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8月8日)(下)
成蹊
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活动连载了几天,不知道大家对此次捐赠活动有什么样的感受。
重庆一线文宣报道:
早上9点,我们一行人出发前往金峰乡青山村山体滑坡倒塌的灾难现场实地考察。
汽车在崎岖颠簸的山土路上百转千回,有几个险处,很艰难地过去了。在一个路很不平的陡坡处,旁边有块大石头,我们乘坐的中型面包车开不过去了,我们只好走到灾害的现场。在头一天,县民政局救济科的康科长就告诉我们,需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滑坡处,看来从此处,我们就要开始徒步行走山路了,这时正是中午11点,重庆的天气非常闷热,应该有三十多度,我们开始沿着陡峭的山路行走。

就到这儿实在开不上去了
不过,我们只是今天走这一次,而那些乡村以及县里的民政干部却经常都要走这样的山路来考察民情,想想他们的工作也真是非常的不容易。
林老师告诉我们,爬山时要感知脚和大地的关系,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念知力,爬山就不会累。这让我想起了以前看过一行禅师的一本书里讲到,当你剥桔子吃桔子时,要去感知这个桔子的存在,这其实就是在修行。修行就在当下,当下的你如果感知不到脚下的大地,感受不到周围的一草一木,那你就没有真实地活着。
我感知着自己的双脚在大地上行走着,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太阳在我们头顶上烧烤着,周围的空气很炙热。山上高大的树木不多,但绿色植被却非常丰富,边走边看见了许多我不常见的植物。空气中不时地飘来一些混合植物的清香味,非常好闻。我调整着自己的呼吸,使之均匀。走了很久,我的身体除了出很多的汗以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这让我觉得很开心。因为在这么闷热,烈日炎炎的中午,我们先坐了2个小时的车,又走这么陡峭的山路,头天晚上又很晚才休息的情况下,身体感觉不到累,看来真是早上祈求佛菩萨加持的结果。

山路间

头戴洋芋叶——太热啦!

这样走了一个多小时
行走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青山村的一处山体滑坡点。这处山体滑坡造成山体位移了五六米。从山上倒塌滑落下的泥土压垮了此处的房子,现在此处的路也没有了,甚至都无法行走,我们在找着可以落脚的地点,边走边察看。周围时不时地可以看到一些遭了灾的生活用品,周围种着农作物的土地也呈割裂状。想想就在十多天以前,这里还是可以正常生活的住家和可以正常耕作的土地呢。

田埂上的裂缝

十多天前是谁的家

滑坡后满目疮痍

处处有滑坡的痕迹

上边还有受灾面积更大的

站在滑坡现场
这时一位农民正好从旁边走过来,告诉我们说,这就是他的家,现在他家什么都没有了。他暂时是在别处的房子租住。他们家,从祖辈就开始遭遇山体滑坡,他本人也已经搬过5次了,就在这片土地上,换了一个个的地方盖房子。我们问他,为什么不搬离这块土地呢?他说,给他家分的土地就在这里,其他地方也没地,不会住别处。如果住在其他地方,而单在这里耕作的话,走过来也会太远,不方便。我们又说,做些其他的工作呢?他说,干别的他也不会,没有生活来源。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北京打工,小儿子高中毕业,他也没钱供小儿子上大学。现在连盖房子的钱都没有。他自己有神经官能症,妻子的脚也有病。以前的积蓄用来买药、盖房子,已经所剩无几了,现在房子一倒塌,什么都没了。7月21日那天,当时他正好在洗脚,看到盆子里的水突然冒起泡来了,之后不到十分钟山体就滑坡了,房子就被压塌了。还好他家人都跑了出来,可是基本上没有来得及拿多少东西出来。在他跟我们交谈时,可以看见他眼里的无奈和无助,看得出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也寄托在可以帮助他们的人身上。

十几天前是他们的家

一脸无奈

从塌屋中翻出的棉絮
在这次灾害中,村里像他这样的塌垮户有三十多户。政府给每户的塌垮户一次性补助三千元钱,让他们用于房屋重建,再一次性地给他们每人补助90斤大米。这相对于其他乡来说,已经算是比较不错的了。但就这些钱对于一无所有的农民们来说,其实也就是杯水车薪,用于建房子都不够,更不用说其他的开支了。

灾民曾经温馨的家
听康科长说,现在拨到县里的救济灾款总共就那么点钱,有这么多乡,这么多镇,都遭遇了灾害,都需要救助到。乡财政更是没有钱,他们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由政府统一发,乡政府没有任何其他的收入,所以他们也不可能有钱去救济灾民,就只能是县里拨下来的那点救济款。而救济款项的分配不均,会严重影响到农民们的情绪安定,所以一定是要合理均分的,否则就只会有不断的纠纷。
听了这些一线领导们的讲述,我内心非常沉重。我感到自己的能力实在是太有限了,为自己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而感到难过。我们所捐助的一些衣物和药品对于他们的帮助只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他们真正长久地脱离苦难,摆脱一次又一次的山体滑坡,房屋倒塌?让农民们以及乡镇政府的收入能够增加,经济得到发展?乃至于说,怎样才能让山体不再经常地滑坡?怎样才能永远地不再遭遇这些天灾人祸?这些问题需要有人去思考,需要有人去解决。人在大自然面前总是那么地无助,在我们默默承受的同时,我们只能努力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地去改善,积极地去面对。依报随着正报转,当我们真正多造善业,积极改变我们的命运,内心祥和而安稳的时候,我们的外境也一定会随着改变。
真心地希望开县人民能更加坚强一些,开拓出一个新的开县。

与副乡长亲切交谈
当我们要离开那处滑坡地点时,这位农民从树上摘了几个糖梨,一定要送给我们吃。他很感谢我们能来看望他们。他们家什么都没有了,却还这么热情地招待我们,能看得出他们对我们得期盼。我们不肯收,两口子还是坚持要送给我们,盛情难却,我们只好收下了。一口咬下,糖梨水份很足,酸甜可口。

家没有了还摘梨子招待我们
下午,我们与开县民政局的领导一起,在我们所捐衣物存放的库房处,举行了接收捐赠衣物的仪式。开县电视台的记者对林老师以及开县民政局的杜局长进行了采访。

捐赠仪式

开县电视台拍摄首都人民的爱心

我们的捐赠受到当地电视台的关注
刚刚建好的县民政局用于存放救灾物资的仓库非常大,仓库下面一层是车库,所以仓库的防潮会比较好。我们此次从北京直接运来的两万多件衣服目前就存放在这里。来之前我们的预想是把它们尽快发到灾民手里,就像这次基金会“衣衣献爱心”行动在河北、山西所实施的那样。这里的情况确实有些复杂以致给物资的发放带来不少困难。“这些衣物何时发给灾民呢?”我们问县民政局救济科康科长。科长解释说:“由于最近几次灾情主要是山体滑坡,房屋垮塌,现在是灾后安置期,灾民都转住在别处,或寄住亲戚家,或租房,这时把并非急用的物品发出去,他们存放起来可能也有麻烦。政府正在积极筹备给灾民选址建房,此项工作已经启动了,等房屋建好后,一定会把这些大家爱心捐赠的衣物合理地发放出去,预计9月后会组织发放。”

库房中仁爱捐赠的衣物
此次基金会的救灾物品另外还有未运到的价值58万元的药品,对它们的发放工作就更艰巨繁琐。尽管事前我们也准备要把药品亲手送交给老乡们,但到此地一了解现实情况,发觉那样做只在理论上行得通,而真要操作起来反倒有很多弊病。大多数灾民并没患病怎么办?他们得病了可你捐来的药并不治这种病怎么办?由于灾民太多,药品有限给谁不给谁?如果这些情况都不能搞清楚就随意实施发放,很可能引起混乱,造成不良后果,好事就成了坏事,也是对捐赠者的极大不负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捐物活动,我们又特地向县卫生局医政科韦科长请教,该怎样发放药品最合理?韦科长给出了非常详细地解答。

韦科长讲述药品如何发放
首先,会以县、乡镇政府和民政部门的灾情统计资料为依据,由县卫生局按照全县受灾情况一次性全部分配完救灾药品,再以灾区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为窗口,根据灾民患者病情需要,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将药品分送发到灾民患者手中。
未发送前,局医政科对救灾药品将建立台帐,保存每批药品的计划分配清单和医疗机构领取救灾药品的原始凭据,同时将复印件报送县民政局备案;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建立专用台帐,保存灾民患者的免费处方依据备案。针对救灾药品的品种局限和药品的严格使用效期,对效期相对较长、短期内不能用完的药品,可由各药品使用单位在院内采用药品等价置换,可置换成其他药品用于灾民患者的医疗救治;不能用完的药品可再置换成专项资金,作为“救灾基金”储存,以备以后灾情使用。
由此可见,对于十年九灾的开县,当地政府应对频繁发生的灾情已经有了一整套比较好的救灾措施。比如加强预测和预警:目前全县有地质灾害监测点1986个,在上午滑坡处也看到这样的牌子;储备抢险救灾物资;及时除险妥善安置;加强灾后重建;规范救灾管理等等。
在与民政局各位领导的交谈中,我们也充分体会到县政府和灾民对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欢迎和认可。同时通过第一次做救灾捐助,发现了工作经验的不足,未来基金会将会推动这些方面的改善,能够让受灾者最及时最真实地感受和接受到捐赠者的爱心救助。

我们是快乐的仁爱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