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月16日)

(2007-06-16 23:51:28)
标签:

布置接待室

客人来访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16日)

成蹊

早上,师父告我们,上午有几位客人来访,要收拾一下接待室并准备午餐。

大寮的人准备午餐,我们几人去整理接待室:拖地、擦桌椅、烧开水、摆花。刚进行到一半,师父亲自来指导了——其实每次开会或接待客人,师父都会提前来检查场地准备情况。

一进门,师父就说:“这个柜子太高了,难看,搬走。”

我们赶紧搬走。

师父又说:“中间的花太高,应放到两边,这都不懂?”

我:“为什么?”我觉得中间放高花挺好看的。

师父:“中间一般是坐贵客,花高了会挡住人,谈话不方便。”

我:“还有这个角度呀。”我嘀咕了一下。

师父:“怎么全都是绿色的花,应该找一两盆红色的来搭配,这样才协调。”

我们又去找红色的盆花来,要是师父不说,我完全没有感觉,绿色不挺好的吗?

终于整理好了,师父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对外界很不敏感,怎么摆好看,怎么摆难看,都分辨不出来,这么麻木,怎么能学好佛法呢?”

我:“是的,我的习性就是不观察外境,不分别,对外境很迟钝。”

师父:“外境庄严同内心庄严一样重要。”

如雷贯耳,摧破邪执。

1100,客人来到,师父出来迎接。

来访的客人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艺术协会主席杨伟光先生,随同来的还有五人。杨先生是经人介绍特意来龙泉寺拜访师父的。

师父和杨先生亲切致意,并迎到接待室。杨先生说,龙泉寺的环境很安静,让人感到清爽和愉悦。虽然寺庙不大,却能感受到一股灵气。师父回答说是这样的,山上的温度比城里低好几度,没有城里喧闹。

师父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龙泉寺的发展情况:虽然开放才两年多,但发展很迅速,一年平均要举办近十次法会,在当地有点小影响。两年前北京人都不知道有龙泉寺这个地方。龙泉寺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也很好地带动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一番轻松、亲切的交谈后,师父带领大家参观。先进内院,依次参观了教室、大寮、电脑房、阅览室,虽然房间都很小,设备也很简陋,尤其是住宿房间床铺挤得满满的,但宗教气氛和学习气氛很浓厚,师父笑着说,要能吃苦才能出家。

出内院,经过观音殿北侧,北墙上挂了一块很大的宣传板报,内容是师父在参加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的笔录。经过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驻足阅读起来,所以逗留了很久。看完后,杨先生赞叹师父所谈的依正不二、身心不二的和谐思想非常好。

参观过大雄宝殿,西跨院老大殿遗址后,来到德尘居佛堂,这里是僧众平时上早晚殿的地方,大家很喜欢佛堂的这种特别的庄严,纷纷在这里同师父合影。随后师父又带他们参观了佛堂旁边的DVD制作室。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从佛堂上楼来到德尘居丈室接待室,饭桌已经摆好,师父邀请大家坐下来用午斋,净人们开始上菜。菜做得非常精致,从中间盘子里那个用萝卜雕成的鸽子和佛塔,就可见一斑。以前我们对接待客人很不重视,觉得修行人应该简朴,随便做一点就可以了,接待客人也马马虎虎,结果被师父批评了多次,我们的观念才慢慢转变。师父说:“我们菜做的好一点,不是为了贪图享受,想想谁会那么无聊,大老远跑来寺院就是为吃你这一顿饭?但是我们做得好一点,别人会感觉到热情,感受到善心,他就与佛菩萨、龙泉寺结了一个善缘,众生欢喜佛欢喜嘛。”大家有了这个观念后,接待客人的工作就做得越来越认真和欢喜,因为这是积聚资粮和广度众生的好机会。

师父和大家吃饭,谈笑风生,气氛非常轻松。一般我们过堂时会正襟危坐,保持出家人用斋的威仪,但师父恒顺众生,你谈什么,我也谈什么,你怎么吃,我也怎么吃,是为了让大家感到轻松、没有压力。就像上次在日本,有一回吃饭的时候,服务生问我们是否需要饮料,我张口就说不需要,而师父,则是先问问同桌的人需要什么,对方说需要茶水,师父便对服务生说:“我也要茶水。”如此,正好同沏一壶。如果当时师父说“我不要”的话,也许别人也不好意思要了;而师父和同桌要同样的饮料,一来为服务员省去一些麻烦,二来也让同桌感到亲切。细微处见真功夫,为人处事都是佛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用斋完毕,师父将《感悟人生》精装版送给大家结缘,并亲手送到每一个人的手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