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15日)

(2007-07-15 23:32:30)
标签:

种竹子

大智度论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15日)

成蹊

有五位新受戒的比丘要回来了,今天给他们准备住宿和上课的地方。早上出坡时间,一大群人热火朝天地搬起了被子、书、衣服等杂物。僧众将甲班教室里的两个大柜子抬了出去,又搬进了五张小桌,教室里挤得满满当当。宿舍也进行了调换。现在龙泉寺房间少、条件简陋,经常要搬教室、换宿舍。我问其中一位法师:搬来搬去,你烦不烦呀?他笑着说:不烦,这是很好的境界,佛世的时候,比丘在同一颗树下都不能住超过三天,住久了人就起贪心,我们经常搬地方可以破除我们的贪着。

    早上居士们出坡时,从流通处旁边的竹林里挖了一些竹子,移栽到德尘居南墙根。有的人剪枝,有的人填土,有的人种植,合作得井井有序。竹子的根须和留土并不多,它的生命力很强,应该可以存活。他们在土里还埋了一些东西,问他们在埋什么,他们告诉我:“这些是竹鞭,上面有芽,埋在地里,下一场雨,一天可以长20公分呢,晚上都可以听到噼啪噼啪长竹节的声音。”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15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15日)

   

    竹子一直是人喜爱的植物,古文里赞叹竹子的文章也很多,佛教里有一个竹林精舍,就连民间流传的说法中,观世音菩萨都住在“紫竹林”,不知道是不是竹子对修行有什么帮助呢?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15日)

   

    上午诵完经,我偶然从口袋里掏出两张小纸片,上面是师父画的示意图,回忆起昨天的一件事情:昨天早殿是随堂吉祥普佛,我敲铃鼓,下殿后,师父叫我过去。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15日)

   

    师父:“你今天的铃鼓敲错了。”

    “哦?哪里敲错了。”我很诧异,我敲了两年多鼓了,非常熟练,人称龙泉第一鼓,还会敲错?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和南无大乘常住三宝,点板打错了。”

    我用手示意敲打一遍。

    师父说:“铛子敲的时候,不要同铃敲重板。”师父说着拿了两张便签纸,将两句的板点画了出来。认真观察,发现和我的打法有两个差别,一是以前我只敲单点鼓,现在是铃鼓同敲,二是过去敲铛子的时候,我也敲铃,现在是不要敲铃。

    我试着敲了两遍,还不能很好适应新的敲法,一旦形成了习惯,要扭转过来是要费一些功夫的,师父很耐心用手给我示范了几遍,直到我完全领会。

    我们这样敲打了两年多,一直不知道敲错了。如果师父不指出来的话,我们还会延续下去,或许错得越来越离谱。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正确的东西要传下去总是千难万难,错误的东西传下去很容易,而且越来越走样,越来越扩大化。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不也是这样吗?世间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我们离这个真相也越来越遥远了,圣人不出,世间如万古长夜呀!

    师父对法器非常敏感,即使是重大的法会,这些小细节师父都不会放过,下来后,师父一一指出哪个人的法器敲错了,什么地方敲错了。大家对师父的敏感度心服口服。师父对法器这么敏感,居然忍受我们敲错两年多,不说我们,这需要多大的“忍”德呀?对比自己的内心就很清楚,一旦听到别人敲错了,或者敲得不合自己口味,内心就嘀咕:“真笨,怎么敲得这么差,这都学不会?”稍不注意就想跳上去把他换下来。内心就是这样不寂静、不舒服。

    师父对我们的错误了如指掌,但不会不堪耐,什么时候说什么问题,那是要看机缘的。没有希求心,资粮不够,说了也没有用。这个错误也就两年多吧,我想还有很多的问题都是几百年、几千年了,师父还在等着因缘成熟后对我们说呢。

    下午采访了那位诵《大智度论》颇有体会的净人,心得分享给别人才能辗转增长。

    “昨天你对师父说诵《大智度论》很有心得,请你详细谈谈。”

    他腼腆一笑:“以前我一读《大智度论》就很困,而且什么也记不住,内心很奥丧。心想不能总这样下去吧,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每天晚上我再看一遍当天诵的那一卷,而且把有触动的地方摘录出来写在笔记本上,这样看几天后,有些内容开始明白一点,发现了佛法的美,里面讲的道理解决了我内心很多的困惑。”

    此净人在家时学识较渊博,换句话说,一大堆世俗知见。

    “对佛法有些认识后,再去看师父的开示光碟,理解得就更深刻了。通过对佛法的思维,更能体会到师父的身语意业都是佛法的展现,都是法的内涵,如果没有对佛法的认识,以世间的眼光去看师父,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继续说。

    “你这体会很如法,一切都是业感,即使是佛陀,有人看到的是三十二相庄严身的佛陀,有的看到的也就是普通的老比丘。”

    “因为《大智度论》里对佛法的阐释很细致,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疑惑,我有了正确思维的素材,平时我就少了很多胡思乱想,一段时间后,感觉破除了很多内心的邪见,由此对师父、三宝增强了信心,信心增强了,住得就较过去安稳,身心也很安乐。”

    “这叫现法乐住。”

    “反省我过去的问题是没有正知见,正确的佛法概念太少。我是很喜欢思维的人,但是过去全是用自己的概念去思维,没有太多的佛法概念,而且对自己的思维还非常执着。所以不容易和佛法相应,一诵经就打瞌睡。以前师父总提醒我们是学佛还是学我,想想自己的这种状态就是在学我。通过诵《大智度论》,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这一问题,以前自己都是世智辩聪,用自己的概念在思维,对佛法的内涵不了解,现在相信自己一直处在无明当中,佛陀的智慧才是我应该希求的,应该多学经论。”

    “你说得很好,我想起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前些天我看到《大智度论》上讲到五盖,就欢喜受用。”说完他拿出笔记本给我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15日)

   

    “贪欲盖者,去道甚远,所以者何。欲为种种恼乱住处,若心著贪欲,无由近道。”

    “嗔恚盖者,失诸善法之本,堕诸恶道之因,诸乐之怨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睡眠盖者,能破今世三事:欲乐、利乐、福德,能破今世后世究竟乐,与死无异,唯有气息。”

    “掉悔盖者,掉之为法,破出家心。如人摄心,犹不能住,何况掉散。掉散之人,如无钩醉象,决鼻骆驼,不可禁制。悔法者,如犯大罪人,常怀畏怖,悔箭入心,坚不可拔。”

    “疑盖者,以疑覆心故,于诸法中不得定心,定心无故。于佛法中空无所得。譬如人入宝山,若无手者,无所能取。”

    他说:“这五盖真是讲得太好了,我与佛法不相应,就是因为被这五盖盖住了。这五盖我全有,尤其严重的是疑盖,因为自己过去的习气就是先验证后才相信,什么事情都要证实,所以对经论里的很多说法没有信心。结果呢,以疑心看一切,在佛法里就空无所得,佛法讲信为道源功德母。现在了解什么都不信是我最大的毛病,我需要的是思维三宝功德,培养信心。”

    看着他情不自禁的欢喜表情,脑中冒出一个词:法喜充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