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月11日)

(2007-06-11 23:18:48)
标签:

回寺

背书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11日)

成蹊

早晨650,飞机停落在北京首都机场。佛协的刘司机开车来接师父,回龙泉寺。在车上,师父与小刘轻松畅谈。我的头脑仍然浮现着在泰国的种种景象,而师父的话题已回到佛协和龙泉寺。
    我问师父:“要不要通知龙泉寺的同学,让他们接一下,帮忙拿行李?”师父说:“不用,我们拿得了。不打扰他们学习和做事。”回到龙泉寺,一位同学看到师父,欢喜地跑过来接行李,又有其他同学看到了,辗转传开,一些同学进到师父的卧室,归整师父带回的行李,负责饮食的同学给师父端来玉米粥、绿豆汤和一碟青菜作为早餐。大家忙碌而欢喜。
    师父对我说:“你累了吗?去休息吧!”我想也是,休息一下,更有精力参加僧团的学修功课。回到房间归整东西时,又想:这么多同学亲近师父,师父会顺应同学们不同的因缘作开示,这是宝贵的学习机会,错失了就很可惜!我又回到师父的卧室。
    正听到师父说:“要印证。听一方面仅是一面之辞。所以要多问几个人。不能像法师乙,总固执自己一方面认识是对的。”
    法师乙惭愧地说:“我习性强。”
    师父和缓地说:“所以要改。”
    法师乙说:“师父给的那本书看完了,是不是要换一本。”
    师父说:“你愿意读书,很好!社会上读博士学位,就要很多年拼命读书,很辛苦。”
    我说:“师父不用辛苦去求,人家就把博士学位授给师父!还给买飞机票,请师父过去。比世间一般的博士学位更尊贵、更高级。”
    法师乙说:“人家是看到师父的智慧、福德。师父先前已经修了很多功德。世间人求名位像是打井水,而修功德就像是挖井。”
    师父说:“名位都是因缘法,都是假有。你去求名,就不会有名。有没有名位都要学习佛法、利益众生,佛菩萨自然会安排。”
    师父用完早斋,又去工地巡视,很多同学跟着。路上碰到有一位男众来问师父:“我自己受五戒,可不可以?”师父说:“不可以。要找出家人受。”那位男众说:“我自己受戒,照着戒条去做,为什么不可以呢?”师父询问工地的情况,没有回答他。他跟着一起走,从云水堂工地返回到山门口时,他感叹说:“你们走路都很快捷,而且很一致,像是齐步走!不像我走路这么懒散无力!”我想这是大家愿意亲近、效学师父,而自然的熏染、感应。有法师对他说:“自己受戒,是善,不是戒。”师父对那位男众笑着说:“你是不是想自己搞一套?”那位男众赶紧说:“不敢!不敢!”大家都笑了。回到师父的卧室,师父说:“你们各自去用功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中午,我将五尊袖珍小佛像交给乙班的班导法师,那是师父在参观泰国朱拉佛大新校区时,那里的负责法师赠送的礼品。我在陪师父去泰国之前,有一位小净人问我能不能请师父从泰国带些“加持物”回来,回国前收拾行李时,想起小净人的请求,就告诉师父,并建议将这小佛像送给他。师父很高兴地说:“这些都给小同学们的。”我委托乙班的班导法师将这五尊袖珍小佛像送给年少的沙弥、净人。
    这五位沙弥、净人同学在僧团中是年龄最小的,他们当中最大的年仅20岁,对师父都有很强的信心与依止心。年纪如此之轻便能放下对世间的贪恋,辞亲割爱,进入僧团,童贞出家,若非宿世有大善根、大福德以及与师父深厚的因缘,是令人难于想象的事情。
    晚上,班导法师召集大家之后,将师父带回的礼物展示给大家,小同学们都非常欢喜,一一与佛像合影留念。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1日)

 

法师问大家:“大家收到了师父的礼物,心里怎么想的?”
    “好好学习!”
    “我发愿将来也要跟着师父外出,拍照片,写博客!”
    法师继续说:“师父让大家背书,大家背的怎么样了?背书是师父培养人才的特别方式,只要大家有信心,将来一定能成才!”
    师父对于年少沙弥、净人的教育非常关心,指示他们背诵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背过之后还要全部默写下来交给师父检查。次第是先背儒家经典(即《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次背《老子》,再次背《唐诗三百首》,再次背《古文观止》。师父让大家背传统文化经典,有很深的用意,不仅能从古圣先贤的生命智慧中学习做人的道理,而且良好的国学素养,也是趣入佛法大乘经典的重要基础。二十多年前,师父出家之初,在圆拙长老的精心栽培之下,师父就将许多国学经典熟记于心,现在师父是以同样的方式在培养佛教人才。
    接下来,小同学们向法师报告了背书心得。一位小净人说:“我的体会是背书能对治散乱。”另一位说:“儒家经典讲的都是做人的道理,现在背的,都是将来要行持的。”
    一位背书最快的小沙弥说:“我背书已经一年了,体会到师父在其中有很深的用意。例如让我背《唐诗三百首》时,师父说,我们从小出家的人,人生阅历很浅,没吃过什么苦,通过背唐诗,从中体会人生的悲欢离合,可以帮我们感受人生的种种痛苦。”
    (注:《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都是精选出来的,很多诗歌所成的年代是在“安史之乱”前后,这正是唐王朝从极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因此生活在该时代的诗人特别能体会到人生的悲欢离合,无奈与痛苦。例如杜甫《春望》诗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外,我刚背书时,意乐不是很高,背书速度比较慢,后来反省到,这是师父让我背的,我不够重视,是对师父的依止做得不好。后来我加强了用心,慢慢地心不散乱了,背时也容易趣入。现在我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里,90%都用来背书,安居前我还特意启白师父,保证安居三个月内背完半部《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中国历代古汉语散文的精华荟萃,共220多篇,半本即100多篇),基本上每天一篇。向师父承许过的事,就一定能够做到,否则单靠自己的话,心力就不一定那么高了。”
    不知不觉,已过去了近半小时,法师鼓励大家继续加油,并要定期上交进度和心得给师父检查,小同学们欢喜地回去,各自用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