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24日)

(2007-07-24 23:51:33)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24日)

成蹊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

    今天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381天,早上我和两位法师一起来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参加“奥运宗教服务志愿者培训班”。这次培训活动将进行三天,是首次针对宗教服务志愿者进行的通用培训活动,据说以后还有三次专业培训。参加此次培训活动的志愿者有来自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共近60位宗教教职人员。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上午,首先由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领导张巨明先生介绍了奥运会志愿者形成的历史,同时说明了宗教服务志愿者的特殊性,提出了志愿者要具备的政治素质、宗教素质和文化素质。接下来,由北京市民委副主任程二雁作了开班动员会,详细讲解了现在国际国内总体形势、宗教服务在奥运会中的重要性、对志愿者具体的要求。
    下午看了两部教育录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残奥会志愿者》。
    一整天的培训下来,脑袋里装进了很多新知识。能够成为此次奥运会的宗教服务志愿者,我感到很高兴,也有一定的压力,面对这个境界应如何用心呢?回到房间,两位同行正在看书,我先看看他们怎么用心?
    一位同行正在看《修心八偈》:
    我于一切如母众,视之犹胜如意宝,依彼能成究竟利,愿常心怀珍爱情。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我好奇问:“我们来参加培训,要多复习奥运知识呀,你怎么背起书来了?”
    他说:“这不矛盾,我们是宗教服务志愿者,要清楚我们要用什么来服务?”
    “用什么呢?”
    “佛法呀,修心八偈是简要的佛法核心,我最喜欢串习这个了。”
    说得有理。
    再看另外一个同学,他在看《论语"宪问第十四》: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已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看论语有什么体会?”
    “你说什么是君子?”他反问我。
    “不以追求物质为主,以追求心灵提升为主的人,是名君子。”
    “你看这句话,一个君子,他都不是只为自己修,还要去安其他人的心,行菩萨道者,更不能放弃众生,所以我们要好好用心,当好志愿者。这次我们成为奥运会宗教服务志愿者,代表了我们国家的形象,也是我们弘法的一个好机会。”
    各有用心的窍门呀!面对境界,缘法转心,是名佛法!

    法门寺那边,第二届“法门之光”活动今天举行了闭幕式和联欢晚会。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闭幕式上,许多学员代表表达了这几天参加法会的心得感受。有一位同学说,他刚开始来的时候,并不是很虔诚,通过这几天的课,让他感到如沐春风。对于义工们的付出,更是倍觉温暖。一天中午用午斋,义工行堂的时候不小心掉在桌子上几粒米,这位义工很自然地捡起来吃掉了。这位学员说从小到大,吃饭时总是要在碗里剩点什么,这天午斋,是他第一次把碗中的饭吃干净。
    还有一件事让他很感动,一天早斋后,他到大殿前散步,听到一位学员问一位义工,附近哪里有工商银行,义工说没有,并主动要求借100元给他。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与人之间缺少真情,熟悉的人尚且都不一定会帮忙,何况是陌生人。
    还有很多类似的境界,这些境界让他非常地感动,并发心要将爱传播出去。
    一位去年是学员,今年来做义工的同修说,虽然今年做了义工,但是觉得自己做得并不好,并不是因为自己懒,而是因为别人总是抢在她的前面做事。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让她折服。
    今年,她第一次成为伞桥的一部分,第一次站在角落里维持秩序,第一次为别人付出而感觉到是别人成就了自己,太多的第一次,让她永生难忘。
    那些伞桥,是义工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来搭的,虽然手会举得有些发酸,但是看到学员感恩、幸福的表情,都还一直坚持地举着,这是母亲对孩子常做的事。那伞桥是通往彼此心灵的桥,大家在关爱与被关爱中默默的祝福。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有的学员,是很偶然的机会得到法会消息的,一开始只抱着来玩一玩、旅旅游的态度,通过几天的学习,他们同法师一起,大声念佛、绕塔纳福,拜佛上香,与佛法、寺僧更加亲近了。短短的五天,大家就发愿,要按照佛陀的教言,对人存好心、做好事,生生世世做好人。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学术界某位代表发言谈到,此次活动是和谐社会下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尊重的历史见证。大家来到这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探索,是为了寻求灵魂的皈依,是为了在往后的生命中站得更高更远。不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的人,人生探索都是人类个体面临的永恒命题。我们今天能够坐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超越。超越自我不但需要宗教的提携,更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和培养高于常人的精神境界。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闭幕式中,法门寺还举行了贫困生捐助仪式。三十多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从法师和领导手中接到了一份实在的帮助。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某高校主任在发言中,高度赞扬了法门寺这种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做法。他还说,他和同校的领导、同学是今天一大早来法门寺参加最后一天活动的,她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法会,第一次和高僧大德近距离的接触,他的内心从来没有过如此大的震撼。他在学校里,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大学生的职业咨询工作,他特意进修了心理学和哲学。慢慢地,他发现,单单做职业咨询是不够的,探讨的层面常常要上升到人生问题。佛法,能够解决很多人生问题,心灵问题,回去以后,一定要把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发扬光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晚上,举行了联欢晚会,学员、义工及一些著名演员登台献艺,掌声和欢呼声最热烈的,是武僧武术表演。看来,大家最佩服的,还是真功夫。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24日)

   

    今天师父发给我一份居士“缘法转心”的心得体会,看了很感人。我们没有遇到善知识之前,都在盲修瞎练,养成了一大堆坏习气,身心逼恼,痛苦无量。听到了善知识的开示后,才检点到自己的毛病,就会悲欣交集,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早一点遇到善知识,要走那么多弯路呢?其实还是我们自己的业障,与师长有违缘。过去的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开始要种正确的得到善知识摄受的因,未来一定是有希望的。与大家分享这份心得体会吧。

    师父尊鉴:
    最近在一些境界上得师父加持很大,让弟子对师父以前的教诫有了更深的体会。突然发现自己应该暂时停一停,静下心重新认识一下自己的缘起,好好思维师父的教诫,仔细体会师父教诫背后的心意。弟子的“我执”习气很重,如果没有师父的摄受加持,再不多做反思,连这些习气的行相都看不到。
    那天师父指出弟子有急的特点,真是点到弟子的痛处,心的确有些沉。虽然一直很希求师父这样的教诫,但没想到第一次被师父指出的毛病竟然就是这个最头痛的积习。学佛前就为这个心急的习气苦恼,也想了很多办法,练瑜伽,打太极,无非都是为调心静心,但治标不治本,心未转,习气也难改。直到去年接触佛法,尤其是学了佛法后,才确实感受到身心状况有很大变化,自我感觉心比以前静了许多。但那天被师父指出来,弟子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这个习气在学佛上也这么严重,不禁也有些受挫的感觉。原来习气终归是习气,非一朝一夕可除,种子在,还是遇缘即发,甚至自己都没感觉,自我感觉良好正是大无明。但因为师父没明说,自己又看不到这种烦恼习气的行相,所以又很心急。不过,这倒促使弟子去回忆了很多以前内心的苦受,才突然明白原来这么多年在抑郁症的边缘反复徘徊,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心太急,太高,没有自知之明。想到这些,心真的很沉,不仅因为那些苦受还记忆犹新,内心隐隐的恐惧还未完全消除,更主要是意识到这个习气的过患是如此之大。不禁推想,如果带着这个习气去学佛,结果会是如何呢?想到可能会退心,更害怕了,心也更沉了。
    后来接到师父“缘法转心”的开示,内心还是一片茫然。感恩师父慈悲善巧的调伏!当静下心来,去观照自己的烦恼,一点点分析为什么会心沉,心急表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心急时?弟子才发现,心急好像是很多深细烦恼所呈现的一个总相,其实背后隐藏的既有贪心,也有慢心,还有不能安忍的怯弱心在。当看到自己内心这些深细的烦恼行相后,心也慢慢静下来了,原来自己内心有这么多问题没梳理清楚,只是执着在“心急”的外相上想去对治。这才渐渐体会师父所指,也似乎看到自己内心更深层的问题是,太不了解自己,太不善观自身缘起,执着外相,急求果相。
    回想师父以前教诫弟子的方式,才渐渐体会其中的善巧方便,才明白师父为什么说“启白和祈求同样重要”,鼓励弟子到博客留言。通过自己经历的境界,也对前段时间博文中所提到的,师父忍了两年才指出法师敲法器错误的公案,体会出些不同的味道。当时读文章很不理解,既然师父早就发现法师的问题,为什么不早指出呢?为什么要等那么久才指出?现在明白,如果师父两年前就指出,可能法师就不会那么好乐去学法器而成为“龙泉第一鼓”了吧。师父知道初发心的人最需要保持的就是希求心、好乐心、欢喜心,所以要多给鼓励,保护这种初发心。修行的路很长也很苦,坚持不懈走下去的心力是最重要的。刚走上修行之路时,欢喜心、善法欲是很重要的动力和源泉。这次的境界,让弟子体会到,善知识通达缘起,应机施教,调伏弟子有种种善巧方便。不禁赞叹师父的智慧,感恩师父教诫弟子的良苦用心。努力体会了师父的心意,弟子也在琢磨该怎么去作师所喜,怎么去希求更多的加持和教诫。首先自己要以清净、无覆蔽的心去面对善知识,让师父看到弟子的真实问题。只有自己的心清净了,师父的法才能进来。
    今天上午连着看了两遍师父关于《突破个人中心主义》的开示,直指心相,感触很深。特别是师父讲到的很多例子,弟子感觉就是在讲自己的状态。整天自己呆在屋子里(大多在家办公),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境界,没有具体人、事的境界,缩小所缘境,内心更无明,大部分在痴相里转。自以为不错,没粗猛烦恼,但是遇到境界一检验,就发现内心力量不够。虽然学了一年的佛法,但面对师父提到的问题“对道总建立起决定解了吗?对于修心次第真正认识了吗?是在为增上生、决定胜励力殷勤修正因吗?”没有笃定回答的勇气。
    记得去年十一福旅师父为我们授八关斋戒时的开示,弟子最受触动的就是,师父让我们要对修行先作决定,决定修行是为干什么?是为今生今世好过,还是为来生来世好过些?那时学佛还不到半年,很多东西都不懂,只是刚明白大乘佛法是怎么回事,很相应,也很好乐。师父的开示让弟子才明白,原来修行还要有一个内心的决定,这也是个目标和方向的问题。于是听了开示就去和佛菩萨发愿,“决定要修行!不求今生福报,不求来生福报,为利有情愿成佛。”虽然至今还是这样数数发愿,但越来越觉得这种愿心坚不坚固还是要对境检验的。现在又面对师父这样的问题,反不敢作答,因为知道自己离定解差太远,怕自己打妄语。联想到昨天师父发来《俱舍论》上关于教证二法的诠释,弟子体会对于抉择受持的道理的质、量、次第也要发起定解,有了内心的决定,不动摇了,才能“如其前所抉择时所抉择已,而起修行。”弟子不知理解的对不对?师父教诫背后的内涵和心意,弟子还需细细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