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11日)

(2007-07-11 23:35:27)
标签:

小净人

定慧功夫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11日)

成蹊

一个小净人跑过来,说想要问我一个问题。

“早斋之前,我没有洗水果,导致早斋没能行水果,被典坐师说了一通。”他说。

“为什么呢?”

    “我正要洗水果的时候,突然看见师父、某法师和某某(另一小净人)在散步,我平时没有什么机会亲近师父,也很少在外面碰见师父散步,所以遇到这样的机会,特别想亲近师父,就跑出去了。法师您说,这样的境界,我应当怎样抉择呢?”

这位小净人才十几岁,和上面说的另一位小净人是一个地方的人,也是同时被父母送到僧团的,他们两个各有所长,共同的是心灵都非常的纯洁。这一位,好学、爱思考、喜欢问问题,且是净人中背书最快的一个。师父安排他们每天背一千字,而他每天早晨两三点钟起来背书,一天大概能背一千五百字左右;另外一位,看起来已经不像个孩子了,他的做事能力非常强,沉稳,有先后,有规划,头脑清晰。记得很早的时候,背一千五百字的小净人曾经问我如何消除对他同伴的嫉妒心,因为自己做事能力没有同伴那么强。他能够这样的问,说明他心地非常坦诚,并且非常愿意改善自己的问题。我建议他多亲近他的同伴,学习对方的优点。

现在僧团中的小净人,一个比一个优秀,每次我看到他们,就如同看到佛教的明天一样。

愿意亲近师父,也是值得称赞的。因为在师父身边,经常会听到师父讲的一些随机开示,也会经常要回答一些师父问的问题,如果没有把全部精力集中,认真思维的话,很容易听漏师父的随机开示,也不能很好地回答问题,因此要提起心力。亲近师父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有福报,所以亲近师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学习的心,佛法也等同闲言语。

不过我还是建议他,如果正在工作,应当先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否则如影响到大众,或给别人带来麻烦,就不好了。

他听了,不太情愿地说:“那好吧,如果只能这样的话,我只好非常非常非常地随喜他们了。”

晚上,师父叫我上去谈事情时,问我:“张居士的母亲现在身体怎么样了?”

我愣了一下。几个月前,张居士曾经给我看她一个月的日记,里面有提到她母亲的状况。后来师父也看了这份日记,不过对于这件事,因为时隔久了,我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师父还记在心中。师父对人的敏感和关心,实在让人敬佩、向往和效学。

师父拿给我一盒滋补品——大概是别人供养他的——让我转交张居士,请她寄给妈妈。

后来我了解到,张居士的母亲最近做了手术,恢复得不太好,非常想念自己的女儿,想让孩子陪在身边,而张居士既不放心母亲,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思想正在斗争着。她说,如果回去的话,再来的可能性就不大了。

我觉得师父能够知道别人的心事。

说到此,其实我们做弟子的经常愿意作些“小动作”,去“测试”师父的功夫到底啥样子。

有一次,我和负责教务的法师去丈室请益问题,虽然知道过一会要回去带同学上课,但我们故意不提上课的事,结果到上课前五分钟的时候,师父突然说:“你们该回去上课了,不要让同学们等。”而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师父当时并没有看表。

还有一次,我凌晨两点多起来写日记,刚坐到电脑前面,师父就发来信息:“你要注意休息。”师父当时并不在附近。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其实这种“测试”并不是说对师父没有信心,只是我们这些学理工科的知识分子在习性上就喜欢不断地求证、试验。并且,在此过程中,也能不断地加深了我们对师父的了解,和对师父功德的认识,其实也不失为是一种学习的方式。

师父每天做的事情多过我们很多倍,却件件都能做好,并且还可以把大家的事情都记挂在心里,而我们做事,同时兼顾几件,就已经晕头转向了,更不要谈去缘想别人的事。这大概和定、慧有关系。不散乱,保持正念,精神集中,是最好的提速器,而智慧可以使思考者很快明晰事物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冥思苦想很长时间,依然想不清头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