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出坡关于五一法会中的问题向师父的请益 |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5月10日)(上)
成蹊
晴空万里,师父说今天和我们一起到后院搬石头,弟子们踊跃欢喜。
师父8点准时出现在后院,在此之前,大家已经戴上手套,换好衣服,准备大干一场了。挖掘机正在不停地挖土,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挖出的石头从泥土中挑出来,搬运到沟边去砌护坡墙。
师父当仁不让,一到出坡地点就立刻投入工作,弟子们自然也不甘落后,马上跟着一起搬,不一会,大家就干得热火朝天。师父让我们搬小石头,怕我们伤了身体,但师父都挑较大的搬。有一次,我看见师父搬的石头太大了,就和师父一起抬。和师父抬石头是件非常欢喜的事情,因为平常有时看见师父会拘谨,但一起干活时就变得很轻松,并且很多问题可以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问出来。我明白了菩萨要用四摄法中的“同事”来度化众生的道理了——与众生接近,消除凡圣的距离,让众生有希望,让众生有机会。
师父平时法务繁忙,但还要来亲自带领我们劳动,其中自有深意。我总结:一是说明整体的共业还没有很好的凝聚,只有我们发真实建立教法的心,才会感得更多的有心人来护持。其实建设寺院是为我们自己,佛菩萨不需要房子,是我们需要学习佛法才来盖道场;没有人盖,我们就自己盖,无论有多困难,都要度过。二是我们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足够的运动,体能会变差,建立教法除了要靠强大的心力以外,健康的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三是亲自干可以让我们体会建立教法的不易,师父说自己盖的房子感觉是不一样的,要把自己的业造在这个正法之城里。
太阳当空微笑,加上好一阵的卖力劳动,我已头晕眼花,汗流浃背,全身发虚,着实说明平时运动太少。真感恩师父让我们出坡劳动,及时调整我们的身心。
过了一会,我看到师父站在一旁,似乎在凝思什么。
我靠过去,同师父站在一起,顺着师父的视线想看看师父在看什么。
师父对我说:“这里房子盖起来后,僧俗的学习就会稳定了。”
“为什么?”
“这个房子可以住好几百人,有斋堂、佛堂、教室,再办法会,就没那么辛苦了。”
我点点头,是啊,现在办法会辛苦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地方,露天诵经,风雨威胁,仅有的几间小小的房子,白天用来诵经、用斋,晚上用来睡觉,居士们的确太辛苦了。
师父是知道大家辛苦的,师父比我们还着急呀。
我忽然想起来,过两周浴佛法会就要开始了,我这个负责人,心里还没谱呢,得赶紧请示师父。五一法会才结束,我想稍微休息一下看来是不行了。这次法会,各个部组的义工都说太累,我心里也很苦,想不出办法,真担心浴佛法会是不是还有义工发心来做事情。大寮做饭的义工尤其辛苦,为此,我想了一个新招,正好现在来请示师父。
“师父,五一法会大寮太辛苦了,浴佛法会这么近,来的人数又很难估计,为了减轻大寮义工的压力,是不是可以请一些素食餐厅供养盒饭,饭盒上允许印上餐厅的招牌?”
师父想了想:“不用了,大寮的辛苦是可以解决的。”
我不明白:“很难呀,每次法会都是大寮最辛苦,矛盾也最多。”
师父:“工作要抓住重点,大寮的工作,你要知道什么工作是最重的,一是切菜,一是洗碗,一是炒菜。”
我:“那怎么办呢?”
师父:“很多工作可以简化,比如不必要那么多菜,可以简化一点,先蒸好饭,做好馒头,菜可以做罗汉菜。”
我:“对,五一法会的菜谱是太精致了点。”
师父:“炒那么多花样的菜,摘菜、切菜、炒菜的工作量就大了,当然都很累。其实还可以更简化,汤和菜一起煮。比如象紫菜、黄花菜、豆腐等可以多准备一点,煮一大锅水,放些调料,放下去煮开就可以供许多人吃了。”
我一楞,能行吗?
师父:“还有办法,放一些榨菜、老干妈豆豉、豆腐乳、酸菜、酱油等等在公共场合,让大家自己随意吃。”
我点点头,师父真是办法多。可是我还有些不放心,于是又对师父说:“可我担心大家会有意见。”
师父:“你放心,只要有人的地方,肯定意见不一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所以你要出面协调,出面定夺。因为这些决定你不出来定夺,居士们不敢做出决定的。”
我点头表示赞同。
师父:“大寮一直是法会中困难最多的地方,广化寺也出现过这种问题,最后我帮他们想办法。我们学佛法的人,对问题一定要有办法,所谓有佛法就有办法,头脑切不可僵化。讲道理和做事情是不一样的,道理可讲得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情来,不是按道理来的,做事情时就要解决做事情的问题,那时不要再讲道理,等做完了,再反省有哪些做错了,有哪些地方还可以提升。”
我:“这次佛事登记组的义工也很累,算帐到晚上,脑袋都算晕了。我去了好几次给他们提心力。”
师父:“光提意乐是不够的,人事的善巧安排也很必要。必须找几个会算帐的人,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平时就要观察哪些人会做什么事情,平时就要留意。如果我们对人不了解,怎么会安排事情呢?事情安排好了,一切都进行有序,大家做得就欢喜,就更能体会佛法的妙用了。”
师父的观察力是我们一直希求的,他对人、对事、对物都非常的敏感,因为师父心中有弘大的目标,他知道应该观察什么?而我的心胸狭窄,随烦恼转,都被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困死了,对外境就迟钝。所以还是师父说的:“发心为根本,一切的福德和智慧,都是来自于那颗无私的利他之心。”