瞪着那块大石头,渐渐有了不同的感受。俗话说“稳如磐石”,以前觉得那是重得不得了的,可是大家就这样一步一步,把它移到了高处,这就是“无常”。色法是无常的,没有不可能的事,关键是我们有否这个心愿,和一步一步实干的精神。看见大家干活的劲头,我的心力也被启发起来。
外在的石头需要大力去搬动,心中的石头是否需要心力去克服呢?生活中,我们是不是被心中的大石头(烦恼)压得喘不过气来,怎么也搬不动那块大石头呢?也许搬外在的石头会给我们以信心,只要我们有愿力,同样也可以搬走心中的大石头?

石头终于搬到位了,大家很有成就感,天已发黑,正好下山。一路上大家轻松交流,欢欢喜喜。
我:“你们真是太辛苦了,我很感动。”
居士:“法师,您看我们很累,其实我们并不累,内心很欢喜,轻松。”
我:“为什么呢?”
居士:“那只是体力活而已,您写博客才累呢,要是让我写,憋死我也弄不出东西来呀。”
我:“你们是身苦,我是心苦。都是苦,苦谛呀!”
居士:“我们不苦,干完活,回去吃饭,洗澡,非常舒服。自从干活后,身体和精神都比以前好多了,感觉资粮积得非常实在。”
我:“你们就几个人,默默无闻干这么大工程,真是值得随喜。”
居士:“其实不只是我们这几个人,我们是长期干的,中间还有很多人短期发心的,因为他们工作忙,不能一直在山上干,偶尔周末来干一下,帮助也很大。只要是师父的事业,肯定会有很多的人一起来做的,所以我们并不孤独,很欢喜的。而且我们这些长期干的人是越干越欢喜,越来越有意乐,培养出了心力,以前是发愿干七天,然后是发愿把这个活干完为止,现在大家不是这样发愿了,而是要建大殿,不仅要建大殿,只要是师父的事业,我们生生世世都跟着师父干。”
我明显感觉出来,通过干活,这些居士培养出来的那股心力。
我:“什么原因让你们有这么大的动力呢?”
居士:“不是积资粮,而是消除罪业的感受。”
我:“怎么讲?”
居士:“这个沟叫熬狱沟,大概形容这条沟像地狱一样吧。想想真是的,我们在这里面干活,境界都是石头、铁、火,《地藏经》里讲地狱里就是这些东西。我们常常嘲笑自己,那么热的铁管,像抱柱地狱,天气热,像火烧地狱。反省自己过去的恶业,肯定要堕地狱的,现在正好消恶业,感觉是师父特别的加持。用小小的苦,消除大恶业,谁不愿意干?”
我:“你们用的是后面的推动力。”
居士:“前面的拉力也很大,过程中感到三宝的加持非常明显。一是很多很困难的事情,都意外的顺利成办。很多违缘——比如经常斧头砍在自己手上,但奇怪的是手也不疼,一点事都没有,佛菩萨的加持是非常明显的。”
“而且其他居士非常关心我们,每天我们回去晚,他们都特意给我们留饭,还有居士担心我们体力消耗大,专门为我们买来营养品,非让我们吃。我们回去好像是英雄似的,其实大家都在承担,但对我们特别照顾,让我们也很感动。”
我:“你们愿意发心的根源在哪里呢?”
居士:“刚开始是‘水利法师’发的心,要修建水库,大家就跟着发心。后来知道‘水利法师’为什么会发心呢?是因为师父发的心。‘水利法师’讲去年有一天,师父从佛协回来上山看水库,晚上8点多才从山上下来。他想师父这么忙,回龙泉寺本应该休息,但还要操心这些事情,非常感动,所以决定发心要替师父承担一些。所以归根究底,所有一切善业的根源都是善知识的愿力呀,的确是这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