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26日)

(2007-07-26 23:58:20)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726

成蹊

 

奥运会志愿者培训中午结束,大家都很有收获,午饭后我们回到龙泉寺。

一位净人见到我,高兴来迎接,故友重逢一样的亲切。

  “这两天有什么好事?”我问他。

  “师父给我们教诫了。”他高兴的说。

  “什么教诫?”

  “昨天傍晚出完坡后,有同学请师父点自己的毛病,师父当即点他的问题是说话太快,喜欢说人的过失。师父平时都是夸我们,很少说我们的问题,这是难得的机会。周围的同学都请师父点问题,师父都一一点了他们。事后大家一起反省讨论,觉得师父太了不起了,师父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但对我们的问题了解得很准确和深刻。有些问题好像不明显,但认真反省还真的有那个毛病。”

  “真好,知道毛病在哪里,进步就快了。”

  “我当时在另一个地方干活,没有在场。后来我听说师父点我们的问题,羡慕得要死。早上出坡后,赶紧去请教师父。”

  “师父怎么说你呢?”

  “师父说我大的毛病没有,就是内心比较脆弱。”

  “有没有道理?”

  “我反省一下,果然是的。比如我从小做事都是虎头蛇尾,做好了计划,很少有坚持下来的,大概师父说我没有坚强的意志吧。”

  “你准备怎么办?”

  “我请问其他法师了,他们告诉我用一个本子,把师父给我的教诫写下来,将来师父肯定还会不断有教诫。平时经常看看里面的问题,自己到底改了多少。”

  小净人真棒!

  后天法华法会就要开始,各个部组相继启动工作,大停车场已拉来一些材料,准备搭建舞台。云水堂几个房间正在整理并铺设床板。僧召集人带领一群义工在西跨院搭建黄篷子,这里将是诵经的主场地。教室里,法师们在研阅《法华经》,准备诵经提示。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每一次法会都是一次善业的凝聚,有人来做事积聚福德资粮,有人来诵经增长智慧资粮。义工们无私的付出尤为令人感动,从他们忙碌的身影可以读出他们心中的善意:“我一定要让你快乐。”善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善场”,人处于其中,就能得到善的加持。其实我们人人心中都有善的种子,只是没有良善的环境,这些善的种子不能发芽,心中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心中就很郁闷。法会提供了我们一个强大的善业环境,让我们心中本具的善种子开发出来,所以在法会中我们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欢喜,莫名的感动。

  傍晚,师父带我们到工地检查看有什么问题。

  “你现在对外境比较敏感了。”师父笑着对我说。

  “都是师父的加持,可以说是‘博客’法门的成就者。”我打了个哈哈。

  后面一个净人跟了上来,想亲近师父,我问他晚上要不要上课,他嘴里像塞了东西一样,哼哈几声,冲着我挤眉弄眼。我奇怪问他:“你怎么不说话呀?”他又冲着我挤眉弄眼。

  师父说:“他现在在禁语。”

  唉,在龙泉寺学习的人,都会找一个法门认真练习,几天不见,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到了工地,墙已砌了一人多高。有情在变化,无情也在变化,诸行无常呀。师父转了一圈,忽然对净人说:“我们去搬那堆碎砖头。”

  旁边有两个义工听见了,也来帮忙,师父也亲自去捡碎砖头。

  “这碎砖头有什么用呀?”我忍不住问。

  “可以塞墙缝,你看那些工人把整砖敲碎了塞缝,为什么不利用这些废砖头呢?”

  “另外,这些碎砖头,东一点,西一点,很难看。一般工人也不会注意这一点,我们清理了以后,工地会整洁得多,人看了心情就好。”

  那位净人干得非常勇猛。

  师父笑着说:“他的特点就是力气大,有劲没处使。前几天他说烦恼很重,看书看不进去,问我怎么办。我说你就多搬砖吧。”

  原来师父给这位净人开了一个“砖头”法门。

  师父:“其他同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位同学是力有余而心不足,人的特点不一样,对治法也不一样,他要是能坚持做下去,磨掉自己的性子,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

  那位净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父:“你看这一堆堆砖头,其实就是一个个法类。”

  “这与法类有什么关系?”我一惊。

  “砖头也是法呀,是色法。”

  “我即使把砖头看成色法,那又有什么用呢?”

  “效用大了,用佛法来看,色法有十一种,色法的特点是障碍、形色等等,这样看问题,我们的心会很清净,什么色法都会去看,你不会在意是砖头还是黄金。但如果不用佛法看问题,用世间法看,我们就会分别,这是废砖头,是垃圾,就不想看;那是黄金,是珍宝,就很想看,心就不平等,不清净。”

  师父接着说:“还有一个效果,如果用世间的名言,‘砖头’,我们不容易想到无常,如果用‘色法’这个名言,‘色法’的特质就是无常,所以很容易看到砖头是无常法,不会很执着。佛法就是用佛教的一套名言,来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来平静我们的心,解除我们内心坚固的执着。”

  砖头很快就捡完了,师父说:“事情就要这样干,一件一件去做,一件一件去完成。”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6日)

   

    今天早上有位弟子对清扫房间,如何结合修心忽然有些感悟,并且向师父作了汇报:

  最近工作忙,房间有几日未清扫了,看着凌乱的书桌和布满尘垢的地面,突然想到师父曾教诫“外境庄严同内心庄严同样重要”。看着房间糟糕的状况,突然想到此刻自己的心该是什么样呢?如果心是庄严,清净的,难道自己会允许外境如此不堪吗?如此一对比,弟子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当下的心就和自己的房间一样不堪入目,凌乱、染污。自己以工作忙等种种借口容忍外境的尘垢,其实就是在纵容内心滋长染污的业。

  当弟子意识到这些时,才觉得不能再容忍了,下决心无论如何暂停下手头的工作,先打扫卫生,清扫房间。但真正打扫起来,才发现有那么多问题。因为拖延耽搁多日,整理清扫都颇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发现地面上已不是一扫即除的尘埃了,有些都已成污垢了,要下很大功夫才能清理干净。而家具下面和背后那些看不到、扫不找的地方就更不晓得有多脏了。  

  那一刻弟子突然体会到些许入佛门为什么要先学扫地,为什么说扫地也是修行了。原来扫地实为扫心,是清扫内心无明染污的业,扫除自心的贪嗔痴慢疑。天天扫地,就是天天净化自心。想想自己每天都在造作恶业,一日不扫,就像房间的地面一样,尘埃慢慢就会集成污垢。看着那些不易去除的尘垢,弟子似乎也看到了自己身心上那些很难对治的恶习。而再想想清扫不到的地方,其实更可怕,那不就是自己根本还看不到,认不清的烦恼相吗?师父说过,“认识烦恼就是修行的开始。”而弟子连自己烦恼的相都没认得。反省自己对待房间里扫不到的地方,常常会以““眼不见为净”的心理来自我安慰,而这不就是一种保护自己烦恼的心理吗?不就是一种不愿去认识和面对的覆蔽心吗?

  师父,弟子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修力难生。因为自己无始的习气就是在小处马虎拖延,这种习气在生活工作中几乎随处现起。

  弟子自己思维扫地修行的内涵是,一个地方每次扫完后,有些地方不经意又会落下些小尘埃,以常人眼光来看,那实无大碍,没必要为一点小灰尘就整个再扫一遍,太兴师动众啦。但对于一个修道人来说,那一点小灰尘就像内心上现起的一个微细的烦恼习气一样。而对于一个持戒精严的修道人来说,必会于小小罪起大怖畏,必会提策全部心力去对治这个微小的罪业以守护清净律仪,所以宁可把全部地面重扫一遍,以不让内心有丝毫烦恼的现行。扫地中是否也包含了“虽于小罪励力断除”的持戒内涵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