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月1日)

(2007-06-01 23:27:14)
标签:

安居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61日)

成蹊

一大早,“安居”的牌子就挂了出来,今天是安居的第一天。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日)

 

昨天下了一阵小雨,今天的凤凰山上云雾缭绕,有如仙境,天气凉爽,正是“夏雨清凉好安居”。早上7:30,大众齐聚在德尘居佛堂,准备作法安居。
    今年是龙泉寺结夏安居第三年,居士们昨天早已为安居仪式准备了美丽的鲜花和丰盛的供果,将佛堂布置得很庄严。我们先在佛堂整齐列队,一心祈求佛菩萨加持,希望安居能顺利成办。一会儿,师父到了,维那师举腔唱炉香赞。师父先在释迦牟尼佛像前拈香、礼拜,教诫大众:“至诚顶礼,祈求诸佛慈光加被,夏中精勤修道。”然后师父到韦陀菩萨像前拈香、问讯,教诫大众:“至诚问讯,仰祈护持,使我等九旬修道,魔障潜消。”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日)

                                                    拈香

 

接下来是作法,师父在前方一个座位坐下,弟子们按戒腊顺序,次第上前长跪在师父面前,作对首安居法,安居期间我们依止的律师就是师父。师父神情庄重,我在作法过程中,至心发愿,祈求加被,感受到身心寂静,加持力甚大。我们初学佛法,就是要依靠善知识、佛菩萨像等庄严的圣境,来启发我们内在的善心善念。约半小时,整个作法仪式顺利结束,大众欢喜回向。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日)

                              弟子在师父面前作对首安居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日)

                              弟子在师父面前作对首安居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6月1日)

                                                    回向

 

结夏安居,乃比丘本分,是佛陀为悲悯众生而制,其目的是来帮助收摄身心,精进办道,克修圣法。佛世的时候,比丘安居三月,有很多人证果。大家在龙泉寺参加安居有两年了,也着实体会到了一些安居的好处:身心安稳,内心宁静,对佛法体会较平常更深入。
    中午,我和几位法师散步,随谈安居期间如何用功,憧憬美好的未来。
    我:“甲法师,您安居期间有什么目标呀?”
    甲法师:“我想在安居期间拜十万佛,一门用功,加深对佛功德的体验,我觉得我们平时的用功比较零散,不容易深入。” 他是一位冲劲很大,心力很足的法师。
    乙法师:“基本同意甲法师的意见,我的想法是祈请师父给我们打佛七,拜、绕、坐,加强对三宝的信心和体验,否则我们对佛法的体会总是很肤浅。”
    我:“同感,我对佛法的体会很虚,没有定解,最好来个密集用功,克期取证。”
    丙法师:“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我认为我们还处在闻思阶段,应以闻思为主,可以祈请师父在安居期间多为我们作系列开示,多针对我们的问题讲法,这样我们对自己问题了解得更多更清楚,以后就可以更好的修改习气。”
    甲法师:“这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又听开示,又拜佛用功。”
    乙法师:“安居期间我们还要好好学戒,将《南山律在家备览》好好学一遍。”
    丙法师:“综合用功是不是更好呢?比如用文殊菩萨三教授:祈求师长三宝、研阅无垢经论、多门净罪积资。安居期间,我们可以多拜佛来祈求,多出坡劳动来积资,多诵经和上课研讨来研阅无垢经论。”
我:“这个意见好像比较全面。”
    丙法师:“我们只是讨论,最后肯定要听师父的话。对于想走菩提道的人来说,千万不能自己想怎么修就怎么修,一定要听善知识的,因为菩提道我们从来没有走过,一定要过来人的指导才行。”
    乙法师:“是这样,肯定要听师父的话,但我们也可以揣摩师父将会带领我们如何修行,到底要把我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甲法师:“当然是要培养我们成大德啦。”
    乙法师:“那怎么成大德呢?”
    丙法师:“来龙泉寺几年了,师父给我们最多的教诫就是建立大格局,发大心,为了整体的佛教而努力。师父常常说,中国的佛教太需要我们去承担了,我们不去承担又有谁去承担呢?”
    乙法师:“你的意思是说,先培养大的志向,就是未来成就大德的因?”
    丙法师:“是的,师父评判僧才的标准是‘志、道、德、才、学’,志向排在第一位,应该是最重要的。”
    甲法师:“我也同意,我们要走大乘道,最重要的就是正因,发菩提心是成佛的因,这个不能错。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朝错路。刚开始学佛就要下对这个因种,到底是为了自己一个人修行,还是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修行,这是有很大差别的。你给我很大启示,我想安居期间还是不拜佛了,多忆念师父的功德和心愿,种下大乘道的因比较好。”
    乙法师:“师父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有真正为整体佛教、为众生而修行的愿力。反省自己在修行的时候,很难想到我修行就是为了他人,也不容易想到还有很多很多的人正急迫需要佛法,没有真正替他们考虑,不会去努力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来学习佛法。”
    我:“师父去年安居就对我们开示,安居是身远离众生,而不是心远离众生,心是不能远离众生的。如果单单想到自己的修行,忽略了整体的佛教,忽略了广大的众生,这与菩提心是相违背的。”师父的身教就是这样,师父一天工作近20小时,干完一件事,马上干下一件,基本不休息,一天能干几十件上百件的事情。我跟在身边累得不得了,但师父不曾现过疲惫,还笑着对我们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用最短的时间,干最多的事,干最好的事情。”师父就是这样,念念为了整体佛教,成就更多的众生,不惜余力。师父这样的行持,是我们应该去效学的。
    丙法师:“安居期间师父是不是希望我们去涵养这样的气魄与情怀呢?”
    有法师来提醒我们到止静时间了,我们停止交谈,意犹未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